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鹏,张华锋,侯建玺,谢书强,刘伟强★,刘会英,谭华威,刘臣光,戴 超,杨运春
(郑州仁济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创伤性骨髓炎是由于各种创伤所引起的骨组织感染,多见于严重的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固定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病菌多为混合型,后期主要临床表现为伤口的不愈合,留有窦道或骨外露,形成无骨痂包围的死腔[1]。临床主要治疗方法包括穿刺吸引、开窗引流、清除病灶及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中药的三消洗剂具有消肿生肌与排脓祛腐的功效;肌瓣转移手术能够辅助改善病灶局部的血液循环[2],目前两种治疗方法的联合治疗报道较少,因此本文中旨在分析两种治疗手段联合应用对慢性脊髓炎的临床疗效的相关影响。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时间段内至我院就诊并明确诊断为“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总计117例,男女病例25:14,平均年龄(28.6±10.5)岁(18~40岁),病程35天~2.5年,原发病灶的位置均位于胫骨中上段,病理分型显示浅表型32例,髓腔型69例,局限型16例;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三消洗剂组)、B组(腓肠肌内侧头肌瓣手术组)、C组(联合治疗组),患者均无操作相关绝对禁忌症并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经比较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无显著性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
所有的研究对象均在完善相关检查的基础上进行病灶组织的彻底清创,采用“宁多勿少”的原则,然后使用高压冲洗装置对病灶进行反复冲洗,去除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中药三消洗剂中含有连翘、白芷、黄连、苦参等药材,其与生理盐水的比例为3:50,每日冲洗量为5000 ml,速度为100~120滴/分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适当固定引流管,使用肝素对引流管进行冲洗,每日取引流液进行细菌培养,直至培养结果为阴性时则停止冲洗。肌瓣手术中解剖选择腓肠肌内侧头,充分游离组织并填充于骨髓炎处,观察血运正常后使用丝线进行局部固定,防止滑脱。
根据治疗的效果患者的临床评价包括:①治愈:患者局部及全身症状消失,X线检查显示病灶已稳定或修复;②好转:临床症状好转,X线检查显示病灶未继续进展;③未愈:局部及全身症状未改善,X检查显示病灶继续扩大。记录研究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
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所有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临床干预后A组患者“治愈”2例,“好转”18例,“未愈”19例,有效率为51.28%(20/39);B组患者“治愈”8例,“好转”21例,“未愈”10例,有效率为74.36%(29/39);C组患者“治愈”17例,“好转”21例,“未愈”1例,有效率为97.44%(38/39),组间两两比较显示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耐受性均较好,无与干预方式相关的严重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患者对联合治疗方式的满意程度较高。
慢性创伤性骨髓炎最常见的原因为骨折创面严重污染及机体抵抗力下降,由于影响患者肢体的康复和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窦道的形成、耐药菌的出现及病灶内的坏死组织等因素均增加了临床治疗上的难度[3]。
中药三消洗剂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生肌、排脓等功效,能够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同时有效降低伤口局部的炎症反应,预防感染,有利于肉芽组织的增生,促进创面的愈合。腓肠肌内侧头的皮瓣手术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最常见手术类型,局部使用皮瓣能够改善病灶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同时促进伤口组织重建与再生,从而促进病灶的清除与伤口的愈合。通过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了两种治疗方式对慢性创伤性骨髓炎的积极作用,有必要对其他位置的骨髓炎病例进行展开研究以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初步证实联合三消洗剂与腓肠肌内侧头皮瓣能够显著改善胫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应值得推广与应用。
[1] 黎明,胡骁骅.远端蒂腓骨短肌肌瓣加逆行隐神经皮瓣治疗小腿远端、足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J].临床军医杂志,2017,45(2):203-205.
[2] 陈琴,黄凯.一期手术治疗跟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J].临床骨科杂志,2016,19(5):580-582.
[3] 林松庆,郑明声,陈金水,等.腓肠肌肌皮瓣结合自制负压引流装置治疗慢性胫骨感染合并骨外露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6,56(9):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