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iPad进课堂”在北京中学已经实施了一年多,其核心作用在于丰富教学手段,拓展课堂的广度和参与度,以多种方式将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iPad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融入学生生活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便捷的学习环境,将学习环境延伸到课堂教学的两头,也有助于教师把握学情,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后拓展练习。同时iPad在课堂中能够实现“一对一”的教学,这对学生在知识建构、思维训练、动手能力、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及建构数字化学习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中学的地理课堂也着力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上做出探索,寻求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尤其是建立学生个性化学习长效的机制。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包括为学生开发数字化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希望借助iPad给予学生丰富的课程资源,设计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丰富多彩地展示自己,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一、利用iPad承载课程整合成果,提供个性化资源
北京中学地理教研组积极开展数字化课程建设,将初中三年的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目前已利用苹果的iBook Author软件制作了相应的15本电子书;同时,还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利用iPad广泛查找资源。以“中国的人口”主题教学为例,课堂中,教师下发学案,学生阅读电子书完成学案基础知识和合作探究的内容。基础知识的学习一般需要15分钟的时间,然后学生用余下的时间进行讨论。为了支持学生在讨论中拓展提升,我们在电子书中补充了大量的资料,例如人口普查、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单独二胎政策,还有网上一些热点视频等。电子书的课外内容非常丰富,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兴趣和需要去查找资源,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学习更多的内容。个性化的资源使得自主学习课堂更为丰富和多样。
另外,我们利用学校的Wiki平台建立地理课程的资源包。教师将学习过程中的资料,包括电子书、学案、课件、视频等上传至Wiki平台,以方便学生下载。现已完成六年级一学年的资料建设工作。海量的资源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挑战。教师需要在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学会如何筛选有效信息,如何评价资料,得出正确的结论,进而解决问题。例如,在进行“为自己选房子——楼盘大PK”的活动中,我将相关的资料放入Wiki平台中,指导学生选择下载两个楼盘位置、交通、服务设施、未来规划以及他们认为重要的资料(比如价格、容积率等)。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接着,学生要对两个楼盘的信息进行综合比较,给出对比得分,做出选择,给出结论及分析。在此过程中,我指导学生明确评价的标准及权重,重视思考资料对结论的有效支撑,锻炼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教师提供的资源包,个性化的地理课程资源还包括师生一起制作的电子书。北京中学每学期都安排两周的时间进行阅历课程游学活动。为方便学生游学之前了解目的地的情况,我们利用前期踩点师生提供的资料和网上资料,制作电子书。游学前,学生可以使用iPad随时查看。游学之后,每个学生制作自己的旅行电子书,多角度、多维度记录自己的游学经历,既丰富了游学电子书的内容,也成为了反映学生成长足迹的珍贵记录。
二、利用iPad丰富学习方式,支持个性化体验
相对于其他移动终端,iPad拥有一个突出的优势——Apple Store中有大量的可以运用到教学中的app资源,这些软件的应用开创出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收获了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1.Solar Walk——以观察为主的活动课,给予直观的观察乐趣
Solar Walk软件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操作平台,使教师可以突破学校课堂教学条件的限制,指导学生观察星空,体验天文观测的乐趣。在此款软件的支持下,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我设计了相应的学习单,如绘制黄道十二宫(也就是十二星座),绘制四季星空图,制作微型的科普剧。师生一起走出教室,来到廊道边、小露台、野外露营地等,利用软件进行天文观察,在借助软件的过程中,打破没有天文望远镜和城市污染对天文观测的限制,直观地体会观察的乐趣。
2.碳足迹计算器——以阅读讨论为主的探究课,给予真实的生活体验
以往的低碳环保教育,主要体现在学生自觉的感受层面。我们则选用了一款碳足迹计算器,计算学生的碳足迹。学生只需要回答出十几个跟衣食住行相关的问题,就能计算出需要多少个地球才能满足像自己这样生活的地球人。有的学生算出来需要4.5个地球,有的是7个地球。这对学生的冲击是非常大的。这让他们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选择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低碳环保的社会责任感。
3.Google Earth——以感受为主的体验课,给予逼真的虚拟情境
地理教学一直面临一个困境,就是知识丰富多样,离生活很近但是很难直观地体验到。由于地理的实验室是大自然,其空间、时间尺度太大,无法真实的还原再现,因此有些内容很难进行直观教学。而Google Earth可以提供的生动逼真的视听感受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观光考察,沿途“指导”学生思考地理问题,学生在虚拟观察中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也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黄河的时候,教师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学生进行“黄河探秘”之旅,从黄河源头出发,历经龙羊峡、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黄土高原、开封市、东营市,横跨中国的三大阶梯。把Google Earth这一软件作为内容、方法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深入。
4.《中国国家地理》——非正式的泛在学习模式,给予广泛的阅读材料
阅读载体变了,现在的学生尤其喜欢使用手机、iPad进行电子阅读。因此,每次开展阅历课程,我们都会购买《中国国家地理》中相应的电子专辑和热点期刊,如《陕西专辑(上下)》《河南专辑(上下)》《山东专辑》,以及《风水——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秘密》《中国最美地方排行榜》《奇妙姓氏》《晒晒我们的家底儿》等热点期刊。学生通过阅读、分享,充分体会到我们课本所呈现的只是地理知识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多从来没有攀登过的冰峰,很多的前沿、热点问题,很多人类没有解决的问题,值得他们去探索和发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丰富的app资源,既需要教师去寻找,更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运用,开发更适合教学应用的app。
三、利用iPad开展自主合作活动,支持个性化展示
运用iPad,教师可以有效开展自主、协作、探究性的教学活动,使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目前,我们已经比较成熟的活动形式有绘图、辩论赛、制作手册、制作海报、大展示活动、撰写调查报告、参观。我们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以小品、演讲、绘画、iMovie、Keynote、手绘地图、图说报告等方式展示出来。在这样的课堂中,每个活动都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差异化、个性化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终身化学习习惯和能力。
当然,这些活动形式或展示方式都必须依赖iPad的一些功能,例如Book电子书阅读、文档注释标记、Pages文档编辑、Keynote文稿演示、iMovie多媒体视频制作演示、上网查询资料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等。而这些在没有iPad辅助的传统课堂上是无法实现的。
iPad进课堂在北京中学已经实施一年多,学校的后台服务也渐入正轨,使用iPad已经成为北京中学的教学常态。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还是遇到了一些困惑。例如,尽管花费了大量时间制作电子书,但基本上只是简单地将网上的资源收集起来,进行碎片化的整合,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发电子书,还需要专家的引导和帮助;同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开发app资源,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寻找到公众的教学软件。期望今后能发现更多的应用软件,进一步完善数字化的教学平台。
同时,在课堂中使用iPad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iPad进课堂学生急需资源的供给研究,学生课堂使用iPad的基本规范研究,iPad进课堂对学生能力发展的正面及负面影响的案例研究等,这些还亟须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思考与探索,从而促进利用iPad輔助地理学科个性化学习的实践不断完善和提高。
(作者单位:北京中学)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