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雪文
(黎明职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互联网+”时代泉州市民营企业的培训体系
戴雪文
(黎明职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通过对泉州市民营企业的培训现状与体系进行分析,发现泉州市民营企业培训体系存在缺乏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订不科学、培训方式单一、培训评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在“互联网+”时代,泉州市民营企业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了解培训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并落实贯彻执行,运用移动互联网改变培训方式,建立健全培训体系,以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并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时代;民营企业;培训体系;泉州市
泉州市在“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将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培养和聚集创新人力,组织实施推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企业自主创新“三年行动”、培育科技小巨人和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创新十条”等专项计划、行动。[1]为顺应时代发展,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泉州市民营企业引入互联网,启动供应链改革,使整个传统制造业的供应链更加信息化和透明化。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泉州市民营企业员工培训工作急需创新升级。本文将对“互联网+”时代泉州市民营企业的培训体系进行探讨。
为了促进泉州市民营经济转型升级,2012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泉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中提出要加强用工服务,搭建劳动力供求对接平台,为泉州市民营企业引入各类劳动力。泉州市每年要积极开展6 000人以上的紧缺技术工种免费技能培训,由就业专项资金支付所需经费,以促进技能人才逐步适应产业升级的需求。同时还支持泉州市民营企业加强职工技能培训,政府培训经费直补企业政策向所有民营企业覆盖,鼓励民营企业建立职工薪酬与技能水平挂钩机制,促进劳动者稳定就业;积极实施按项目运作模式组织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扩大泉州市用工本地化规模。[2]
政府部门不仅要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加强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进行战略思维、领导决策、人文素养等培训,还要求员工也应提高知识与技能,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2016年,为帮助泉州市企业家应对经济新常态,泉州市政府制定了企业家素质提升培训专项计划,围绕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及泉州市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重点规划了企业发展战略(风险意识)、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经营管理、金融资本运作、企业技术创新、市场营销创新,以及二代企业家研修班等七大系列的培训班,举办不少于100期的培训活动,分期分批分类对企业家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实施10 000人次以上的培训(不包括网络培训),帮助企业家实现由“爱拼敢赢”向“善拼会赢”的转变。[3]泉州市政府也高度重视省人社厅等各部门发布的《关于建立龙头企业“一企一策”职工培训机制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建立龙头企业“一企一策”职工培训机制,以提升龙头企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2016年,泉州市积极开展行业、企业技能人才系列培训,累计培训各类劳动者21万多人次,新培养高级技师、技师1 040人、高级工4 637人。推荐2人参评“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新增省级技能大师3名。[4]多年来,泉州市总工会也深入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技能竞赛、技术帮带、技能晋级以及就业创业帮扶“五位一体”的职工素质提升活动,推行企业“菜单式”选课培训及“书香工会”职工阅读活动等,促进企业职工提升技能。
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通过对泉州市135家民营企业的管理部门及一线员工进行调查,发现泉州市民营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员工自身的培训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如南益集团南晶针织时装(中国)有限公司有自己内部的员工培训中心;安踏(泉州)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也设置人力资源部门,并有培训专员负责员工培训工作,建立了内部人才规划的6-2-2模型,即60%的人才通过内部培养,20%的人才通过校园招聘,20%的人才通过社会招聘。2014年以来,泉州市石狮某环保公司聘请专业管理咨询公司为企业量身打造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QCC(品管圈)培训课程,并定期举办现场教学培训,以培养员工良好的行为习惯,规范员工操作技能,从而减少其不良行为,提升企业效益。受访的135家民营企业大多数有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并且企业越成规模,对员工培训越重视。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泉州市民营企业的培训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急需改善提升,以适应经济新常态。
(一)缺乏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
员工培训必须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及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分类培训,因人施教,这样才能使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然而,在135家企业中,有63.70%的企业没有对员工进行切实有效的培训需求调查分析,使得企业在培训工作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部分企业则是在经营业绩下降的情况下,才想到需对员工进行培训以提高员工技能及企业绩效,满足短期需求。有些小企业则直接由企业老板进行招聘、定薪等,无暇顾及培训事宜,自然也就不会对企业培训需求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此外,部分泉州市民营企业培训需求数据仅是孤立地存放于电脑中,没有进行统计分析,未真正实现数据化;还有些即使形成了结构化的数据信息,但却常分散于企业不同部门、不同人员手中,导致信息不能共享,无法充分运用到员工的培训需求分析中,形成数据孤岛。[5]
(二)培训计划制订不科学
泉州市民营企业在制订培训计划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及目标性,与员工培训需求相脱节,随意性较大,有些仅凭人事部门或企业老板的经验制定本企业的培训计划,指定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而没有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来安排适当的培训对象、合理的培训内容,从而导致培训计划制订者根本无法清楚知道哪一些员工是真正需要培训的,需要培训什么内容,该采取什么方式、方法进行培训,培训经费是否足够支撑企业培训计划,由此也会造成员工对企业的培训工作不满意。此外,大部分泉州市民营企业所制订的培训计划没有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相结合,也缺乏对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考虑。更多民营企业从企业的短期目标出发,为完成企业短期工作目标而制订相应的短期培训计划,缺乏长期规划及对员工创新能力的开发。
(三)培训方式单一
根据调查,超过80%的泉州市民营企业以内部培训为主,在培训中仍然脱离不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且所聘请的培训讲师主要是企业内部较有经验的老员工或者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授课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随着“80后”“90后”成为企业的主力军,对企业的传统培训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面的讲授式培训已经无法满足员工的需要。近几年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但大部分泉州市民营企业的培训还是以传统培训方式为主,较少引入“互联网+”培训理念。
(四)培训评估机制不健全
在此次调查的135家企业中,仅有不到30%的企业在员工培训结束后进行评估调查、跟踪反馈。大部分泉州市民营企业培训评估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对员工培训的效果进行跟踪检查;二是没有建立适合企业的培训绩效指标体系,不知从何处着手评估培训效果;三是培训效果评估方法较为单一,仅停留在培训结束后运用简单的考试对员工的培训进行测评,而没有对后续工作进行跟踪调查;四是没有及时反馈测评考核结果,员工无法了解自己培训前后的变化、提升情况;五是没有把培训结果与员工的报酬、职务晋升、职业生涯规划挂钩,员工对培训工作重视不够。这些问题导致企业在培训上的投资无法收到预期的回报,使企业的投资者、管理者看不到培训的价值,不愿意对员工进行培训。
“互联网+”时代泉州市民营企业培训体系的构建应在传统培训体系的基础上,将互联网与企业培训紧密结合,通过对大数据的运用,将相关数字信息资源内化为员工培训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企业培训工作服务。
(一)利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完善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因此,必须对泉州市民营企业员工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明确企业员工的培训需求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课程设置和准备授课内容。
1.运用大数据分析培训需求。大数据是推动信息经济发展的动力,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泉州市民营企业应该将大数据思维运用到员工培训需求分析中。传统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主要有观察法、问卷调查法、面谈法、绩效分析法、关键事件法等,其中问卷调查法更为经常采用。“互联网+”时代民营企业应在传统培训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搭建企业员工岗位素质模型,筛选、补充关键指标,全面掌握岗位信息(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以及对员工的任职要求),进而获得差异化的培训需求信息。
2.建立员工信息采集系统和信息数据化制度。“互联网+”时代泉州市民营企业应将传统培训需求分析方法与大数据相结合,建立员工信息采集系统,如建立企业社交平台以发布、收集员工学历、工作经验、兴趣爱好、绩效、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培训及培训迁移情况等相关信息,并通过信息系统进行自动筛选,使零散的数据转化为信息,进而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5]
3.结合员工动静态培训需求进行量化管理。一般来说,企业的发展都会经历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也会有所不同,对员工的岗位责任、岗位技能等要求都会有相应的动态变化。因此,泉州市民营企业应该利用“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便利,对组织层面、任务层面及员工个人层面等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实现培训需求分析的数据化。通常组织层面和任务层面的培训需求可作为静态需求,这是针对岗位需求而产生的培训需求,与岗位是同时存在的,在较长一段时期不会随意发生变化;而员工个人层面的培训需求则应作为动态需求,即该员工担任具体岗位后现有能力与其岗位静态需求之间的差距。[6]当企业规模较小时,或许可以直接找出员工的动态需求并进行管理,但是当企业规模扩大后,员工人数达到几百、上千甚至上万人后,要直接找出每个员工的动态需求则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这时候就需要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利用专门的培训管理软件进行量化处理,从而能够系统地、高效地确定静态需求与动态需求,为员工培训拟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二)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并落实执行
培训计划的制订是一个较为系统的决策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并严格执行。泉州市民营企业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应将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与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相结合,在确定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并加以执行,使得企业在实现发展目标的同时,能够帮助员工实现其个人的职业生涯目标。
1.将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在制订培训计划时,应该考虑不同时期的战略发展目标,结合各类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来统筹考虑不同职级员工的培训需求,再根据员工的培训需求分析制订年度培训计划和预算,并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时间段,进一步制订有针对性的单项培训计划,安排培训活动,实行滚动调整。如华为公司就针对不同岗位的不同阶段,面向不同需求提供初级、中级、高级培训,以提升员工的岗位胜任力,降低运维风险和成本。
2.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可概括为7W(要素), 即Why——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培训?这需要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及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来确定,并设定合理的、具有前瞻性的培训目标,为培训计划提供明确的方向;What——培训什么内容?培训内容的选择应该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进行确定;Who——由谁来进行培训?选择内部培训师或者外部培训师,应该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及经费预算;Whom——培训对象是谁?这需要根据培训需求分析进行确定;When——什么时候进行培训?培训所需的时间要多长?Where——培训地点在哪里?How——采取什么方式方法进行培训?[7]在传统的培训中,企业需要利用现有场所,在不影响培训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利用固定时间及现有资源进行培训,而在“互联网+”时代,却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使员工随时随地进行培训。
3.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制订出来后,应该严格确保培训计划有效执行,这需要通过企业自上而下共同努力完成。人力资源部门作为开展企业培训工作的关键部门,贯穿于整个培训工作始终;而高级管理层对培训工作的积极参与会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部门直接主管则对保证员工的培训和发展负有直接责任;员工更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关注和支持企业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此外,还可通过建立严格的培训管理制度以确保培训计划的高效执行,如对培训结果进行定期测试,将考核结果与薪酬、晋升等直接挂钩。[8]
(三)运用移动互联网改变培训方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培训方式发生巨大变革,随需学习、推送式学习、嵌入式学习等使学习内容更多地以搜索、推送、关联的形式呈现在学习者面前。企业的培训时效则对提高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泉州市民营企业必须要改变培训方式,将“互联网+”理念引入到员工培训中,使“互联网+”与传统培训相融合,使学习“碎片化”,提高员工学习自主性,增强员工培训的时效性。
1.搭建移动学习平台。在“互联网+”时代,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已然成为每个人的生活状态,因此员工培训不应只局限于培训教师面对面的授课中,而是能够随时随地、采取多样化方式进行学习。泉州市民营企业应充分利用移动学习平台,如创建专属移动学习APP、开通“互动性”教学微信群、QQ群、利用公众号推送相关培训内容等,使员工可以在工作之余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学习,使培训更具高效性、针对性与灵活性,从而激发员工自主培训的意愿,提高学习效率。特别是对一些连锁企业来说,其人员流动性高,员工较为分散,且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繁忙时还会使用一些兼职人员、临时人员,若统一进行培训会较为困难,因此更适合打造移动学习平台,以进行碎片化、移动式、随时性的培训。
2.创建“互联网+”形式的远程教育。泉州市民营企业可通过与一些高校或者其他培训机构合作,开发设计适合企业的多样化课程,可以是较长时间的课程,也可以是“微课”“慕课”等,方便员工利用零碎时间在远程教育系统上选择相关课程进行学习。同时,在该远程课程上,还可以进行相关选课、查询、答疑、作业、考试等,甚至可以对培训后的情况进行跟踪反馈。[9]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员工可对一些较难理解、消化的培训内容进行反复观看、收听,以便更好地掌握培训内容。同时,员工可利用互联网搜索与企业培训相关的资源,为培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促使员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培训效率。
3.线上线下相结合,提高培训质量。虽然传统培训模式存在一些弊端,但 “互联网+”培训还不能完全取而代之,应将两者融合起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在员工进行线上碎片化、自主性学习后,再定期举办一些线下培训,如通过面对面地授课,或者采取讨论式、沙龙式、案例式等培训方式,可更好地促动员工提前进行线上学习,以便在课堂上与培训师更好地进行互动。在“互联网+”时代,受训者也可以扮演内容的贡献者,通过讨论、分享和交流使培训内容更易被员工接受、理解,扩大受训群体,从而提高培训质量。
(四)建立健全的培训评估机制
泉州市民营企业应建立健全培训评估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完善培训评估数据库,并进行有效管理,以提高企业培训效果。
1.构建培训评估绩效指标体系。建立培训评估绩效指标体系是培训评估工作的关键环节,应该遵循系统性、可靠性、科学性、可量化性及可接受性的原则,设置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培训评估绩效指标对培训评估工作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可以帮助企业在工作中明确培训评估目标。如果指标设置不合理,培训效果评估结果也会有失偏颇。泉州市民营企业可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从培训效益角度考虑,以1959年美国学者柯克帕·特里克提出的培训效果四级评估模型为基础,确定不同的培训评估绩效指标,如反应类指标、学习类指标、行为类指标及结果类指标,渐进式构建适合企业的培训评估绩效指标体系。
2.建立培训评估数据库。培训评估数据按照是否用数字衡量的标准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硬数据和软数据。硬数据是衡量改进情况的主要指标,包括产出、质量、成本和时间等具有代表性的业绩衡量标准,这些数据较易收集,通常以比例形式出现;而软数据则是指工作习惯、氛围、新技能、发展、满意度和主动性等指标,在难以获取硬数据的情况下,软数据就可以充分发挥评估作用。[10]在“互联网+”时代,多元化的培训方式也带来了多维度的培训评估,使得培训评估的难度增加。通过互联网渠道建立培训评估数据库,运用后台自助处理功能及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迅速分析受训者及相关部门巨量的、多样化的相关培训数据,这不仅可以提高培训评估的精确性,为后续培训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还可以节省大量印刷成本及统计数据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打破常规的问卷类评估方式,采取更加新颖的、更吸引受训者的游戏化界面进行评估来提高受训者参与评估的积极性。[11]因此,泉州市民营企业应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建立培训评估数据库。
3.注重培训效果内化迁移。民营企业员工培训结束后或者培训评估后并不意味着培训工作的结束,而应该根据评估结果来审视整个培训过程,判断培训目标是否实现。因此,企业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使受训者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工作过程中,如通过转化—运用—传播—强化4个步骤完成对培训效果的内化迁移,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培训效果。[12]同时,要做好培训后的跟踪反馈工作。培训效果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培训刚结束后可能不便评估培训效果,这就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跟踪调查,如让受训者的上司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培训后的工作情况做出评价,并观察员工培训后的效果。为了使培训工作更好地贯彻执行,泉州市民营企业还应将培训结果与员工的绩效、薪酬、奖励、晋升等紧密联系,以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促使员工尽快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中。
员工培训作为民营企业人力资本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素质,改进绩效,还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泉州市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活跃主体,在“互联网+”时代应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1] 辛闻.泉州市“十三五”发展思路: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EB/OL]. (2016-03-03)[2016-05-06].http://news.china.com.cn/txt/2016-03/03/content_37924710.htm.
[2]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泉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EB/OL].(2012-01-28)[2016-05-07].http://www.fujian.gov.cn/fw/zfxxgkl/xxgkml/jgzz/jmgjgz/201202/t20120206_447746.htm.
[3]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企业家素质提升培训专项计划的通知[EB/OL].(2016-01-28) [2016-05-12].http://www.fujian.gov.cn/zc/zxwj/sqswj/qz/201603/t20160301_1151166.htm.
[4] 泉州市政府法制办.泉州市人社局2016年推进依法行政进展情况和2017年工作思路[EB/OL].(2016-12-27) [2016-06-25].http://www.fjfzb.gov.cn/cms/html/sfzb/2016-12-27/2107630415.html.
[5] 王幼安,张春燕.用大数据思维丰富企业党校培训需求分析的手段[J].中国培训,2015(14):194.
[6] 许盛华.培训需求的量化管理[J].中国商贸,2006(2):58.
[7] 尹琳珊.试析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构建[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7):241.
[8] 杨诗语,张岩.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管理培训体系的研究:以X公司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5(9):213.
[9] 傅宛菊.“互联网+”背景下的企业培训体系设计:以G教育集团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6(30):191.
[10]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181.
[11] 刘颂.“互联网+”时代的培训评估工作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5):47.
[12] 张倩.浅析完善企业培训体系的四个关键点[J].经济视角,2011(6):79.
Abstract: Analyses of the present training situations and system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Quanzhou led to a description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system, namely, lack of effective training needs analysis, unscientific training planning, a single training mode, and imperfect train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It was then proposed that private enterprises in Quanzhou understand the training needs and implement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training programs by taking advantage of big data, change the training modes by using mobile tools, and establish a sound training system. These methods w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staff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Keywords: “Internet Plus” Era; private enterprises; training system; Quanzhou City
(责任编辑:东红 英文审校:杨秋娜)
ConstructingaPrivateEnterpriseTrainingSysteminQuanzhouinthe“InternetPlus”Era
DAI Xuewen
(College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Quanzhou 362000,China)
F 272
A
2017-06-07
戴雪文(1982-),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及会计研究。
黎明职业大学规划项目(LW2016107)
1008-8075(2017)03-0038-06
10.13446/j.cnki.jlvu.2017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