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霄燕
JIA Xiao-yan
河北地质大学 法政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Hebei GEO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31
京津冀一体化下长城文化旅游保护研究
——以河北省为例
贾霄燕
JIA Xiao-yan
河北地质大学 法政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Hebei GEO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31
京津冀地区早在很久之前就开始建设,历史古迹遗留较多,其中很多受到世界文化组织的重视,以长城军事文化遗址为甚,且其横贯京津冀地区。我国最高领导人曾经对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做出重要指示,京津冀地区在地理位置上相互衔接,风俗文化也十分相似,具有接近的历史文化特点,相互之间间隔距离适中,能够实现相互扶持相互协调的发展。这些有利条件都是京津冀地区长城文化旅游的重要保障,同时也为有关部门开辟长城文化旅游发展的新道路奠定了基础。文章试图从梳理京津冀地区长城文化旅游资源出发,就京津冀地区长城文化旅游保护利用和旅游产业协同发展问题进行探讨,进而为其提供相应的指导对策。
京津冀;长城;文化旅游;保护
长城是我国的一处著名世界文化遗产,从建筑风格、艺术手法和文化内涵等各个角度进行分析,长城都堪称完备,长城不仅可以作为一个旅游景点,了解中华文化的深沉和悠久,更可以作为一个标志性的历史建筑,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军事,丰富现在的研究。
最初长城的修建目的是为了阻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历朝历代都曾经修建大型军事防御系统,其中以长城最为典型,这才留下了我们如今看到的长城景观。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长城被各个王朝的统治者所重视,几乎在历朝历代都曾经被修葺完善,从建城完毕到最后一次整修,延绵不绝将近2000年。长城长度较大,在京津冀地区呈现曲折的线性分布,主要以东西走向为主,总长度达到26.7千米,北京境内的长度为629米,天津为4.1千米,河北境内超过20千米,是长城遗存的主要地区。现存的长城主要是明朝修建的,北京境内的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箭扣长城、司马台、居庸关和天津市境内的黄崖关长城,其他的大部分都位于秦皇岛市、唐山市、承德市和张家口市,著名的有承德境内的金山岭长城、秦皇岛的山海关、迁西潘家口水下长城、迁安大理石长城、青山关、喜峰口、冷口关、监狱楼、七十二券楼、水门、长城砖窑和养马圈等。在这些景点中,不仅有军事防御设施,还有作为军事系统后勤的古村落。
在中国古代,河北省属于边防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更是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的分界处,在封建社会后期,这里更成为中央政权的所在地。河北省内的长城遗址留存数量多,分布范围广,遗存质量高,对于河北省的旅游业发展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资源。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赵国和中山国等都曾经修建过长城,封建王朝成立以后,秦、汉、北魏、东魏、北齐、隋、金、明、清等都曾经对长城进行建设或者修补,河北省是中国各省修缮长城次数最多的省份。明代从朱元璋开国一直到朝代末期,一直十分注重对长城的修缮工作,以便于保卫京师,所以明朝对于长城的修缮最多。现在的明长城留存长度大约为7千米,大部分是夯土建筑,真正意义上的砖石结构只有不到1千米,这部分砖石结构的明长城大约有200米在北京境内,其他都在河北省境内,可以说中国对于长城保留最好的地段就在河北省[1]。加之长城周围有着优美的风光,因此河北省的长城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较大。
从河北对于长城的开发状况来看,已经开发的长城景点超过10个,以山海关长城和金山岭长城为主,辅以若干个小型景区。在秦皇岛有长城发源地老龙头,既是古代的边防重要地点,也是历朝历代帝王出行赋诗的场地。“天下第一关”山海关亦位于秦皇岛境内,被誉为“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2],另外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现如今尚有姜女庙和姜女坟。角山长城呈现倒挂的景象,犹如一条巨龙飞腾在云端,有古诗“自古尽道关城险,天险要隘有角山”来赞美其雄伟气势。长城发源于大海地区,总长度超过26千米,在长城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景点。军事建筑主要有敌台和烽墩等,文化故事也为长城增添了不少动人的色彩,长城的旅游资源可以说十分丰厚。金山岭长城位于滦平县,主要以奇险闻名于世,主要景点有“长城文字砖”“浮雕麒麟影壁”“长城边古居”,被视为金山岭长城的代表景点。唐山喜峰口到潘家口长城一带风光秀丽,山光水色秀色可餐,张家口大境门是张库大道的起点,在军事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关内和关外的风景迥然不同,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界处。这些都是长城旅游文化开发中十分重要的组成元素。
长城作为一处历史文化遗迹,随着历史的发展只会逐渐消亡而不能恢复到最初的建设状态,基于这个特点,在对长城进行开发保护时应该采取特殊性的保护政策,不能按照城市人文景观的标准进行开发和保护。长城的开发保护工作是一个步骤繁琐、周期较长的工程,为了达到长城景观保护的目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现有景观的破坏,应该首先对长城的发展历史进行考证,完善长城保护的理论研究,从整体保护的角度设计方案,并重视专业人士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从当前长城保护的现状来看,其问题体现在多个方面:
(一)违背文物保护的原则,降低长城的资源品位
长城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旅游价值,对长城进行适度开发无可厚非,但是在实际中有些旅游主管机构为了增强长城的品牌效应,招揽更多的客源,对长城进行不合理的维修和保护。长城的维修和保护与其他类型的景点不同,应最大限度保证长城的原貌不被破坏,对于重要地段应该采取保护性措施,避免过度开发,将长城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保留下来并遗传到后世,很多旅游开发机关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进行过度开发和不恰当的维修保护,导致长城景观虽然修葺一新,却失去了原汁原味。
(二)以赢利为目的进行掠夺性保护
对长城进行开发的目的,第一是为了保护历史遗产,第二是为了提高长城在当今社会的经济效益,但在开发中也应遵守文物开发的一般规律。有的地区按照城市人工旅游资源的标准开发长城,没有从长期利益进行整体规划,无限制地接待游览者。长城年代久远,少部分地段已出现风化痕迹,加之不合理的开发,使得长城保护更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三)新建设施与原有长城景观不协调
旅游设施的建设是旅游景点开发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外观上,旅游设施应与景点风貌保持统一,如果不统一,就会导致景点游览价值下降。有的地段的旅游设施数量过多,景区内也有大量的现代设施,不仅不能与长城景观相得益彰,反而影响了人们对长城的欣赏。长城景区内不宜设置现代娱乐设施,与长城的古老风采不相匹配。
(四)游客对长城的破坏
游客是长城景区旅游产值的主要创造者,但是同时也是长城景观的主要破坏者。有的地段不限制地接待游客,导致超出长城的接待能力和范围,由于游客素质参差不齐,或多或少会给长城带来损害。其次尚未开发的地段如果随意接待游客也会导致景观破坏。有的地段的城砖因为连续接待游览者已经出现磨损甚至是开裂,防护墙也因为游客拍照、抚摸等出现不牢固的现象,有的游客自我约束能力差,肆意毁坏长城,在城砖上刻画字符图案,毁坏长城。
按照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判断,全球范围内的旅游热潮将会对我国的旅游业产生较大的冲击,在可预见的将来,自然景观和历史景观会受到人们的持续关注。长城旅游资源是河北省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除此之外,河北省东临大海,西临京津,地理位置优越,这对于广大的外来游客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对长城进行开发可以作为河北旅游业开发的重头戏,通过对长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分散北京长城的旅游热度。河北省要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环境,加强对长城的保护与开发,将长城作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带动居民人均收益的增长。在注重保护开发的基础上,可以对本省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进行包装,对于不同时期修缮的长城进行复原,选择富有特色的地段,开发特色旅游项目。
相对于北京八达岭长城来说,其旅游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工作做的较为到位。一方面,从河北省对长城的旅游开发来看,过于追求商业效益,只注重旅游者的旅游偏好,忽略了长城原貌的复原工作,导致景区内的遗产受到极大破坏。另一方面,长城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河北省旅游开发部门没有对其进行合理开发,缺少文物保护机构。过度开发和缺乏保护造成了长城真实性受损。旅游破坏分为旅游开发破坏、修复不当破坏和旅游活动破坏三种。为了加强长城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建议在开发过程中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
长城不仅是我国的历史文化遗迹,更是世界级的旅游文化景点。对长城进行可持续性的保护与建设,一方面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对正在消亡的长城文化进行保护。对长城进行保护的目的不仅在于增加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提高旅游业的长期发展能力[3]。所以在对长城进行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在开发的同时着力进行修复,实现长城的双重价值。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当前长城的开发工作在我国是一个旅游热点问题。信息的传播对于游客的出行选择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网络宣传对于旅游项目的推广也具有重要意义。在竞争较为激烈的市场中,游客的消费项目与其所掌握的旅游信息有着莫大的关系,旅游信息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游客,游客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做出不同的旅游选择。一个旅游地区的信息的质量、数量、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都能够影响游客的选择。在这一方面,秦皇岛的建设可以当做典范,首先建立起秦皇岛专属的旅游平台,通过信息传播技术将旅游资料传播在平台上。秦皇岛的旅游平台的设计较为国际化,在打造本市旅游知名品牌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树立了良好的旅游形象。所以在今后的开发中,河北长城旅游景区应该着重加强信息化的建设。
(三)整体保护原则
对长城进行保护和开发,很难在短时间内看见实际的经济效益,但是长城作为华夏民族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内涵丰富、历史悠久,承载了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对长城进行保护,只有实现保护的目标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挖掘长城的旅游文化价值。
从长城的开发上看,其可供游览的景点并不多,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旅游文化系统,很多游客都希望能够分时间、分地段细致地了解长城。为了将长城的全貌展示给游客,可以开展“长城特色旅游”项目,按照不同游客的不同游览需求,组织形式各异的游览方式,方便游客从整体上感知长城的内涵。
京津冀地区的长城保护工作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需要政府部门下达文件给予指示、需要交通部门建设长城客运枢纽、需要文化部门加强教育和宣传、需要专业人士进行统筹规划和设计等等,要想实现这些工作的统一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从全局角度进行统筹。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京津冀长城文化旅游保护利用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
对于长城来说,文化内涵无疑是其受到人们喜爱和关注的一个亮点,文化内涵和旅游业的发展是互为表里的。京津冀地区的长城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作为铺垫,没有文化内涵的长城只是一个空架子,从这个角度来说,要将长城的文化挖掘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统一保护,才能最终实现京津冀地区长城文化旅游保护利用与长城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
(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京津冀地区长城文化旅游保护和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中央政府对于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制定了战略指导方针,在2014年下半年,中央政府针对京津冀地区的统筹规划建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重点对京津冀地区的功能实现、客运网络建设、生态平衡和产业链延伸等进行领导,但是对长城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没有放在重要地位。当前京津冀地区长城文化的挖掘空间还有待提升,需要协调的部门多,工作量大,过程繁复,可以将此工作与领导小组的工作共同领导分工处理,从整体角度进行规划设计,对小组内的成员进行任务的分配,对执行情况进行实施监督。
(三)统筹规划,为京津冀地区长城文化旅游保护和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提供行动指南
为了保证京津冀地区的协调一心发展,中央政府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但是这两个文件只是对执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规定,但是没有将长城的旅游开发从全局角度进行统筹规划。所以鉴于这个原因,有必要将《纲要》和《规划》作为旅游开发的一个指导文件,对京津冀地区的长城开发策略进行深度研究,检索当前长城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整体规划的角度提出改善的可信性建议,结合中央对京津冀发展的要求,对长城的产业发展进行统筹安排,制定大政方针,并指导下级部门进行实施。
(四)健全工作机制,为京津冀地区长城文化旅游保护利用和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为了促进京津冀地区提高对长城保护的重视程度,2014年上半年政府发布文件,要求京津冀地区共同对长城进行开发保护,京津冀地区的主管部门积极将政府规定给予落实,三方协调构建起健全的长城保护体系。[5]第一,针对京津冀地区的旅游产业的深度挖掘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针对京津冀地区的相互协调、相互扶持战略发展进行商议与探讨,从战略角度制定工作规划,并将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配到每一个负责人身上,及时询问工作展开状况,关心旅游资源挖掘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在政策上给予指导。第二,健全京津冀地区旅游开发体系,在旅游方针的指导、不同区域的协调、旅游服务的完善、旅游业务的拓展、旅游形象的构建、旅游资讯的传播和旅游行为的监督等方面进行探讨,确定最佳的旅游开发方案。京津冀三地的政府对于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高度关注,通过沟通和协商,通力对三地旅游文化产业进行建设,当前京津冀地区的旅游产业已经大不同于以前,在三地的协调发展上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三地旅游机关共同签订了《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规划了贯通三地的旅游线路将近60条,并建设了完善的客运枢纽系统,并开发京津冀旅游一卡通,购买人数超过65万人次,大型旅游项目将近10个。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在如今的局面之上增添文物主管部门,使其参与到旅游文化的建设中来,将长城的保护和开发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并作为一个重点建设项目,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促进长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共同发展。
(五)多方筹措资金,为京津冀长城文化旅游保护利用和旅游业协同发展提供可靠资金保障
资金的筹集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依靠政府的力量,在财政预算中增添长城保护与开发这一项目,从纳税资金中下拨专项建设资金,专门用于建设长城。[6]二是由三地政府出资联合设立长城文化旅游保护利用和旅游业发展基金,共同投资建设京津冀地区范围内的大型长城文化旅游保护利用和旅游设施。三是采取措施吸引外部投资,加强对长城建设的资金支持,可以开发专属投资应用,鼓励闲散资本聚拢。四是与基金等金融市场相结合,提高长城旅游文化产业的资金凝聚力。
(六)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长城文化旅游保护监管制度
强化长城执法督察。长城开发部门和文物保护单位应该齐心协力通力合作,构建起查处破坏长城行为、保护长城现有资源的共同机制,并积极组织长城旅游主管部门加强对长城的巡视和对破坏长城行为的处罚力度。京津冀交界处达成了《京津冀长城保护管理框架协议》,在保护和开发长城的问题上实现了高度统一,并加大对长城的监管。对于盗取长城城砖非法赢利的行为进行重点打击。从2013年至今,旅游主管部门已经查处了长城涉嫌违法案件将近30起,重大违法案件18起。2016年,《长城保护条例》正式开始推行,有关部门按照条例规定,对长城沿线进行监督和巡查,确保每个地区每个部门都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对长城实施保护开发,督促各级领导部门将条例规定落实到实处。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积极参与到长城的保护和监督工作中来,有关部门设立了“12359”长城保护热线。笔者认为,应将长城的保护、监督和巡查工作与现代技术手段充分结合,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构建起完善的长城保护制度,对于破坏城墙、偷盗城砖、违反规定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京津冀地区的野长城也存在一部分造工精良、质量过关的地段,但正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地段也产生了一定的损坏。从当前损坏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被损坏的长城都位于河北地区,自然条件的恶劣,加之人为的破坏,使得很多地段的长城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看,应当将长城的修缮工作纳入到旅游的重点规划中。笔者认为对长城进行开发保护的过程中,应该结合京津冀地区的自然状况,严格遵循长城保护开发的原则,对境内的长城进行适度开发保护。对于历史较长、文化信息较多的地段应该进行重点保护。对于不同历史阶段的长城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分段保护,山海关和金山岭是长城的重点开发阶段,在提高这两个阶段文化旅游价值的同时应该对其他地段的原生态长城价值进行着力挖掘,进而保证京津冀地区长城文化旅游的最大价值。
[1] 国家文物局. 中国长城保护报告[R/OL]. [2016-12-01]. http://www.sach.gov.cn.
[2] 秦皇岛市委宣传部. 秦皇岛旅游便览[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6:19.
[3] 陶伟,刘锋,刘家明.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0,18(3):279-283.
[4] 刘锋.区域旅游形象设计研究[J].经济地理,2009( 3):100。
[5] 孙玲.开发长城旅游资源应注重可持续发展[C].中国青山关长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6] 张立方.河北省长城保护管理和执法情况调查研究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Study on Cultural Tourism Protection of the Great Wall under Integrati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s—Taking Hebei Province as Example
Since long time ago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s has started its construction, where is abundant in residual historic site and being placed high value by cultural organizations from world-wide. Particularly the outstanding one shall be the Great Wall military cultural relics which run through the entir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s. Our chief leader had also issued significant instruction in re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s.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s are geographically interconnected, sharing similar custom culture with similar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s. Such regions are in a suitable special distance, which is helpful in realizing the development of mutual support and mutual coordination. These advantages constitute a substantial guarantee for cultural tourism of the Great Wall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s; meanwhile establish a basis for the new path of developing cultural tourism of the Great Wall by relevant departments. This paper tries to present the resources for cultural tourism of the Great Wall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s and discusses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of the Great Wall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s as well as the issue of synergetic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further proposes corresponding guidance strategies.
Beijing-Tianjin-Hebei; the Great Wall; cultural tourism; protection
G127
A
1007-6875(2017)05-0132-05
10.13937/j.cnki.hbdzdxxb.2017.05.019
河北地质大学2017年度长城研究项目“长城旅游法律责任追究机制研究”(QN201727)
贾霄燕(1978—),女,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河北地质大学法政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吴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