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乾元,谢文娟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关系及其历史地位
□张乾元,谢文娟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集中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发展新理念理论逻辑严密、体系严整,着眼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方向、发展环境、发展目的,浑然一体、协同发力。创新确保根深,协调保证叶茂,绿色保持健康,开放拓展空间,共享保障成果,五者具备内生张力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人民至上”是其坚实的内核枢纽。它属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当下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对于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助力世界持续发展合作共赢等方面,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较强现实意义。
治国理政;发展新理念;理论逻辑;整体性;历史地位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十三五”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新理念,一经问世,旋即成为经济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习近平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1]“五大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发展新理念的内在逻辑和历史地位予以系统化梳理显得尤为必要,它有助于敦促“五大发展理念”真正成为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行动的“科学指南和指挥棒”。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科学不科学,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功效乃至成败。只有充分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和理论逻辑,才能立足当下实际,破解发展难题,突破发展瓶颈,厚植发展优势,为“双百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1.1 创新发展着眼发展的动力,解决发展的革命性问题
“创新是发展的基点,是发展的驱动,是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2]它居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放眼寰宇,新一轮高层次产业博弈蓄势待发,我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量体大却不强,速度快却不优,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未有根本改观。习近平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3]未来五年为扭转传统要素增长效力递减,缓和经济下行压力矛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们的根本出路在于从过度依赖土地、资本等传统要素主导发展,转变为创新驱动发展。一要稳执科技创新“牛鼻子”,充分激活它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位势。时至今日,发展初期单纯依靠模仿、引进、“山寨”的路径,已严重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我们要大力倡导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其中理论创新是“元创新”,科技创新是“源创新”,文化创新是“根创新”,制度创新是“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二要力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盘活人民“创业”“创新”的双创热情。我们要在高端要素培育、高端产业研发、创新高地抢占方面,运筹帷幄、统筹规划,紧握“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等重点抓手,拓展创新发展的新空间。三要架构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的无限智慧。创新驱动说到底即为人才驱动。我们要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强化重点学科领域,解密重大核心技术,造就一批专业精、科研强、品质优、影响大的世界级科技领军人才。坚持开放创新,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倒逼国内掀起科技颠覆性创新,实现重点领域弯道超车。“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4]我们抓协同创新、万众创新、人才创新,就是促发展,谋划创新就是谋划未来。
1.2 协调发展着眼发展的方式,解决发展的整体性问题
“协调”置于五大发展理念的第二位,以决战制胜要诀的新高度来考量。协调发展关乎发展的平衡性、整体性、健康性,是我国经济社会蹄疾步稳、行稳致远的内在要求。习近平强调,“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非仅强调“小康”,更为重点的是“全面”。只有“小康”的社会,最多也就发展水平达标。缺失“全面”的社会,终将成为牵制良性发展的“软肋”。不容否认,当下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文明程度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等突出问题,是影响我国发展效力最大化的“短板”。“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事实上,越是短板,从某种意义上讲,越具后发优势。我们越在薄弱环节上发力,愈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良效。一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我们要以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石,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培育若干区域协同发展增长极,消弭地区间发展隐性壁垒。生产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是推动区域发展的关键一环。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突出,有条件形成要素注入的洼地,助推其后发优势扩大,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二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我们要着力改善老少边穷地区民生,加快人口自由化流动,支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三要促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两手都要硬”。这“两只手”没有哪只手多余,本质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协调问题。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对GDP总量、城市基础设施、军事实力等“硬实力”偏爱有加,对价值观、文化、公民素质等“软实力”重视不够。“硬实力”提高靠物质文明的发展,“软实力”提升必然依赖精神文明的建树。我们抓结构优化、短板补齐、协调关系,就是促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
1.3 绿色发展着眼发展的方向,解决发展的永续性问题
“绿色”首次列入五大发展理念,与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一脉相承,是保障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小康社会全面与否,生态环境至为关键。传统观念认为,生态环境可以先污染后治理,导致我国多年来对资源环境和生态欠账累累。时至今日,人民普遍存在过去“求温饱”、现在“求质量”的诉求趋势。但是,浓重的雾霾、刺鼻的空气、浑浊的河流、污染的食品,使老百姓意见大、怨言多、健康忧。生态环境问题于国民而言,是突出的民生问题。于国际而言,是一些国家对我国说三道四的诟病。拿下这个深度发展的拦路虎,我国到了必须并有能力做好的时刻。一要建设绿色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构建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四大格局”。二要兴办绿色经济,促进资源配置高效节能。一手抓“开源”高效利用,一手抓“节流”全面节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绿色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是践行绿色经济的核心路径。三要推行绿色生活,促进生态恶化源头扭转。我们要建设新一代智能化、网络化、低碳化绿色智慧城市,遏制城市能源低效浪费。创新绿色低碳建筑技术,降低建筑能源单位消耗。鼓励绿色交通出行,减轻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习近平说:“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我讲过,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6]我们抓绿色生态、绿色经济、绿色生活,就是推动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添加永续的“绿色动力”。
1.4 开放发展着眼发展的环境,解决发展内外的联动性问题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告诫我们闭关锁国,自绝于世界潮流,不仅和进步绝缘,更会导致落后挨打。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经验,更以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封闭只会雍闭自己的活力,开放才是“落一子而活全局”的联动关键。今日今时,同为地球村村民,各国经济已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响空前紧密,我国“将顺应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7]。处于全球化洪流的中国,以更广阔的视野审时度势,在全球范围谋篇布局,扩大开放的力度、广度、深度,是发展的必然选择。一要提高开放水平,扩大国际竞争新优势。我们要创新开放模式,以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格局为基准,致力发展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强调双向开放,从依靠引资和出口低层次开放,转变为强调资本和企业输出高层次开放;从“中国制造”产品走出去,转变为“中国劳务”服务走出去;从“制造强国”转变为“贸易强国”。二要增强开放能力,提升国际制度性话语权。我们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的优势,将其优势转化为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优势,主动参与世界经济规则的顶层设计。三要挖掘开放深度,构建广泛利益共同体。我们要找准“一带一路”建设突破口,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深度开放格局,走出一条惠本国、利天下的合作共赢之路。我们既抓开放倒逼国内改革,又以开放从全球经济联动中筹划发展,为创新注入新动力,为发展拓展新空间。
1.5 共享发展着眼发展的目的,解决发展的公平性问题
“共享”首次写入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共享”的追求源远流长,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到王小波的“均贫富”,再到孙中山的“民有、民治、民享”等思想,无一例外饱含着国人对美好社会最终极的向往。唯有中国共产党将“共享”,从良好期许提升为治国理政的发展战略。习近平倡导把让“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作为价值追求[8],这是我党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本质体现。发展“蛋糕”不仅要不断做大,更要合理分好。它关乎国民对小康社会全面与否的满意度,也事关国际对中国形象的认可度。“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一要完善公共服务体制,保障民生普惠性。“共享”从来都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落实在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我们要下大力气解决百姓医疗难、看病贵;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避免“寒门难出贵子”;推动就业充分,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助推创新;重视食品安全,实现从“田园”到“餐桌”监管无缝对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兜牢群众生活底线。二要补齐“贫困”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尤其是贫困老乡能否脱贫。我们要力保因人因地精准扶贫,明了扶持谁、扶什么、怎样扶,推广“扶志”“扶智”两结合,强化贫困区域自身“造血”能力。加大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阻止贫困代际传递。三要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收入分配既是民生之源,又是确保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我们要在保证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持续增长的前提下,更多关注未富群体。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争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我们抓共享,即是在共享的覆盖面、共享的内容、共享的路径、共享的进程方面下苦功,达到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发展目的,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更有质感,让发展更有温度、更具深厚的力量源泉。
十八届五中全会经济社会发展新理念一经出台,更多人侧重分别解读它们各自的基本内涵,而忽略五者之间内生张力的一致性。习近平特别强调:“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9]五大发展理念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高度契合,具有无可争辩的整体性统一性。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各自单独看都不是新提法,但作为整体概念范式,则体现出我党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的智慧、勇气和担当。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在立志改革时期,主要侧重“量”方面阐析发展理念。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在改革提速时期,主要侧重“质”方面丰富发展理念。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在深化改革时期,主要侧重“度”方面发展治国理念。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主要侧重“性”方面完善定型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内涵丰富、体系严密,是一个完整系统的集合体,每一个“理念”之间皆属辩证统一关系。创新发展是核心,体现从追求速度到追求质量发展动力的转变,是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规律的拓展提升。协调发展是前提,体现从关注“一域”到更重“全局”发展格局的转变,是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规律的拓展提升。绿色发展是基础,体现从片面“求生存”到重视“求生态”发展品质的转变,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质量规律的拓展提升。开放发展是关键,体现中国从“积极接受方”到“主动塑造方”发展空间的转变,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策略规律的拓展提升。共享发展是根本,体现从价值坚守到制度安排发展伦理的转变,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目的规律的拓展提升。从内容维度讲,五者着力点既并联相关,又各有指征,分别着眼发展的动力、方式、方向、环境、目的,有机统一、密不可分。从逻辑维度讲,五者剑指发展难题,各具针对性,分别解决发展的革命性问题、整体性问题、永续性问题、联动性问题、公平性问题,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五者既有共同的出发点,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早日到来,又有共同的落脚点,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从功能维度讲,五者主体定位准确、各司其职,分别呼应发展的动能、基调、底色、大势、目标,紧密相连、交相辉映。从践行维度讲,五者定当统一贯彻、同时发力,既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代替。毋庸置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宛若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发展”恰犹一条“金线”横贯期间,创新方能确保根深,协调方能保证叶茂,绿色方能保持健康,开放方能切保空间,共享方能保障成果。“人民至上”是其坚实的内核枢纽。“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首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新理念,揭示出人民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契合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内在价值取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浑然一体,协同发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是我国发展思想的深刻概括”[10],它们“是一个整体,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游离,都是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11],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彰显出我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拓展深化。
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2]据不完全统计,十八届五中全会党中央将“五大发展理念”重磅推出后,习近平曾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二十国集团峰会、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世界互联网大会、2016年新年贺词、亚投行开业式、重庆调研、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2016年“两会”、二十国工商峰会开幕式等重大场合,先后多次高频度阐释。新理念对于破解我国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胜利、助力世界持续发展合作共赢等方面,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较强现实意义。
3.1 五大发展理念是破解我国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理念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13]“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我党明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4]一方面,五大发展理念以重大问题为导向,立足国家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聚焦阻滞我国发展进程的突出问题、明显短板,就“中国要实现什么样发展、中国未来将如何发展、中国发展终极目标为了谁”等,事关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命运的问题予以深入解答,从本质上指明破解新常态发展困境的现实路径。我国坚持创新发展,破解动力乏退难题,避免走低水平的“平庸之路”。习近平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突破瓶颈制约、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们国家要走在世界发展前列,根本出路在于创新。”[15]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中,仅“创新”一词的出现就高达71次。坚持协调发展,破解不均衡“木桶效应”难题,避免走顾此失彼的“失衡之路”。坚持绿色发展,破解资源约束难题,避免走生态恶化的“透支之路”。坚持开放发展,破解闭门造车难题,避免走自我设限的“封闭之路”。习近平曾生动描述过中国的开放之门,就像阿里巴巴芝麻开门一样,开开就关不上了。坚持共享发展,破解贫富分化难题,避免走社会动荡的“风险之路”。另一方面,五大发展理念在多元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切实扭转我国片面注重发展速度、罔顾资源枯竭、忽视生态效益、过度外向依赖、分配“重资轻劳”等不良发展态势,在“三农”问题、社会建设问题、环境生态问题、民生保障问题等方面,明确划定社会发展的质量底线、结构底线、生态底线、开放底线和公正底线,成为厚植中国发展动力、发展均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等优势的基本遵循。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用整体性思维破解发展难题,更需要用全面的发展思维分析和对待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16]。“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理念的现实意义,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它是我们破解经济新常态下各种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先导。”[17]五大发展理念宛如五把破解我国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金钥匙”,必须打好这个组合拳。
3.2 五大发展理念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胜利的理念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犹记得习近平上任伊始记者见面会上,曾掷地有声地用10个“更”字来描述人民对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他多次强调,“我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大家要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18]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升华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胜利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19]五大发展理念就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新观点的集中体现和创新成果,着眼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短板,引领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梦想如期实现。创新发展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之源,协调发展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全面”的切实保证,绿色发展是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持续保障,开放发展是敦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共享发展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所在。五者着眼于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对外开放、国防建设和党的建设,进一步擎画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科学发展的目标指向,“更加注重公平公正,在做大发展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让百姓有更多成就感和获得感”[20]。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的本质追求,“关注的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发展过程的内在要求、科学原则和价值诉求,强调了发展的综合性、多维度”[21]。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又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根本支撑,为实现第一个百年战略目标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
3.3 五大发展理念是助力世界持续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
作为一个曾经命运多舛基点较低的后发国家,中国不等不靠别人,而是扎根本国丰沃实践土壤,实现自己的发展梦。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宣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习近平多次强调以新理念引领新实践,以新思想谋取更大发展优势。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新的探索和总结,是中国道路内在逻辑的历史呈现,为中国号巨轮涉过险滩、渡过激流标注前行的航向。“对世界而言,中国道路取得的成功无疑是振奋人心的。这不仅意味着一个发展中大国崛起给世界创造无限发展机遇,而且充分证明了一个道理:各国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所谓‘终极模式’根本就不存在。”[22]有鉴于此,越来越多感叹“中国奇迹”的中外学者,将视野超越中国发展速度和经济体量的具体数据,而探究中国模式背后深层次的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希冀中国发展将对人类世界整体进步作出突出贡献。一大批发展中、转型中国家,面临与中国最为相似的时代命运,对于如何在白炽化的国际竞争中安身立命,亟待新的发展范式引领支撑。“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4”显示,对于中国发展新理念,有68℅的发展中国家受访者表示认可,认为这是“融合了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需要的一种创新”[23]。它对于身处相同发展阶段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远比既往发达国家的理论更接地气,更赋借鉴模仿意义。习近平也说,“我们的目标是让增长和发展惠及所有国家和人民,让各国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24]另外,后金融危机时代西方文明大多身陷“现代性困境”,经济社会发展乏力、前景渺茫,我国发展新理念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中国方案”,有助于世界经济共性难题的破解。以德国汉堡市国务秘书沃尔夫冈·施密特为代表的西方人士,在回眸2016年G20杭州峰会时,大力倡导“中国经验值得分享”[25]。五大发展理念不仅为未来构建中国特色的“发展话语”,而且还有发展理念范式的创新变迁,必定为世界呈现颇具共性的“中国方案”。“只有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才能实现世界和平、合作共赢,从这个意义上看,它引领的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人类文明的新增长点”[26],对于激发全球发展信心、打造全球治理体系、增强中国理论世界话语权、引领后发国家发展潮流等方面世界意义非凡。
“决胜大略,必先定于胸”。我国当下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务必以发展新理念为旗帜,崇尚创新、注重协调、追求绿色、厚植开放、深谋共享;务必以发展新理念为统领,厘清脉络、找准枢纽,如庖丁解牛般,于发展难题堆叠处,活血化瘀、纾解壅塞,下好发展这盘大棋。此刻,蓝图已定,从筚路蓝缕走过来的中华儿女,只要同心协力、狠抓落实、砥砺前行,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新业绩,相信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定当圆满实现!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准确把握和抓好我国发展战略重点扎实把“十三五”发展蓝图变为现实[N].人民日报,2016-01-31(01).
[2]本报评论员.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深入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之一[N].光明日报,2015-10-31(01).
[3]本报社评.习近平在华东七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抓住机遇立足优势积极作为系统谋划“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N].人民日报,2015-05-29(01).
[4][20][24]习近平.中国发展新起点全球增长新蓝图: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6-09-04(03).
[5][6]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0(02).
[7]习近平会见基辛格等中美“二轨”高层对话美方代表[N].人民日报,2015-11-03(01).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
[9]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J].求是,2016(1).
[10]顾海良.2015习近平经济思想新境界[J].人民论坛,2016(01上).
[11]任理轩.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论述[J].理论导报,2015(11).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21.
[13]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1-01(02).
[1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5]习近平.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N].人民日报,2014-07-07(10).
[16]郝立新.从“四个全面”到“五大发展理念”[N].光明日报,2015-12-07(16).
[17]李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谈五大发展理念[J].理论视野,2015(11).
[18]盘点总书记去过的民族地区:全面小康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EB/OL].[2015-07-17].http://cpc. people.com.cn/xuexi/n/2015/0717/c385474-273199 61.html.
[19]刘云山.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J].党建,2015(12).
[21]郝立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战略布局和发展理念[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6).
[22]国纪平.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N].人民日报,2014-09-30(03).
[23]任仲平.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论贯彻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N].人民日报,2015-12-18(01).
[25]沃尔夫冈·施密特.中国经验值得分享[N].人民日报,2016-09-26(03).
[26]李拓.五大发展理念:新常态下发展战略驱动力[N].组织人事报,2015(11).
责任编辑 刘宏兰
10.14180/j.cnki.1004-0544.2017.03.002
D610.3
A
1004-0544(2017)03-0012-06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3&ZD006);湖北省社科基金(ZD2015WT001)。
张乾元(1965一),男,湖北广水人,法学博士,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文娟(1978—),女,河南郑州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