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 冬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长山中心卫生院,四川 自贡 643113)
尿路感染是因尿路上皮被细菌感染造成的炎症引发,时常伴有脓尿与菌尿等症状,是常见的疾病之一,若不及时进行治疗会逐步向慢性感染方向发展[1],且女性的发病率要比男性高。在对尿路感染诊断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自身治疗情况来诊断,以此得出正确的病变方位。本次研究为证明尿常规检测对尿路感染疾病的争端意义[2],对我院患有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研究,其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治疗尿路感染的患者与同时进行检查的正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6年2月~2017年6月,将患有尿路感染的患者分为观察组,进行检查的正常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45例,女30例,男15例,年龄为32~71岁,平均年龄(55.3±4.8)岁。对照组45例,女28例,男17例,年龄为30~70岁,平均年龄(53.7±4.5)岁。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所有患者的尿液进行采集,在采集的过程中采取中段的尿液,女性应避开经期间采集尿液,取10毫升放置在试管中,然后立即送去医师检查,以避免影响其检查效果。运用全自动分析仪以及相关仪器设备对尿液进行检验分析,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规定进行研究。采用显微镜中高倍镜观察尿液中白细胞数量与细菌计数[3]。
对两组患者尿白细胞与细菌计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细菌培养>105/ml为阳性)。
本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 23.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加标准差方式(±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尿白细胞与细菌计数检查结果对比:观察组上尿路感染2 6例,其白细胞(7~1 0)×1 09/L,细菌培养为阴性的11例(42.30%),阳性的15例(57.69%)。下尿路感染14例,其白细胞(5~9)×109/L,细菌培养为阴性的5例(35.71%),阳性的9例(64.28%)。慢性肾盂肾炎5例,其白细胞(4~7)×109/L,细菌培养为阴性的3例(60.00%),阳性的2例(40.00%)。对照组白细胞(3.5~6)×109/L,细菌培养为阴性的45例(100.00%),阳性的0例(0.00%)。根据上述数据,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数据对比,不同位置的白细胞与细菌培养为阴性和阳性的比例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尿路感染是因尿路上皮被细菌感染造成的炎症引发,时常伴有脓尿与菌尿等症状,是常见的疾病之一,且发病率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4]。及时对该病进行治疗,能对病情的扩展有效的控制,对患者之后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尿路治疗的基础是对病情正确的诊断,尿常规检查是运用在尿路感染检查中最常见的检查方式,其操作简便、快捷。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白细胞与细菌计数等数据对比,不同位置的白细胞与细菌培养为阴性和阳性的比例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尿常规检查对尿路感染患者的诊断,对其检测的正确性提升,降低其漏诊率,可以对检测的特殊性与敏感性提升,提高其诊断效果[5]。尿常规检查对尿路感染的争端有重大的意义,能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诊断出不同位置的尿路感染,值得在医学领域推广。
[1] 邢谦儒.尿常规检查对于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探讨[J].甘肃科技,2016,32(2):122-123.
[2] 董晓明.尿常规检查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06-107.
[3] 汪升学,彭佳琼.尿路感染临床诊断中尿常规检测的应用与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1):81-82.
[4] 杜 娟,张林涛,杨文航,等.尿常规及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初筛价值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0):4617-4620.
[5] 张银旺.尿液分析感染指标对尿路感染诊断及区分病原菌种类的价值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6):794-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