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新闻记者和新闻机构,都在担心一个事情,如果企业把自己的自媒体越做越大的话,会不会对现在的专业新闻机构产生比较大的冲击?
胡百精:很多场合讨论过,当每个企业都开始建立自己的表达渠道和表达平台之后,一定会带来所谓商业传播领域的去媒介化这么一个过程。这个去媒介化过程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各位注意到,企业无论怎样做自媒体,都不可能做到朱学东老师他们那么专业,因此,真正的媒体一定要重返专业的精神。无论这个媒体的介质是纸的还是电子的,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媒体回到专业精神上。
事实上,不知道可不可以透露,今天最后获奖的两个作品,除了大家的自愿报名外,贾可博士还经过评审委员会的授权,重点邀请了这两家。其他获奖作品都是专业,这两家作品不但可以称为专业,还是专业主义。如果传统媒体、新闻媒体,不能坚守专业领域基本的底线,另外又对新媒体抱有偏见,我想结果是糟糕的。
我们发现,很多同行做的东西基本上成了车企公关稿的范稿,就是说,如果车企自己做一个平台,无论是社交平台,还是内刊,你的影响力永远无法取得社会评价。那些公关稿无法代表这个行业的意见,报道要回归专业的水平,不是成为人家拉着走的东西。
胡百精:非常同意,不矛盾。事实上现在很多媒体的现状,变成了甲方传播工具和传播管道。仅从商业表达方面来看,一旦甲方自媒体平台变得发达了,传统专业媒体当中商业表达那个功能就会瓦解,就会销毁。
这有一个倒逼机制,在座有很多专业媒体,你们面临的将是,一旦传统意义上帮企业进行商业表达的,甚至有悖新闻伦理、有悖专业精神的这块功能被去掉以后,你的盈利方式在哪儿?这才是大问题。
我们跟国外相比,整个媒体的真实性和实效性是如何?
胡百精: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宽泛的,可能具体到我们行业针对性、真实性,在东西方的共识是新闻的生命。你可能會看到在实践当中,有很多的不真实。对基本新闻信息来源的核实这样一些业务准则都没有好好去遵从。
西方媒体发展时间比较长,跟文化、社会、政治也有关系。新闻生产基本原则流程比较成熟。对比我们国内,现在有很多种因素的氛围,无论在真实、在客观,还是在平台方面路还长着。
另外一个问题是,我做公共传播研究,我觉得从企业的角度应该做检讨,长期以来太自我本位,太想表达自己的欲望,以至于给媒体提供的信息根本不具有新闻价值。我们太具有攻击性,有时候又太温和,温和到这个信息没人看。
今天我再三强调“对话”的原因在哪?多元主体加入到对话,可能不再符合企业本身的利益,不符合媒体追求的专业价值,但是在意见竞争当中,真相会出来,真理也会出来,如果你乐观一点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