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萍
【摘 要】本文通过对土家族民间造物“致用”观的含义解析,分析其在当代设计中的内涵与外延,并针对包装设计教学,将造物致用观的表现方式与形式具体化,以课题式的训练将造物致用观在具体的设计教学中进行融合。
【关键词】土家族;造物致用;设计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J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236-01
一、本课题中土家族民间“造物”的概念与内容
对民间造物形态、规则及造物思想的研究,早在中国古代就已有相当丰硕的成果,如《考工记》中的工艺原则、《周易》中的装饰思想。“造物”一词,最早见于庄子的“伟乎哉,造物者”。至现代,明确提出造物的概念及研究内容:“造物,是人类为生存和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物质生产”(李砚祖)。现代学者认为,对造物研究不仅需要关注有形的物质器具,还应当注重造物活动中所蕴含的各种文化现象。造物观就是指人们在造物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于生产、生活、人、物、自然、社会等认识的集合体。
土家族民间“造物”,是指土家族先民及现代人民经过劳动获得的物态化产品。从精神、审美、实用的角度,主要分三个部分:民间美术,可以狭义地理解为主要以精神、信仰、审美为目的的民间雕刻、墓葬建筑等;民间工艺美术,指既有精神、审美功能,又具相当的实用价值的建筑类、服饰类、家具类、工具类、用品类;民间生产及生活器物,指以实用功能为主,审美性较弱的工具类、用品类。三部分之间既有交集又有区别。
二、土家族民间造物“致用”观解析
民间造物,首要解决的是衣、食、住、行,从而为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民间造物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生产生活用品以及工艺美术品的安全、舒适、方便的功能上。民间造物的“致用”并不局限于对实用功能的滿足,对其他功能的追求也不是与造物最基本功能相脱节的,而是浑然统一、渗透交织、不可分割的。土家族民间造物的过程,始终包含着对自然材料的开发和充分利用,例如土家织锦,用植物纤维纺织而成,质地结实、经久耐用;土家吊脚楼的选址、造型、格局特点,体现了吊脚楼对气候和环境的适应性,充分反映了土家人造物“致用”的观念;土家背篓是土家人生活中用来背负物品的工具,竹篾编制,造型简洁实用,适合山地背负与运输物品,一直沿用至今。背篓的造型设计源于生活,丰富的种类以及造型、结构、选材、功能上的特点均体现了造物“致用”的价值观。
三、对于当代设计,土家族民间造物“致用”观的内涵与外延
“致用”意为“尽其所用”,用的含义是“使用、采用、功能、功用”。《说文解字》中“用”的解释是,“用,可试行也。”东汉王符《潜夫论》:“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指出好的设计就是在人使用器物时,能够体验便捷、宜人的特点。张道一先生认为,民间艺术“是同广大人民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多带有实用性。”人类的一切造物活动都是基于实用需求而进行的,脱离了实用性便失去了它的核心价值。民间造物朴实无华、亲切自然,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与宗旨,没有刻意的修饰与造作,真正地贴近于人的需求,体现出生活最本质与最真实的面貌。对于当代设计,“致用”的内涵与外延可解释为物品的适用、美用、易用、节用,即物品适用且美观、适用且功能巧妙、适用且节约资源。
四、造物“致用”观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融合
针对本土特色的包装设计,“致用”的观念可以引申为:(一)以人为本、致用利人。强调实用功能,以是否能满足人的现实生活需要作为价值评判标准之一。适用、易用,结构简单、使用便捷;(二)包装产品的功能、比例、尺度的适用。需要适应人们的生活习惯与方式;(三)经济实用、量材为用,形态简洁、质朴耐用。以较少的资源能耗满足人们的生活实用;(四)“文质彬彬”,文质相一。功能与审美的统一,是对“致用”的补充与升华;(五)设计与实用、设计与情感、设计与文化等多方面的融合统一。
教学以课题式的训练为主,内容包括:(一)课题导入。民间造物“致用”观的概念与具体内容;正确认识民间造物观念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意义;(二)解读与领悟:土家族民间造物“致用”观的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三)深化认识:民间造物“致用”观在包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引申含义、案例分析。深刻领悟民族民间本土文化的内涵,更好地培养学生在专业中的创新意识。将现代包装设计中成功运用民间造物“致用”观念的作品,以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源展示及分析。使学生充分感受及领悟“致用”造物观的思想内容以及表现方式,深刻领悟民间造物思想中蕴含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四)本土特色产品包装设计实践。使学生在设计实践中将本课题的核心内容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孙德明.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苏和平.土家族工艺文化及其特征[J].天府新论,2000(S1).
[3]金晖.土家族民间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