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潇敏
【摘要】苏东坡先生说:“反常合道。”某些事物的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之间,存在着一种有趣的矛盾,诸如“大智若愚”“大佞若忠”“长歌当哭”“喜极涕零”“出嫁闺女哭是笑,落第举子笑是哭”等等。这类现象,既可以说明人们社会生活或思想活动规律的复杂性,也可以给优秀作家提供一种表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有效的艺术手段。
【关键词】语文;阅读;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一、以反求正,表现性格
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结尾写道:“在一个寒冷的清晨,这个小姑娘却坐在一个墙角里;她的双颊通红,嘴唇带着微笑,她已经死了—在旧年的除夕冻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由于卖不出火柴而不敢回家,最后被冻死在街头。她死后的肖像是“双颊通红”“嘴唇带着微笑”。她在人世间的生活是很痛苦的,命运也是很悲惨的,但是作者写她“嘴唇带着微笑”,反映了她对温饱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这种反常的描写,使人物性格十分突出。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写别里科夫的反常行为,用了漫画笔法,带有一点夸张式地去勾勒。他晴天要穿雨鞋、带上伞,身上的物品都要装在套子里。他可笑的行为,一下子就深刻地印到人们的心上。对他的性格特征“一个思想僵化的畸形人”有了具体的感受。梁山泊的好汉黑旋风李逵,分明是一个说一不二的硬汉,在江州第一次遇见宋江,宋江送他十两银子,“闲常最赌的直”的李逵,却一反常态,撒泼耍赖,“便就地下掳了银子,又抢了别人赌的十来两银子。”这是他把对于宋江的热爱看得高于一切的缘故。“赖账”的描写好似在李逵的脸上抹灰,却又反而更加有力地突出了他的赤胆忠心。
二、以乐写哀,烘托气氛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这是李白天宝三年(744年)离开长安时所写。“嗜酒见天真”“一饮三百杯”的豪爽李白,却“停杯”“投箸”不能进食,“拔剑”“四顾”心情茫然,看似反常,实则形象地显示了李白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激荡多变。因为李白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受诏入京却终不能被任用,被体面地“赐金还山”,变相地被撵出如火的长安。在欢乐的背后,矗立着一位胸怀大志而又命运不济的诗人形象。“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白《春思》)诗人围绕一个“春”字,以景寄情。借助再造想象,由一女之思,构置两地之念,以看似无理之语,妙传不尽思情。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天景物起兴。春光明媚,春和景明,一派欢乐景象,突然笔锋一转,出人意料地渲染思妇的相思之苦,巧妙地烘托对爱情的坚贞。杜甫的《春望》脍炙人口,其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以乐写哀的名句。杜甫在安史之乱中,身陷长安,诗人“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春天的鲜花,春天的小鸟,本都是娱人之物,使人高兴之物,但是想到国破的时事,家离的悲哀,花也为之“溅泪”,鸟也为之“惊心”。猛一看不合情理,實际上很合情合理。这是诗人触景生情,移情于花鸟,情景交融的结果,故而成为千古绝唱。
三、以景衬情,耐人寻味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这是李煜用血泪写成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春花秋月,在一般人的眼中是美好的但作为阶下囚的李煜,有的是对人生的绝望,有的是对人生短暂无常的叹惋,有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有的是如春水汪洋恣肆而又不舍昼夜长流不断的愁思,于是“春花秋月”是特定环境下作者感情极端悲苦的反常反映。“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同是绿色的大理石桌面的海上,由于碰到了乞丐于勒,心情一反常态。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均是以景衬情,“妙手回春”的结果。
四、以笑写悲,入木三分
文学作品是以情感人的,常常要写到人物的喜怒哀乐。“喜”往往是和“笑”联系在一起的,“哀”往往是和“哭”联系在一起的。但在生活中也有这种反常情况,人物在极度悲痛时不是“哭”反而是“笑”,极度高兴时反而掉下泪来。曹雪芹的《红楼梦》曾写道:“那黛玉也就站起来,瞅着宝玉只管笑,只管点头儿……说着,便回身笑着出来了……黛玉仍是笑着,随了往潇湘馆来……只见黛玉身子往前一栽,‘哇的一声,一口血直吐出来。”林黛玉多愁善感,作者常常用哭和眼泪来表现她的悲伤,而这一次,作者却用“笑”,更加入木三分。《三国演义》中,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后的反常“三笑”,一波三折,人物性格跃然纸上。可见,“反常合道”的写法,比正面直接写更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反常手法,看似违背情理,实则合情合理。优秀的文章常常运用这种手法,以状难状之境,以达难达之情。巧妙地使用这种艺术手法,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编辑:钟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