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亚娟,徐录敏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疼痛风湿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风湿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其中女性患者居多。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发病原因尚无明确定论,但有学者研究发现,家族遗传、感染等原因是造成该类疾病发作的原因[1]。多数患者患病后,会出现晨僵的现象,同时还伴随有体重减轻及容易疲劳等,外在表现为关节部位、红、肿、痛等,好发于手足等小关节部位,患者发病后需要尽早对其进行治疗,若任其病情发展,还会引起患者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等[2]。临床上多采用抗风湿及抗炎等常规药物对其进行治疗,但效果较不理想,为了更好治疗该类患者,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对其进行治疗,发现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3年3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之随机抽取的74例,做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达法分为37例的对照组(常规治疗联合护理)与37例的观察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均为意识清晰,不存在精神障碍及语言障碍等严重疾病相关等并发症,均能较好的配合治疗,对其经过相关检查后,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3:24,年龄31~58岁,平均(42.5±2.7)岁,病程3~15年,平均(7.2±1.4)年,在关节功能分级中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的患者例数分别为5例、14例、12例、6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4:23,年龄30~58岁,平均(42.1±2.6)岁,病程4~16年,平均(7.3±1.5)年,在关节功能分级中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的患者例数分别为4例、15例、13例、5例。所有患者均签订之情同意书,均排出心肺功能不全及其他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患者,组间比显示所有患者在关节功能分级及年龄等资料比较,组间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抗风湿及抗炎等常规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穴位贴敷对其进行治疗,药方为:麻黄18~20 g、川芎18~20 g、乳香13~15 g、黑骨藤15~17 g、鸡血腾18~20 g、大血藤18~20 g、雷公藤15~17 g、青风藤18~20 g、僵蚕18~20 g等药物,研磨成粉后与凡士林进行调配成膏状,外敷于腰阳关、大椎、足三里、命门、肺俞以及关节疼痛周围的阿是穴等穴位上,每日贴敷1次,连续贴敷20天。同时配合护理干预,具体为:对其日常中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向其进行仔细说明,护理人员多与患者进行交谈,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醒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高的食物。
采用VAS疼痛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比较,同时对其晨僵程度进行评分比较,在出院时,均对两组患者或者家属分别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4个等级。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晨僵评分分别为(3.08±1.09、2.82±1.31),对照组为(5.89±1.27、6.37±1.01),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组间比有差异(P<0.05);在护理方面,对照组有5例患者感觉不满意,4例患者感觉较差,满意度为75.67%,观察组仅有2例患者感觉不满意,满意度为94.59%,组间比有差异(P<0.05)。
类风湿关节炎一般病程较长,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因为不能较好的坚持,造成关节功能下降等,使自身生活质量下降。本文采用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对其进行治疗,给予患者穴位贴敷,起到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等功效,提高其治疗效果,同时给予护理干预,树立起患者治疗的信心,帮助其提高生活质量。从本文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有效改善其治疗效果,且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认可,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1] 贺启令,钟 琴,姚血明.痹通汤配合五藤散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2(32):39-40.
[2] 刘丽敏,马武开.苗药金乌健骨汤内服加五滕散外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1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