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梅
(上海种都种业科技有限公司,201209)
茄子消费市场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地方消费习惯对茄子新品种的要求较高,长江中下游地区茄子品种以细长茄为主,要求果实光泽度佳,果肉质地绵软细嫩,连续坐果能力强,鉴于此,对收集的资源进行了观察鉴定,从中选择符合育种方向的材料进行多代自交分离,同时对具有较强互补园艺性状的材料采用先杂交、再分离的选育方法进行种质资源的创新和选育,以产量、色泽度、抗病性、早熟性等为主要目标性状,通过系谱选择方法获得了一批高度纯合、优良、稳定的亲本材料,利用这些优良的亲本材料配制杂交组合。
母本08QP067是从杭茄一号 (编号为08QZ021)中采用系谱选择法,经6代定向选育而成的稳定自交系,该品系早熟,长势强,抗性好,门茄节位6~7节,每1~2片叶着生1花穗,连续坐果能力强,茎色紫红,果实棒状,均匀,果长30 cm,粗2.5 cm,单果质量150 g,肉色青白,肉质疏松,果面紫红光亮,光泽度佳,熟果不易褪色,田间表现抗黄萎病和绵疫病。
父本08QP012是从江苏农业科学院茄子品种红茄034(编号为08QZ034)中采用系谱选择法,经6代定向选育而成的稳定自交系,该品系早熟,门茄节位7节,茎色紫红,长势强,果实细长棒状,较顺直,均匀,紫红发亮,果长 40~45 cm,粗 3.5 cm,单果质量200 g,果肉淡绿色,肉质较紧密,果实光泽度佳,老熟果不易褪色,连续坐果能力强,田间表现抗绵疫病和黄萎病。
2011年春季,根据育种目标,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进行杂交组合配制,共配组合28个,2011秋季陆续在上海种都科技园区、上海市郊各区县进行品比试验,其中杂交组合08QP067×08QP012表现优良。2012-2013年进行多点区域试验,2013-2014年进行生产试验,在不同区域试验、不同生产试验点均表现稳定,综合性状突出,市场反映良好,符合育种目标,定名为丹红。2015年通过了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认定编号为沪农品认蔬果2015第013号。
2012-2013年在上海金山区金山卫镇、浦东新区川沙镇、金桥镇进行多点区域试验,对照为紫贵人(西安秦蔬种业有限公司提供)。采用塑料大棚栽培,大棚长 30 m,宽 8 m,小区面积 45 m2(1.5 m×30 m),双行定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株距45 cm,行距60 cm,采用三蔓整枝,门茄及时摘除的管理方式,同时在大棚的两端设置保护行。每小区随机抽取10株进行调查,并对各小区进行测产,结合田间自然发病调查不同品种的抗黄萎病能力。试验采用Excel2003及StatisticalAnalysis System 8.0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并作比较分析,以下试验同。
表1 2012年秋季区试中新品种生长发育期、植物学性状、产量及抗病性比较
表2 2013年春季区试中新品种生长发育期、植物学性状、产量及抗病性比较比较
①2012年秋季区试试验 2012年7月15日播种,2012年8月10~14日定植。由表1可知,参试品种在不同区域生长发育期基本一致,丹红品种门茄节位较低,在3个区域试验点中均显著低于对照品种;而采收期方面,丹红在3个地区长于对照品种紫贵人,采收期在85~90 d。果实植物学性状方面,丹红茄子的果较长,在3个区试点中均显著长于对照,达到了42 cm;丹红单果质量在3个区试点中表现稳定,在165 g左右,低于对照品种,二者横径大小无显著差异。
由表1可知,在2012年秋季的区域试验当中,尽管新品种丹红平均单果质量较对照小,但其坐果集中,坐果多,且膨大速度快,产量依然表现突出,其中小区产量和667 m2产量在3个区试点当中均超过对照品种,且差异显著,其中在川沙镇的产量最高,达到了5 941.8 kg/667 m2,较对照增产5.9%;在金桥镇和川沙镇的区试当中,丹红茄子的产量较对照增加5.5%以上,产量优势明显。在抗病性方面,由表1得出,新品种丹红在抗黄萎病、枯萎病能力略强于对照品种紫贵人,在金山卫镇表现最优,黄萎病的发病率为8.3%,枯萎病发病率5.5%,低于对照。
②2013年春季区域试验 2012年12月16日播种,2013年2月28日定植。由表2可知,参试品种在不同区试点生长发育期基本一致,丹红茄子门茄节位9~10节,和对照相当;采收期方面,丹红在3个地区基本一致,且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采收期在86~90 d,其中在四团镇的区试中采摘期最长,达到了90 d。果实植物学性状方面,丹红茄子果实纵径比对照长,为39~42 cm,在3个地区区试中均显著长于对照品种;丹红茄子横径较小,在3.0 cm左右,对照的横径3.5 cm以上,最大值为3.8 cm。
由表2可知,在2013年春季的区试当中,新品种丹红产量表现突出,其中小区产量和667 m2产量在3个区试点当中均超过对照品种,667 m2产量增产都在5.5%以上,其中在崇明县区试中产量最高,达到了5 983.3 kg/667 m2,较对照紫贵人增产6.3%,在金山卫镇和崇明县的区试当中,丹红的产量也较对照增加显著。
由表2表明,丹红在黄萎病、枯萎病能力方面略强于对照品种紫贵人;其中在崇明县抗枯萎病能力最优,发病率为5.6%,明显小于对照品种;抗黄萎病能力在四团镇区试中表现最佳,发病率为7.9%,高于对照,整体而言,参试2个品种在抗病性方面均表现较好。
2013-2014年在上海金山区金山卫镇、浦东新区川沙镇、金桥镇进行多点生产试验,对照为紫贵人 (西安秦蔬种业有限公司提供)。采用塑料大棚栽培,顺大棚方向作厢,连沟宽 1.35 m,株距45 cm,行距 60 cm,667 m2定植2 200株,双行定植。每个试验点种植面积为3 335 m2,采用三蔓整枝,门茄及时摘除的管理方式,同时在大棚的两端设置保护行。每小区随机抽取10株进行调查,并对各小区进行测产,结合田间自然发病调查不同品种的抗黄萎病能力。
①2013年秋季生产试验 2013年7月16日播种,2013年8月17日定植。由表3可知,在2013年秋季茄子新品种的生产试验当中,参试的2个品种在上海不同地区物候期基本一致,从播种到采收基本一致;采收期方面,3个试验点结果基本一致,茄子丹红采收期长,达到了85~89 d,对照紫贵人为 79~83 d,丹红采收期显著长于对照品种。在3个试验点,茄子丹红的商品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在金山卫镇,茄子丹红667 m2商品产量为5 047.9 kg,较对照高6.2%,在金汇镇和川沙镇的667 m2商品产量分别较对照高6.4%和6.3%。2个品种在上海地区均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黄萎病的发病率在10%以下,枯萎病的发病率都在8%以下,均低于对照,总体来看新品种丹红发病率较低。
表3 2013年秋季茄子新品种生产试验调查
表4 2014年春季茄子新品种生产试验调查
②2014年春季生产试验 试验于2013年12月26日播种,2014年2月26~28日定植。由表4可知,在2014年春季茄子品种的生产试验当中,两个品种在不同地区物候期基本一致,采收期方面,3个试验点结果基本一致,即丹红茄子采摘期最长,达到了90 d,显著长于对照品种紫贵人。由表6可知,在3个试验点,丹红茄子的商品产量均较对照高,其中在金山卫镇的试验当中,丹红品种667 m2商品产量为5 269.4 kg,较对照高6.1%,增产较为显著,在其他2个试验点产量也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其中在川沙镇的667 m2商品产量最高,达到了5 239.6 kg。丹红在各试验点抗黄萎病和枯萎病能力均稍高于对照,表现较强的抗性。
2014年春季的品种生产试验中,丹红表现出较好的产量和抗性,667 m2商品产量达5 242.1 kg,较对照高6.1%;抗黄萎病和枯萎病能力较对照强,在上海及周边地区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③生产试验总结 2013-2014年对茄子新品种丹红在上海及周边地区进行了生产试验,从2 a两季5个试验点的结果来看,丹红茄子商品率平均达97.98%、平均667 m2产量5 207.8 kg、抗病性强等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优势,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综合分析,丹红茄子在上海及周边地区适应性较强,产量高,抗性强,适宜大面积推广。
丹红为紫红线茄杂交一代品种,植株长势强,综合抗性突出,早熟,门茄节位7~8节,株高105~120 cm,开展度65~80 cm,株型紧凑,分枝能力强。叶长卵圆形,茎绿紫色,叶脉深紫红色,每1~2片叶着生1朵花,花多单生紫色,坐果能力强,果实细长筒形,果实纵径35~40 cm、横径3 cm,单果质量150~200 g,果皮薄、紫红色,色泽明亮,果面较平整,尾部细,萼片淡绿紫色,果肉白色,质地细嫩籽少,品质佳,田间表现抗枯萎病和黄萎病,适宜春秋保护地及露地种植。
长江流域春季大棚早熟栽培于12月中旬保护地播种育苗,翌年2月中下旬定植,4月下旬至7月下旬采收。秋延大棚栽培,7月上中旬播种育苗,8月中旬定植,10月中旬开始采收。寒冷季节采用母床播种一次分苗的育苗方法,播种时在苗床上均匀撒种,待长到2叶1心时再分苗到营养杯里;高温季节可采用营养杯直接播种育苗,营养杯灌足水,待水分下渗后,每个杯子里播种1~2粒,盖上地膜保温保湿,当有一半出苗后马上抽掉地膜,搭好小拱棚,做好防雨遮阳的准备。
播种后到出苗前的管理主要是温度管理,茄子出苗后适宜温度是白天 25~30℃,夜间 20~22℃,地温为16~20℃,温度适宜时,5~6 d即可出苗。幼苗出土到子叶展开真叶露心阶段,控制温度不能太高,一般白天最高25℃,夜间15~18℃,防止秧苗徒长。真叶显露时,适当提高温度,白天26~28℃,次日早上最低在10℃左右,到第3片真叶展开时,可适当降低温度。茄子一般在幼苗具有3~4片真叶时,花芽就开始分化。花芽分化的早晚,除品种因素外,还与环境条件和施肥水平有关。一定的昼夜温差、较强的光照、充足的营养,是促进花芽分化的基本条件。当白天温度25~30℃、夜间温度20~25℃时花芽分化较早;在较长的日照条件下花芽分化早。
寒冷季节定植应选在晴暖天进行,夏秋季定植主要在下午,一般667 m2栽植2 200~2 500株为宜,定植后,小浇缓苗水,后整好垄面,覆盖地膜。土壤水分不足对茄子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因此,必须防止土壤干旱。定植后到深冬季节,以控为主,缺水时,可在晴天上午从小沟地膜下浇温水,水量要小,忌大水漫灌,浇水后加强通风排湿。3月后,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发棵期适当追施提苗肥,开花结果期对养分吸收非常活跃,需及时追施,以N、K为主,一般随水追施,两水带一肥,少量多次,不能大水漫灌造成养分流失及导致病害发生。可叶面追肥,每10~15 d喷施叶面肥1次。门茄开始膨大时,及时摘去门茄以下萌发的侧枝及下部老叶,丹红分枝能力强,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枝,一般进行双秆或者三秆整枝。茄子落花落果原因很多,除了花器构造缺陷和短柱花外,持续低温、阴雨、高温高湿及病虫为害,都可能造成授粉受精不良,而导致落花落果。防止茄子落花落果的措施应是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改善植株营养状况和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可用 20~30 mg/L 2,4-D 溶液或 30~50 mg/L 防落素溶液点花。
茄子病害主要有黄萎病、枯萎病、褐纹病、绵疫病、灰霉病、菌核病、青枯病、病毒病等。黄萎病、枯萎病用噁霉灵加60%百泰(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灌根,每5~7 d一次;褐纹病、绵疫病用百泰1 500倍液或20 g/L凯润 (吡唑醚菌酯)乳油3 000倍液喷雾,每7 d一次,连续防治2~3次;灰霉病、菌核病用50%凯泽(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或50%农利灵(乙烯菌核利)干悬浮剂1 000倍液喷雾,每7~10 d一次,连续防治2~3次;青枯病等细菌性病害用33.5%净果精 (喹啉铜)悬浮剂等药剂,病毒病用病毒A等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