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的效果研究

2017-03-06 01:42王玉侠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24期
关键词:盆底肌力组间

王玉侠

公主岭市铁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吉林公主岭 136100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受到多种病因的诱导所造成的,患者在发病后常会表现出多种临床病症表现,较为常见的即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症状,是一种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妇女疾病类型[1]。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超过35%以上的妇女在产后盆底肌肉会有不同程度的受损,且临床发病率会随着产妇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该文针对在产后不同时间段采取康复护理措施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展开了具体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为2016年3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健康分娩产妇,共100例。依据所采取的康复护理时间点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年龄 20~38 岁,平均年龄(27.5±3.6)岁;初产妇40例,经产妇10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30例,大学及以上12例。对照组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7.6±3.7)岁;初产妇 38例,经产妇 1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例,高中32例,大学及以上11例。所有产妇均为足月临产,排除合并有各种并发症情况,认知能力正常。比较两组产妇的各项一般资料情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1.2 护理方法

观察组:对产妇在产后6周后采取康复护理措施。①科学评估盆底肌功能,术后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②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掌握凯格尔运动,并坚持在家进行锻炼:取患者的站立位、坐位或仰卧位,呼吸深而缓,集中注意力进行吸气,肝门先收缩后尿道收缩,找到一种盆腔肌上提的感觉,持续3~5 s;呼气时保持;坚持 15~20 min/次,3 次/d;③盆底肌训练。反复重复缩紧肛门动作,每次至少维持3 s,每次持续30 min左右,3次/d,以持续治疗6周为1个疗程;④日常可对患者开展盆底康复宣教,提高患者的知识掌握率。

对照组:对产妇在产后3个月采取康复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及过程与观察组一致。

1.3 评价指标

①评价肌张力,分为差、一般、好、非常好[2];②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情况;③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尿失禁发生率情况。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统计资料展开分析处理,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与(±s)表示,以χ2检验或t检验进行组间验证,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康复治疗后盆底压力对比

对比两组产妇治疗后的盆底压力情况,观察组组的一般、好、非常好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康复治疗后盆底压力比较[n(%)]

2.2 两组产妇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力情况对比

对比两组产妇治疗后的盆底肌力情况,观察组在手测引道横断面肌力、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类肌纤维肌电压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产妇康复治疗后尿失禁发生率的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共出现1例轻度尿失禁患者,尿失禁发生率为2.63%;对照组治疗后共出现尿失禁患者7例,其中轻度4例,中度3例,尿失禁发生率为9.21%。对比两组患者的尿失禁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0,P<0.05)。 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康复治疗后尿失禁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在妊娠与分娩过程中女性身体内的激素水平将会显著性变化,并由此促使盆底结缔组织胶原代谢产生改变,盆底支持能力降低,更易出现盆腔器官脱垂现象。对产妇在产后开展盆底肌训练即通过康复训练手段来加强生物反馈功能恢复,因其无需手术开刀因此具有无创、无痛的显著优势[3]。

该次研究结果表明在产后6周开始实施盆底肌训练、低频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训练,其盆底肌力的恢复效果要明显优于在产后3个月开始实施盆底肌训练,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产后康复护理措施开展的越早,对产妇的盆底肌力恢复效果也就更显著[4]。因此也就要求相关的护理人员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指导产妇开展Ⅰ类纤维强化训练之时需同时考虑到强度及收缩持续时间。盆底部位的肌肉同时承担来自于子宫、膀胱等多处脏器的压力,一旦其遭受损伤,便会直接造成盆底功能出现严重的障碍性隐患,不但会导致患者的身体健康面临严重威胁,甚至还将会对患者的正常婚姻生活造成不利影响。有研究表明,对产妇在产后通过开展盆底肌训练可有效降低产妇的尿失禁发生率,这一结论符合该次研究结果[5]。这也同时证明了尽早开展康复护理,对于促进患者盆底肌力的恢复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产妇在产后6周采取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产妇的盆底压力且可有效增强盆底肌力,术后尿失禁发生率更低,有助于促进产妇盆底功能的恢复。为此,为尽快恢复妇女的盆底功能,早期护理干预和盆底肌训练至关重要,护理过程中要针对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做好宣传教育,使其能够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防止出现尿失禁的情况,通过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产妇主动训练的积极性。

[1]黄建桃.盆底肌锻炼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盆底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4,45(3):513-516.

[2]霍然,王惠珍,石兰萍,等.产后盆底功能训练的延续护理模式构建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8):29-32.

[3]梁晶心.护理干预措施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4,9(13):36-37.

[4]赵学梅,张丙芹.探讨不同时机的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效果[J].特别健康,2017,21(20):111.

[5]陈勇华,陈敏珊,全麒,等.延续护理模式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康复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1(21):2961-2963.

猜你喜欢
盆底肌力组间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