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梅
(吉林白城市大安市舍力镇六合卫生院,吉林 白城 137000)
脑梗塞是发病率最高的脑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在治疗基础上予以科学的护理干预是促进患者健康的关键[1]。本文通过分组研究探讨一般护理干预及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塞患者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将2014年8月~2015年9月之间收治的在我院接受治疗113例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头颅CT或核磁共振检查确诊,未通过溶栓治疗且无既往精神疾病。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有男性34例、女26例;年龄48~79岁之间,平均为(58.4±7.2)岁。对照组有男31例、女22例;年龄49~77岁之间,平均为(57.3±7.8)岁。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接受相同的临床治疗方式,给予0.5 g胞二磷胆碱加入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颅内压上升时静脉滴注20%的甘露醇。据患者的原发性疾病对血压及血糖水平进行控制。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为:(1)成立临床护理小组:选择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护士等相关人员组成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充分收集患者的信息资料。将医生的治疗计划作为依据,由责任护士及专职护士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格上的流程开展护理工作。阶段性的对护理成果进行检查,总结经验教训,实现持续性的护理质量改进[2]。(2)护理流程:在入院当天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责任护士,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综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积极向患者家属解释病情,并告知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方案及需要配合的要点;入院第2~5天,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患者基础护理工作,评估全身健康状态及皮肤情况,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体位和翻身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能恢复状况制定合理的长期及短期康复计划;入院第6~10天指导患者及家属开展语言功能锻炼,强化患者在恢复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指导进行舌运动、饮水训练、鼓腮运动以及进食训练,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加强饮食以及日常生活指导[3]。
出院前通过QOL生活质量评价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文章中得到的资料实施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比较采用t值检验。P<0.05的情况下提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4]。
应用QOL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进行评价,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得分为(83.3±4.1)分、心理状态为(68.2±4.3)分、社会关系得分为(78.1±5.0)分、总生活质量为(67.4±3.3)分;对照组患者的生理功能得分为(67.5±4.9)分、心理状态为(50.7±4.5)分、社会关系得分为(51.4±5.8)分、总生活质量为(46.8±3.7)分。对比两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SAS得分为(41.5±7.8)分、SDS得分为(35.6±6.3)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8.7±6.9)分和(42.4±6.8)分。观察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脑梗塞患者在发病之后由于身心冲击较大,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不但影响到治疗效果,同时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行科学的护理干预手段是临床中推行的改善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有效方式,选择什么样的护理干预方式是临床工作探讨的重点。本文中对观察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结果显示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张 冰,易昌华,胡 晨,等.高龄脑梗塞后遗症及老年痴呆症患者压疮的护理体会[J].河北医学,2012,18(10):1470-1472.
[2]刘雪莲,蒋茶英,陈闯宏,等.社区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在脑梗塞导致偏瘫老年患者中的效果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6):753-755.
[3]周在霞.基于PDCA循环的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22):144-146.
[4]孙玉玲,谢 萍.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4):731-732,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