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教育专业特点对现代学徒制的可行性探索

2017-03-06 23:40张彭良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张彭良

摘要:在教育部的推动之下,“现代学徒制”正在积极探索中。作为较早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学校之一,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在实践中实施和制定培养目标、探索培养模式、构建具有现代学徒制特点的课程体系及加强“师傅”的选拔培养等策略,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初步成绩,为现代学徒制的深入实施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可行性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249-03

一、研究背景

1.国内现状。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2014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确定了未来一个时期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2.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作物生产技术类专业现状。据麦可思研究院2013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所作的分析,2012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仅为62%。本校2012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3%,与全国高职院校2012届(62%)基本持平,2014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2%,与全国高职院校2014届(62%)持平。但是作物生产技术类专业2012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0%,2014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59%,低于全国高职院校及本校其他专业。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达不到专业工作的要求”及“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分析其原因:一是学校职业教育与工作世界的脱离以及职业教育课程的“学问化”等根本性问题[1],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学生的对口就业能力;二是学校教育即使有顶岗实习的安排,大部分企业只是把学生当作一般劳动力使用,学生难以接触到企业的核心技术或核心工作,导致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期望值不高。

3.种子行业发展及人才需要现状。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而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位于生产链条的最前端,是农业生产长期稳定发展根本,同时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我国种业市场开放较晚,国内种业竞争力较弱,同时,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跨国种业巨头进入我国种业市场,实施研发与经营相结合的策略,给国内种子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迫切要求国内企业提升研发能力,培育推广新品种[2,3]。这就要求企业既需要学术型、工程型的科学家、工程师,也需要相对应的技术型与技能型的技术员和技术工人,而第三类人才技术员就是高职种子专业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

二、策略探索

1.确定培养目标。职业教育对象是面向农业生产第一线,尤其涉农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时首先考虑目标制定的基层性,即所制定的目标与现实的农业生产、建设及服务等关联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出专业的价值;其次,应考虑目标制定的应用性,既培养出的人才能将所学到的技能应用于实践,能解决实际问题,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是完成“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4]。如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学生未来可以从事种子繁育技术、种子市场营销及售后服务、作物新品种选育实验员、农资营销员、园艺苗木生产技术员等相关的工作;再次,应考虑种子行业科技创新的发展要求,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全面体现于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

2.探索培养模式。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前提下,我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基于作物种子生产的季节设计“三平台、三阶段、产学研推四位一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此模式在15级种子专业中实施探索。

“三阶段”的第一阶段为1-2学期,学生在校学习通识教育与素质提升课程及专业基础必须课程;第二阶段为3-5期,学生根据种子生产的季节性和课程设置到企业进行相应课程知识点的学习与实践,由技术专家、科研人员及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参与种子生产、营销及科研,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通过实践将理论知识提升,在此过程中,要求企业技术专家、科研人员及师傅注重学生基础适应能力、可迁移能力及后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第三阶段为第6学期,该学期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在企业以准员工身份参与企业工作。

“三平台”指学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三方共同培养学生,由以前以学校为主体的培养模式转化为以学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为教育主体的培养模式,三个主体形成紧密的交集平台。是一种将工作与学习相融合的教育模式的建构和发展,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

3.构建具有现代学徒制特点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条件[5]。现代学徒制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企业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在企业和学校这两大主体中进行,与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形态具有不同的课程体系。但从目前国内现代学徒制开展情况来看,大部分院校还是从学校本位的角度构建课程体系。

我院2015级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课程设置由職业素质养成课程模块、专业技术技能基础课程模块、岗位(群)技术技能课程模块和学徒个人职业发展需求课程模块等组成。职业素质养成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人文素质、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如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思维训练、国学经典、素质教育(含廉政文化)、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相关选修课程。专业技术技能基础课程主要指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和基本技术技能体系,以行业工作岗位通用的工作任务和职业基础能力为依据,进行课程设置。如《植物生长环境》、《农业基础化学》、《植物与植物生理》、《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遗传基础》等课程。岗位(群)技术技能课程以企业具体岗位的核心能力、岗位用人标准、职业资格为依据,开发岗位方向技术技能课程,培养培养某个岗位的特殊的岗位能力。如《种子生产技术》、《种子加工与贮藏》、《种子经营与管理》等课程。学徒个人职业发展需求课程根据各个职业的职业成长规律,着眼于学徒的职业发展路径设计课程。如《植物保护》、《植物组织培养》、《作物栽培技术》、《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技术推广》、《互联网+农业》等课程。

课程设置突出课程设计上的职业化、标准化和模块化,由学校和企业基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开发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师傅等为主导,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另在课程设置上还根据专业特点及课程活动场所等情况做了详细说明,如企业课程如何实施、学校课程如何实施、两个主体之间的课程关系、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需扮演的角色、多样化的上课方式,课堂魅力、课程如何评价等一系列问题,这充分突出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

4.加强“师傅”的选拔培养,建立稳定的“师傅”队伍。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中,师傅型师资是关系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首先,师傅要以提升学徒的业务技能和职业能力为重点[6,7];其次,师傅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帮助学徒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徒的终身教育发展;再次,对于涉农专业师傅要具有吃苦耐劳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及高度的责任心;最后,师傅要具有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全面体现于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但目前,相关调查显示,多数校企合作的师傅师资存在以下几处短板:

(1)拥有精湛技艺与行业经验,但专业理论基础欠佳。

(2)与学校合作能力不强,由于无带徒津贴或带徒津贴低等缘故,不愿意尽心传授技能甚至中途更换师傅。

(3)基本无教育理念,不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不利于技艺的系统传承,更不利于学徒制的长远发展,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针对上述问题,我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采取以下措施:

(1)培养企业师傅:①建立师傅式师资聘用机制,同时明晰师傅在人才培养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在此基础进行有针对性地考核;②对师傅定期进行理论知识和教育理念的培训。

(2)培养校内的专业教师队伍:承担校内导师职责的人员必须是具备本专业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本专业的业务骨干教师。针对本专业青年骨干教师实践能力欠佳、项目管理经验不足、顶岗实习带队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进行改进,采取定期安排教师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技能培训,到企业下厂锻炼或到高校师资培训基地进修,使他们能尽早转化为“双师型”教师,也和企业导师一样在现代学徒制中扮演着师傅与徒弟的角色。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企业师傅和校内教师的综合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这为本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结语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适应当代经济和社会要求,将学校理论知识和企业实践经验相结合,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目,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现代学徒制在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独特优势,通过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可以实现学徒在农业专业技能学习、综合素养提高及可持续性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在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甚至在大农学类专业中实施现代学徒制是完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D].武汉:华东师范大学,2004.

[2]王富胜,潘晓春.国际种业发展趋势与中国种业未来发展策略[J].世界农业,2012,(9):110-114.

[3]张宁宁.开放环境下中国种业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5.

[4]李傳伟,董先,姜义.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之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C].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2015,12(01).

[5]陈秀虎,谌俊,刘元江,等.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1):81-84.

[6]张阳,王虹.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基于“双导师”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3):77-79.

[7]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0.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