田瑞松
摘要 国有林场是我国林区的基本组织,对我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国有林场的经营模式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理论为基础,结合塞罕坝机械林场北曼甸林场的生产实际,分析总结国有林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以期指导当地国有林场的经营。
关键词 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 F32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167-01
植树造林在保护环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森林可持续经营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1]。国有林场是我国林业发展的基础,本文在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的基础上,以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北曼甸林场为例,探讨国有林场森林健康可持续经营模式,以期为广大的林场经营者提供参考。
1 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理论
1.1 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概念
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是指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实施各种干预措施的模式,使经济、社会、生态、资源相互之间和谐发展[2]。干预的前提是不影响林地生产力及过度损害外部环境。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是一种动态经营系统,经营目标不同,则经营体系不同。实际应用过程中,应从确定经营目标入手,严格把控经营系统各个环节,实现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1.2 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体系
1.2.1 木材培育技术体系。该体系主要以定向培育大、中、小径级材为经营目标。根据树种的生态学特性,科学合理地延长森林经营周期,增加林下植被多样性,使林下植被的生长更稳定,林场的各种效益更加和谐统一。
1.2.2 森林生态改良技术体系。该体系主要以调整林分密度、促进林木生长为经营目标。根据树种和树龄结构,合理调整林分密度,在提升森林景观品味的同时增强森林的生态功效,包括改善气候、防风固沙、固碳制氧等。
1.2.3 后备资源培育技术体系。该体系的主要经营目标为实现荒山、荒漠、沙滩等地质恶劣地方的造林。在环境恶劣的荒漠、沙滩、石质荒山植树造林,在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的同时培育优良的森林资源。
1.2.4 调整森林资源结构。国有林场普遍存在一些弊端,如林分物种单一、森林景观单调、病虫害严重等,因而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调整森林资源结构,以改善上述弊端。从森林的生态效益、自然保护、经营利用三方面综合考虑,调整森林资源结构,采取近自然森林经营措施,培育复层异龄混交林,使森林结构趋于天然状态,充分发挥人工造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终使森林结构呈近正态分布。
2 实施可持续发展措施
2.1 天然次生林改培
目前,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北曼甸林场的天然次生林存在单位面积蓄积量低、生长速度慢、林地资源利用度低等问题。因此,需对天然次生林进行改培。主要措施是采取近自然森林经营模式,营造復层异龄混交林,将林场中劣势树木除去,改善森林的生态功能。
2.2 培育针叶树种大径级材
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培育主林层高度在26 m以上、直径为50 cm以上的树木。主要实施措施是根据针叶树种树势和生物学特性,分多次选择保留木,逐步降低林分密度,分阶段实施修枝作业,培育无节良材,提高林场的林分质量、景观品位和森林的三大效能,逐步丰富林场的生物多样性,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森林资源结构[2]。
2.3 科学培育后备资源
主要目的是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改善我国北方国有林场造林地匮乏的现状。具体措施是造林过程中选用耐受性强的樟子松等树种,采用高规格优质的容器苗,严格把控造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保证造林成活率。容器苗运输时采用专人运输,保证运输环节的规范化以及科学化;栽培时培土撤桶栽植,最大程度地提高造林的成活率[3]。
2.4 建立森林动态监测系统
为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森林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时监测森林动态,建立森林动态监测系统十分必要。为不造成监测资源的浪费,可选择有代表性的森林抚育地块进行检测。建立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系统,不仅能够及时更新地理信息系统中相关数据,还可以分析总结长期监测积累的数据。
3 发展模式
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模式主要以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提升森林生态效益为经营目标。以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为指导,结合林场的林地资源、生态环境、经营模式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创建最适合当地林场的经营模式,培育优质的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的各种生态效能[4]。主要措施是:①资源培育,不再以提高林木数量为主,注重数量与质量;②经营模式,改变原先的单一树种栽培,营造混交林;③经营目标,不再以培育木材为重点,而是转变为发展多功能森林经营;④经营策略,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4 参考文献
[1] 桂子凡.广州市森林健康风险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2] 孙国龙,王磊.国有林场森林健康可持续经营模式[J].安徽农学通报,2015(19):90.
[3] 丰文财,余丽琴,方文飞,等.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J].林业实用技术,2008(增刊1):40-41
[4] 张江.森林健康经营空间途径与评价系统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