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育新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现代社会需要一个人既要有高尚的品质和社会应变能力,又要有自信、上进的心态。 这些都离不开教育。小学是打基础的教育阶段,“基础”的核心在于为获取更多学问而进行的先行学习习惯培养和学习能力的储备——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如同建造高楼大厦必先夯实地基一样,培养兴趣和养成习惯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往往被高度期待和要求:培养热爱阅读的习惯,善于表达的能力,甚至要有点悲天悯人的情怀……有人说:“一个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和审美,其人格和心性的塑造,其内心浪漫和诗意的诞生……这些任务,一直是由一门叫‘语文的课来默默承担的。”怎么来完成这些目标?很显然,语文课不该照本宣科,拘泥于教材,而应该活用文本例子,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拓展阅读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基。
教学,不是简单地教书,把教材内容教一遍就了事。对于语文课,我们要“用课文来教语文”,把教材内容转化为课程内容,这是当下不少语文教师的共识。
但是,如何在语文课堂上用好“文本例子”来教语文,却是一线教师面临的最大困惑。语文教师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摒弃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字斟句酌地分析的陈腐做法,而要加强方法的引导,把讲解课文变为让学生学语言,学表达,学阅读!把节省下的时间用来进行大量阅读,语文学科的基础就是阅读,尽管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能力有听、说、读、写等,但是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的话,孩子的其他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我们要把課外的阅读纳入到语文课堂中,把规范的语言学习和大量的阅读实践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海量的阅读中提升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让绝大多数学生眼睛浸泡在铅字中,耳朵浸泡在读书声中,心灵在感动中,在墨香弥漫的氛围中,在思考的状态中学会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就是小学语文的基础工程。
令人欣慰的是,深圳市振能小学的教师们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提出了自己的语文教育观点:“教语文就如放风筝,需要收放有度。收,立足文本,积累语言,重视运用;讲,要‘精,强化课程意识;放,开放课堂,整合阅读,力求拓展阅读,加强实践。”这是活用教材教语文根本要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