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辉,张燕平,陈 攀,冉唐春,李 娇,印永祥
(四川大学 化工学院,成都 610065)
氩-氢混合放电等离子体还原BCl3制备高纯纳米硼粉
杨春辉,张燕平,陈 攀,冉唐春,李 娇,印永祥
(四川大学 化工学院,成都 610065)
利用氩气与氢气电弧放电产生氩-氢混合等离子体还原三氯化硼,获得还原产物纳米硼粉。在等离子体放电功率19.2 kW,氩气、氢气进气流率分别1.5 m3/h,BCl3进料量1 500 g/h实验条件下,硼粉收率达到最大值58%。利用DSC-TG(热重分析仪)、XRD(X射线衍射仪)、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样品起始氧化温度、组成、物相及形貌。结果表明,所得硼粉粒径在50~100 nm之间,其中84%为无定型硼;另外,存在六方晶胞和四方晶胞的2种晶体硼,该硼粉的起始氧化温度约在200 ℃。排除纳米硼粉表面的吸附氧,单质硼的纯度大于98%。通过对硼粉的洗涤和烘烤证明,用简单的去离子水洗涤可进一步提高硼粉纯度,在80 ℃以下,纳米硼粉在空气中几乎不被氧化。
纳米硼粉;热等离子体;气相还原;三氯化硼(BCl3)
硼作为痕量元素广泛分布于土壤、海水、地壳,主要以含氧化合物形式存在。单质硼是高熔点((2 450±20)K)、高沸点(3 931 K)、难挥发固体,其存在形态为晶体硼和无定型硼[1]。硼在高温条件下,化学性质活泼,冶金上用作铁、锰和其他金属的合金剂、钢和铜的脱氧添加剂,也用于煅铁的热处理,增加合金钢高温强固性。硼还可用于原子反应堆,棒状和条状的硼钢在原子反应堆中广泛用作控制棒。由于高纯度单质硼具有很高的单位质量燃烧值(117 kJ/g),可用来制作高速飞行器固体燃料[2-3]。当用作固体燃料时,Pace等[4]研究了硼粒子尺寸和纯度对含硼富燃料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小颗粒(40~150 nm)的高纯硼粉(≥99%)推进剂的燃速高于含大粒径(800~1 000 nm)低纯(95.5%~96.5%)硼粉推进剂的燃速。元素硼的粒径越小其燃烧速度越快,有利于产生更大的推力。传统单质硼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金属热还原法[5-6]、卤化硼还原法[7]、熔盐电解法[8-9]、硼烷裂解法[10]、自蔓延还原法[11]等。传统方法制备单质硼不仅工艺条件苛刻,而且难以获得理想的粒径和纯度。
等离子体作为新兴技术,在化学气相沉积、先进氧化还原技术及化学合成等领域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含氢热等离子体具有温度高、焓值密度高,还原性强等特点,能提供一个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超高温反应环境,是实现还原反应的一项新兴技术[12]。
本文以氩气-氢气电弧放电产生温度为数千开的热等离子体,将BCl3蒸汽投入氩-氢等离子体射流,实现对BCl3的快速还原反应,制备了具有高纯度的纳米级单质硼,并结合XRD、XPS、SEM和DSC-TG等表征手段及多种实验方法对所得硼粉的物化性能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单质硼的粒径在50~100 nm,无定型粉体占84%,其起始氧化温度约为200 ℃;排除粉体表面的吸附氧,单质硼纯度达到98%,用去离子水洗涤所得产品后纯度进一步提高。该方法流程简单、过程稳定,目前正在进行日产10 kg的中试建设。
实验原材料为H2(纯度>99.99%)、BCl3(纯度>98%)、Ar (纯度>99.99%)、N2(纯度>99.99%)。实验装置主要由等离子体直流电源、等离子体发生器、筒状石墨反应器、粉体收集和原料馈给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1-等离子体发生器;2-直流电源;3-石墨管式反应器;4-粉体收集罐;5-氩气瓶;6-氢气瓶;7-氮气瓶;8-三氯化硼储罐;9-加热装置;10-转子流量计;11-尾气处理
首先用氩气和氮气作为放电气体启动电弧放电,当放电稳定后逐渐用氢气置换氮气,最终形成氩气和氢气为放电气体的电弧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发生器直接连接一个石墨管作内衬的夹套水冷反应器,气态BCl3与与氩-氢等离子体在反应器中快速混合,并完成还原反应,生成HCl和单质硼。反应器下端接粉体收集装置,经硼粉收集装置流出的尾气进入处理系统。原料馈给系统由BCl3气化和计量、保温管道构成。
实验中,等离子体直流电源工作电压120~125 V、电流120~160 A。反应结束,关闭等离子体电源,继续通氩气使粉体收集室冷却至室温。最后,收集样品进行分析。
实验过程中,H2、BCl3、Ar流量分别维持在1.5 m3/h、1.5 kg/h、1.5 m3/h。通过改变放电功率,考查单质硼收率。从粉体收集器中得到的硼粉用天平称量,除以反应中消耗原料的硼质量,得到单质硼收率,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放电条件下单质硼收率
在等离子体发生器中,氩气-氢气电弧放电形成等离子体,温度可达数千开,发生器中发生以下的氢气解离和电离反应:
(1)
(2)
覃攀等[13]对热等离子体的热力学计算表明,如图2所示,在氢气放电等离子体中,氢气的解离度α、电离度β将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利用电弧放电产生的氩-氢热等离子体射流的平均温度一般在4 000 K以上,参考图2,约有45%的氢气被解离成氢原子。当气态BCl3进入反应器与氩-氢等离子体混合后,在反应器中将进行如下反应:
3H+BCl3=B+3HCl
(3)
(4)
一般地,氢原子的还原能力远高于氢分子的能力。当工作气体配比和流量不变,增加放电功率,等离子体温度必然上升,氢气解离度也随之提高。较多的氢原子数目,有利于BCl3被还原,因此高功率下单质硼的收率更大一些。
3.1 样品硼的XRD分析
从粉体收集器中取出的硼粉直接进行XRD分析,其衍射图如图3所示。对照PWO标准衍射卡(JCPDS,31-0207,65-2859,06-0297),所得产品中存在B2O3衍射峰(JCPDS06-0297),说明初级产品有一些氧化硼。而单质硼的衍射峰表现为2种晶型,其中对应JCPDS31-0207卡片的为六方晶胞,对应JCPDS65-2859卡片的为四方晶胞。按照黄继武介绍的方法对XRD图全谱进行拟合[14],得到初级产品的结晶度。其中,无定型粉体约为84%,晶型硼约占16%。
3.2 初级产品的元素分析
为分析所得硼粉纯度,产品被送到国家有色金属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进行元素分析,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Mg、Al、Ca、Ti、Cr、Fe、Ni、Zn、Si等元素由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给出;Cu元素由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原子辐射谱(ICP-AES)给出,C元素由高频熔融红外探测法分析,O、N元素由脉冲红外热导法检测,B元素由减量法得到,带*数据为B纯度,它是用减量法所得,即除去所有杂相所含百分比所得。
表2 初级硼粉的元素分析结果
由O、N元素的检测方法推测,如果样品未做充分的除气处理,脉冲红外将同时解析出样品中吸附态气体和化合物气体的O、N元素。因此,表2中的O、N元素可能是由于硼粉在取出和送检时与空气接触吸附所致。下面的XPS分析给出进一步的证明。如果扣除吸附态O、N元素,则初级产品的纯度可达98%以上。
3.3 初级产品的XPS分析
为进一步证明样品中是否存在氧化硼,样品被送往中科院成都有机所分析测试中心进行XPS表征,其结果如图4所示。根据X射线光电子分光光谱手册,结合能187 eV处应为单质B的B1s能谱峰[15],B—O键的B1s电子能谱应出现在结合能192.0 eV[16]、193.7 eV[17]附近。
XRD中虽然有B2O3硼的衍射峰,但XPS中却没有检测到代表氧化硼特征的B1s光电子能谱,这应判断为样品中氧化硼的含量极少所致。同时,这也佐证了元素分析中所得氧元素含量是吸附氧的推测。
3.4 初级硼粉的SEM分析
图5是所得硼粉的SEM照片。首先,将样品放入乙醇中用超声波分散,然后进行SEM观察。由图5可看到,大多数硼颗粒的直径在50~100 nm范围,但颗粒间有一定的团聚。
3.5 初级产品的氧化试验
纳米级粉体的氧化起始温度是此类材料的重要物理特性之一,它表示对此类材料进行后续加工得难度,对纳米级硼粉更是如此。通常,人们认为单质硼在空气中会有所谓缓慢氧化,但其氧化速率和程度究竟怎样一直未有定量描述。为此,对初级产品特地进行了空气中的DSC-TG试验。程序升温速率为5 ℃/min,结果如图6所示。
图6表明,在200 ℃之前,硼粉几乎没有氧化,200 ℃以后开始缓慢氧化,同时放出热量,由于生成的氧化硼为非挥发性物质,所以样品质量逐渐增加。随温度上升,氧化速率加快,在500 ℃后,快速氧化放出大量的热,与此同时,样品质量也伴随迅速增加。据此可推断,在200 ℃之前,即使纳米硼粉被氧化也是进行得极其缓慢,在室温下应该更是如此。因此,操作过程中,在取出硼粉前,充分地降低反应器内的温度是避免硼粉被氧化的关键步骤。XRD检测出现的微量氧化硼应是在反应过程中产生,毕竟实验使用的氢气和氩气纯度仅为99.99%,而且每次运行前,反应器内壁会残留少量吸附空气。由于纳米硼粉在取出和送检测,不可避免会暴露于空气而产生吸附,这也许是元素分析中出现O元素的原因。
3.6 对初级产品的进一步提纯
25 ℃时B2O3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2.2 g/100 ml,并生成可溶性的硼酸。
B2O3+3H2O=2H3BO3
(5)
称量5 g的初级产品放入50 ℃的100 ml去离子水中洗涤、过滤,然后在80 ℃空气烘箱中干燥24 h。对干燥产品进行XRD分析。其衍射谱图如图7所示。
图7中,B2O3的衍射峰完全消失,这不仅表明简单用去离子水,就可进一步提高氩-氢混合放电等离子体制备的纳米硼粉的纯度,而且证明即使经过80 ℃的空气烘箱烘烤24 h,纳米硼粉也未被氧化。这一点间接与DSC-TG试验结果吻合。所以,元素分析中的O元素应是吸附氧,只要进一步做好产品的收集,是可避免吸附氧的。
(1)等离子体还原三氯化硼制备元素硼粉,其收率与放电功率正相关。适当使用功率和原料气配比,单质硼质量收率可达58%或更高。
(2)综合XRD、XPS、DSC-TG、全谱元素分析,所得硼粉粒径在50~100 nm范围。其中,84%为无定型粉体,其余为六方晶体和四方晶体;在硼粉取出包装过程中避免空气吸附,原粉纯度可达98%,甚至更高。
(3)用去离子水对初级产品进行洗涤,可进一步提高粉体纯度;尽管实验所得硼粉粒径在纳米范围,但DSC-TG实验和洗涤后的干燥过程表明,该产品在常温下几乎不会有氧化。因此,纳米级硼粉的后续改性并不需要特别改变已有的工艺。
[1] 顾学明,龚毅生,臧希文,等.无机化学丛书(第二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238-247.
[2] 胥会祥,赵风起.高纯硼粉的特性及其在富燃料推进剂中的应用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2008,31(4):368-373.
[3] 陈超,王英红,潘匡志,等.硼粉热特性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2009,32(6):663-667.
[4] Pace K K,Jarymowycz T A,Yang V,et al.Effect of magnesium-coated boron particles on bu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solidfuel in high-speed crossflows[C]//Combustion of Boron-Based SolidPropellants Solid Fuels,CRC,Boca Raton,FIorida,1993:332-347
[5] 喇培清,卢学峰,申达,等.铝热还原法制备硼粉[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2,17(6):748-753.
[6] Bung Uk Yoo,Hayk H Nersisyan,et al.Structur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boron nanoparticles synthesizedfrom B2O3+3Mg+kNaCl mixture[J].Combustion and Flame,2014,161:3222-3228.
[7] Weon Gyu Shin,Steven Calder,Ozan Ugurlu,et al.Prod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oron nanoparticlessynthesized with a thermal plasma system[J].J.Nanopart Res.,2011,13:7187-7191.
[8] 张卫江,任新,徐姣,等.熔盐电解法制备硼粉的研究[J].化学工程,2013,41(1):58-60.
[9] Rahul Pal,Anthonysamy S,Ganesan V.Electrochemistry of deposition of boron from KCl-KF-KBF4melts:voltammetric studies on platinum electrode[J].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2012,159(6):157-165.
[10] Brian J Bellott,Wontae Noh,Ralph G Nuzzo,et al.Nanoenergetic materials:boron nanoparticles from the pyrolysis of decaborane and their functional[J].Chemical Communications,2009(22):3214-3215.
[11] Wang Ji-lin,Gu Yun-le,Li Zi-li,et al.Synthesis of nano-sized amorphous boron powders through active dilution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 method[J].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2013,48:2018-2022.
[12] 李国玲,田丰,李里,等.氢等离子体电弧熔炼技术在难熔金属提纯中的应用[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5,44(3):775-770.
[13] 覃攀.热等离子体在制备纳米硼粉中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8.
[14] 黄继武,李周.多晶材料X射线衍射——实验原理、方法与应用[M].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118-120.
[15] Dzhurinskii B F,Gati D,Sergushin N P,et al.Simple and coordination compounds.An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ic study of certain oxides[J].Russian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1975,157(20):2307-2314.
[16] Brainard W A,Wheeler D R.An XPS study of the adherence of refractory carbide silicide and boride rf-sputtered wear-resistant coatings[J].Journal of Vacuum Science & Technology,1978,15(6):1800-1805.
[17] Gouin X,Grange P,Bois L,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itridation process of boric acid[J].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1995,224(1):22-28.
(编辑:刘红利)
Preparation of boron nano-powder from BCl3reduced by argon-hydrogen plasma
YANG Chun-hui,ZHANG Yan-ping,CHEN Pan,RAN Tang-chun,LI Jiao,YIN Yong-xiang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5,China)
The elemental boron nano-powder was prepared by reducing BCl3 with argon-hydrogen thermal plasma.The maximum yield of boron powders was about 58% under the operational conditions of H2and Ar feed flow-rate of 1.5 m3/h,respectively,BCl3of 1.5 kg/h,plasma power at 19.2 kW.DSC-TG,XRD,SEM and XPS were used to test the character of the boron powder.Results show that the size of the boron powder is distributed in 50~100 nm,its initial oxidation temperature is about 200 ℃;the powder is comprised of amorphous boron of 84% and hexagonal,tetragonal crystal structures.Getting rid of the adsorbed oxygen,the purity of the elemental boron is more than 98%,it c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by deionized water washing.The boron powders could hardly be oxidized even in 80 ℃ baking oven and air ambience.
ulter-fine elemental boron;thermal plasma;vapor phase reduction;BCl3
2015-11-25;
2016-03-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375123)。
杨春辉(1989—),男,硕士生,主要从事化学工程与工艺。E-mail:18428392113@163.com
印永祥(1955—),男,博导,主要从事等离子化工、纳米粉体制备、催化研究。E-mail:hyyx0675@sina.com
V512
A
1006-2793(2017)01-0076-05
10.7673/j.issn.1006-2793.2017.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