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霞
【摘 要】杨阳是中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中国十大男高音之一,拥有极高的歌唱技能,他既能以娴熟、高超的演唱技巧演绎西洋歌剧、中外艺术歌曲,又能演绎传统民歌、流行歌曲等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本文就此简单探析说明他的歌唱理念。
【关键词】杨阳;歌唱;美声;理念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087-01
杨阳,中国十大男高音之一,中央歌剧院特聘男高音歌唱家、深圳交响乐团特聘艺术家,现任职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自幼随张志海老师学习钢琴,后来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之后一直跟随晁浩建教授研究声乐。后来通过自己的学习研究考入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师从于金铁霖教授,在金教授的指导下,演唱水准又进一步。后赴意大利佩鲁贾音乐学院学习深造,后来在梁宁教授的推荐和帮助下走上国际歌剧舞台。杨阳参加的歌剧有:2010年担任国家大剧院歌剧《卡门》的男主角、2014年3月主演了上海歌剧院主办的音乐剧《国之当歌》、2014年6月出演了中国歌剧院原创歌剧《红帮裁缝》、2016年7月出演了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中伯爵这一角色等等。其参加的具有重大意义的音乐会有:2014年10月中俄文化交流的重头戏——“永恒的记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暨中俄(苏)建交65周年音乐会;2014年12月参加了哈萨克斯坦独立日庆祝音乐会,这次音乐会于阿斯塔纳举办,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普京总统等六国领导人出席,杨阳倾情演唱了《我爱你中国》。获得的奖项甚多,2004年7月获得第十一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美声唱法银奖、2004年12月获得第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2007年11月獲得中国政府舞台艺术最高大奖第十二届“文化表演奖”、2009年5月获意大利佛利纽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2009年6月获得意大利佩萨罗国际音乐比赛第一名等等。
杨阳受到许多著名声乐大师和音乐教育家的认可,笔者通过多次聆听他的音乐会和参加大师班课程,对他的声乐演唱理念作了一些梳理。首先,他的理念是声乐艺术需要靠大量的艺术实践和在舞台上摸爬滚打来总结,单凭一些书籍中的声乐理论是达不到真实的声乐艺术演唱高度的。唱歌到底用不用嗓子?答案是:唱歌必须用嗓子。但不用嗓子唱一定会费嗓。这个问题时至今日仍然在困扰着众多的学习者。当然,歌唱艺术发展到今天也还是无法做到嗓音在歌唱时绝对的“零消耗”,我们只能追求在科学的歌唱状态下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把嗓音的消耗降到最低。其次,歌唱方法最重要就是整体去歌唱,全身心地去唱,正确的歌唱方式是各方面协调配合的结果。无论是喉头、声带、咽壁,还是气息等等,任何方面的欠缺和不足都会影响整个歌唱机器的运转。最后,一个好的高音歌者一定拥有着完美的气息,也一定拥有良好的喉头技术,喉头是稳定歌唱的“基石”。我们都知道喉头只有在流动的气息下,同时在充分共鸣腔空间打开下,才有可能做到正确的安放。那么喉头该如何安放?正确的喉头位置近似于张大嘴深吸气时的喉头位置。对于初学的歌者来说几乎是“能够放到多低就放多低”,同时切记歌唱时只能允许喉头用力,而喉头左右两侧肌肉和脖子不可僵硬,否则即便降了喉头声音也是错误的。当然,依据笔者的经验,当演唱歌曲一个乐句时会有两次下降喉头的机会,一是在吸气时,这时下降喉头是比较容易的,有很多歌者不太重视吸气,就间接放弃了这次机会;二是用“上哼下叹”的方式演唱第一个音的时候也可以下降喉头。
众所周知,艺术的学习大都需要在声乐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个过程中,老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只简单地去教授声乐知识与方法,他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倾听者。当然,声乐老师之所以担负“倾听者”的角色,就是因为我们本人的耳朵听到的声音并不完全精准,换句话说,就是演唱者和听众的耳朵所听到的、感触到的声音并不完全一样。我们用物理学的角度也可以进行分析,歌者的声音是通过自身声带的震动造成一些腔体的共振,在空气中传播作用于听众的耳朵里。而歌者听到自己的声音,是耳朵接受的单一的气体传播,同时歌者接受的自身头骨震动的固体传播与空气传播的叠加,可见两种不同的传播介质,进而造成了自身与听众听觉上音色、音质、共鸣及声音穿透力的“主观”与“客观”的差异。在声乐艺术的学习中,要用客观的“听众的耳朵”来帮助学生倾听和判断声音。通常,声乐界有一种说法:歌唱者一生都无法听到自己演唱的真实声音。当然,有很多歌者说,可以自己录音去练唱啊,这也是培养歌者获得“客观”听觉的好办法,本人认为这也只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因为录音后的声音相对于自己原来的音色、音质是有一定差距的。由此可以推断,声乐学习仅仅依靠自身想要学有所成是很难的。声乐学习者必须在有经验的、拥有正确声音审美教师的指导下才可以尽量避免走入类似误区。
参考文献:
[1]李彬.论男高音歌唱家杨阳的歌唱风格[J].青年文学家,2013(5).
[2]杨阳.打开喉咙要“适度”[J].音乐周报,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