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体育志愿服务课程探究

2017-03-06 11:50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志愿大学体育

邱 辉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志愿服务传入我国的时间较短,对我国来讲是“舶来品”,随着2001年“国际志愿者元年”的到来,志愿服务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志愿服务在各行各业迅速发展壮大,在给社会带来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奥运会志愿者10万人,按照当时北京市职工年均工资44 715元计算,他们为北京奥运会大概节约了30万余元,间接为社会创造了经济价值。也正是在北京奥运会上,志愿者作为奥运会的历史遗产被正式提了出来,这种以人为载体的志愿服务资源如何长久保留下来,是需要智慧的。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大学体育志愿服务课程进行探索性研究,为志愿服务深入人心、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在当今社会,美国的服务学习理念被很多国家借鉴和推广。服务学习是培养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社交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社区服务,把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与社区实际相联系,反思服务过程并获得成长的机会。[1]美国高校的服务学习模式是一种将课程与服务紧密结合的实践教育模式,归根结底是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为真正的生活实践服务[2]。融服务与学习为一体的服务学习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领域中一种方兴未艾的教育方式,其中,慈善模式、公民参与模式和社群模式堪称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的3种典型理论模式[3]。公民参与模式与慈善模式都寻求通过服务改变学生的态度,但是慈善模式主要针对美国社会中日益凸显的青少年自私自利现象,而公民参与模式则意在回应美国社会中日益严重的政治冷漠和愤世嫉俗的趋势,社群模式则试图使学生形成社群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包括个人道德与公民道德两个层面[4]。美国人提倡“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符合实践性较强的体育教学形式。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体系相对比较完善,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较中小学生强,并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因此,把志愿服务课程引入大学体育教学系统具有现实意义。

1 志愿服务课程引入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体系的迫切性和可行性

1.1 志愿服务课程引入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体系的迫切性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国家体育总局逐渐把体育事业的重心从竞技体育向全民健身转移;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颁布,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将在体育发展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全民健身发展和体育赛事增多,需要大量的赛会志愿者和普通志愿者参与;2)社会对体育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和服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当下的体育志愿服务供给侧服务水平较低,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导致全民健身和各种级别的体育赛事水平不高。而大学学校体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志愿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有很多专门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院校,由此可见,志愿服务课程引入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体系具有很强的迫切性。

1.2 志愿服务课程引入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体系的可行性 截至现在,我国具有体育类院校14所[5],具有体育专业的综合院校和师范类院校720所(根据教育部招生简章,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为体育志愿服务课程进入大学体育教学体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1)教育是内化公民服务意识的一把“无影刀”,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不自觉地认识、了解并能够加入到体育志愿服务当中来;教育也是为公民素质的提高做准备、为公民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2)大学体育教育作为一座“桥梁”,可以对接社会资源,让有需要的企事业单位和有能力的学生进行“无缝”对接,提高就业率的同时,为社会培养大量理论和实践能力都比较过硬的优秀毕业生。

3)体育教育有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这些教师具备体育专业知识和能力,只需要对他们进行志愿服务相关培训就可以胜任体育志愿服务的培训工作,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推广和普及体育志愿服务事业。

基于以上3点,本文认为志愿服务课程进入大学体育教学体系具有非常强的可行性。

2 对大学体育教育志愿服务课程设置的构想

在美国服务学习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笔者于2017年8月份亲自到台湾省几所设置体育志愿服务课程的高校进行实地考察,并访谈了几位任课教师,得到一手体育志愿服务课程设置的实践经验;台湾体育志愿服务课程设置是在学习美国服务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本土化,有着比较接地气的经验。美国和台湾地区的做法为我国大陆地区提供了经验和启示,笔者从5个方面提出我国大学体育志愿服务课程的构想:大学体育教育志愿服务课程的目标设计、内容设置、组织体系、评价体系以及对学生的影响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志愿服务能够在我国大学高等体育教育中“生根发芽”。2.1 大学体育教育志愿服务课程的教学目标 大学体育教育志愿服务课程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目标是实现学生、学校、社团、企业和社区“五位一体”的互惠性发展,搭建体育供需双方的交流平台,实现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面对面交流,了解彼此的需求和供给能力,为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提供实践机会,并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2.1.1 学生学习 大学体育志愿服务的主体是学生,课程的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体育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志愿服务学习的最明显特点一是体验式学习、二是反思、三是相互学习。[6]

大学生参与体育志愿服务不仅是让他们了解体育志愿服务本身,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让大学生通过社区服务和对口赛事服务,增加他们的专业经验,同时为社区提供社会服务,让学生通过学校体育志愿服务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提早接触社会,在服务中学习、反思和提升,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2.1.2 学校教学 在美国,高校是以诚信和法治为基础的价值观和行为教育,培养适应国家需要和市场经济要求、同时满足就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为其教育理念。[7]美国高校通过开展志愿服务课程,实现学生与社区之间有效的联系。学生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过程中,培养了其解决问题的独立性和社会责任感,对其价值观和行为的形成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满足了学校的教育需求。

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理念是健康第一,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相关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让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锻炼知识和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体育专业人才和社会主义接班人。大学生通过接受专业和非专业的体育志愿服务课程,都可以在实践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同时,带给别人健康和快乐,满足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

2.1.3 社会需求 美国高校志愿服务课程的社会需求取向包括物质需求(创造社会经济价值)和精神需求(民主社会)的发展。“服务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将教学目标与社区需要的服务有效地链接起来……同时创造社会经济价值。”[8]

我国大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为例,其社会需求取向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方面,财政部、人社部给予相关政策、资金的支持,并在志愿服务到一定年限后给予相应的精神奖励,也为偏远地区节约了大量的资金,源源不断地为当地教育注入活力。截止2013年,累计约160 000人参与,他们为社会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给社会带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符合志愿服务课程开设的初衷。

2.2 大学体育教育志愿服务课程的课程设置——专业和非专业 丰富多样的大学体育教学志愿服务课程内容可分为专业性课程与非专业性课程。专业性课程主要是针对体育专业院校、综合院校和师范类院校的体育相关专业学生,学校根据大学体育专业学生,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专业志愿服务课程,辅助体育专业课程的学习。非专业性课程则是针对非体育专业学生,即公共体育学生,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唯一的相同点是在大学参与2年的体育课学习,在2年4个学期中抽出第3或者第4学期的体育课设置为各种体育项目志愿服务,学生根据个人爱好和兴趣选择课程。

借鉴美国志愿服务课程设计经验,结合本人在今年8月份走访的几所台湾省高校,发现:要求学生参与体育志愿服务项目课程学习,既能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减少考试次数和期末考试笔试成绩的比重,学生学习体育志愿服务课程的积极性较高,并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对于参加志愿服务课程的学生有以下几点具体要求:1)至少完成10~20h的体育专业社区志愿服务或者企事业单位、社团等开展的相关志愿服务实践工作,大约25%~50%的学期时间都用于学生体育志愿服务学习;2)撰写体育志愿服务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思;3)每年12月开展志愿服务月系列活动,参加项目经验交流会,把自己开展的体育志愿服务项目介绍给相关的单位组织者,项目活动比较突出者将被邀请到社区、社团和其他企事业单位进行演讲,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并能取得良好的社会反馈。体育专业任务型学习者参与到社会实践中,通过具体的志愿服务项目体验,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

以上是体育专业志愿服务课程,非体育专业志愿服务课程与之有些区别,类似于奥运会志愿者培训里的通识志愿服务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团队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最终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课程可以如此设计:1)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兴趣,选择不同项目的体育非专业性志愿服务课程;2)在志愿服务项目里,要求学生利用10~20h来学习志愿服务课程内容,在志愿服务项目活动中感受志愿服务文化的同时,提高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效果,并能够在志愿服务项目中提升个人的合作力、领导力和组织能力等,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早进入社会,感知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3)撰写所选择的志愿服务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等,总结个人在志愿服务项目的作用,反思志愿服务的得与失,记录并为后来学习者提供学习参考;4)和专业性体育志愿服务课程的学生一样,在每年12月的志愿服务月和每年5月的全民健身月,在校内的志愿服务项目交流会上畅谈个人的经验和教训,优秀者将被邀请到学校、社团、企事业单位进行交流,加快非专业性志愿服务的宣传和普及。

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有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的社会体育活动、体育节、体育运动会以及较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与策划,提供专业性志愿服务和非专业性志愿服务,从策划书撰写、秩序册编制、专业裁判和非专业裁判的培训、活动开展的组织与实施等,实现整体规划、组织衔接、及时评价反馈,为学生在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得到社会认可,有效提升了个人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2.3 大学体育教育志愿服务课程的组织体系——教学组织 在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志愿服务课程中,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计划地完成教学目标,需要有比较流畅的教学组织体系,包括体育志愿服务课程的组织者、组织媒介和组织流程。

组织者,在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中主要是指组织开展体育志愿服务课程的策划者和实施者,一般是指体育学院或体育部。各个大学和体育学院要根据学校教学需求和学生实际需要,与社区、社团和其他企事业单位进行洽谈,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为学生体育志愿服务课程提供法律保障。体育学院对体育志愿服务课程的每个环节包括准备、服务、反思、评价和庆祝等环节进行巧妙设计与策划,实现体育志愿服务课程效果最优化。

组织媒介,在我国目前的志愿服务项目中,主要包括网络和社会组织,对于体育志愿服务课程的媒介,可以分为网络体育服务组织,指向性体育服务组织,社团、学校和其他体育志愿服务需求组织,涉及的组织和单位面比较广泛。网络型体育服务组织一般是指政府出资支持的管理机构,在我国是指社会体育中心、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组织开展社会体育活动和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这些组织涉及面广,这些机构的服务项目覆盖全国,按照国际惯例,每千人拥有2个体育志愿者的比例,每年需要280万的志愿者参与到社会体育志愿服务中来,截止目前,我国培养了182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还有98万的志愿者缺口,各级协会和社体中心需要加强引导和培训,增加志愿者人数。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政府提供的体育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学生参与相应的体育志愿服务学习。指向性体育服务组织是指面向特定的任务或特定的学生群体开展志愿服务学校的组织,一般指学校、社团或者政府组织的体育赛事等大型活动,具有特定的服务任务,需要不同背景的学生参与、组织并与学校签订相应的合作协议,确保学生志愿服务课程学习任务完成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保护学生的权益。

组织流程,体育志愿服务课程分为5个环节,即准备、服务、反思、评价、庆祝(图1)。准备环节包括制订一学期体育志愿服务计划和对学生开展服务前培训。在这个环节,体育教师帮助学生了解社区、学校、社团和其他志愿服务需求单位的体育志愿服务需求,并结合体育专业课程制订志愿服务的主题,与相应的服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指导学生制订服务目标和计划,并组织教师服务团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训,结合志愿服务需求方,鼓励和协助学生做好服务前的准备工作。服务环节就是学生从学习者向服务者和指导者转变,走进体育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志愿服务学习。在服务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撰写志愿服务信息记录,作为档案和志愿服务记录的依据。反思环节贯穿于整个体育志愿服务课程的始终,包括服务前准备、培训、服务过程中的及时反馈和服务后对志愿服务课程成果的反思,要求学生撰写体育志愿服务报告、学习心得、开展项目交流会等。评价环节包括对学生的评价、服务项目评价以及组织者的评价,这些评价应该有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是为了及时反馈、及时总结,为可以改善日后体育志愿服务项目及时纠错、纠偏。庆祝环节是分享成果的过程,学生、被服务对象及组织和活动组织者三方要同时参加,肯定学生的服务与贡献,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获得社会认同感和组织归属感,见证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经历,形成良性循环。准备环节是基础,服务环节是精华,反思和评价环节是关键,是控制体育志愿服务课程质量的关键,庆祝环节是升华,5个环节紧密联系,互相促进,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

2.4 大学体育教育志愿服务课程的评价体系——教学评

价 大学体育教学的应用性较强,学生每参与一次体育志愿服务课程,都要及时展开评价工作。高效的教学评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参与服务的积极性,还可以不断完善体育志愿服务课程。评价的目的有3个:1)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撰写服务报告和心得的过程是自我反思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2)调动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在评价时,应该注意把握分寸,以肯定为主,淡化不足和失误;3)强化志愿服务意识。学生个人能力和个体差异较大,在完成任务时表现各异,需要肯定他们的工作,提升志愿服务意识,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志愿服务体验,为他们日后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工作打下基础。

图1 体育志愿服务课程的组织流程

评价方法,从志愿服务课程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出发,体育志愿服务课程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任课教师点评和被服务对象评价3个方面。第1种方法是对学生的体育志愿服务记录,包括参与的活动信息、服务时间和频次、学生对课程的自我评价以及被服务对象对其服务的评价等;第2种方法是学分制,学分制比较灵活,各个大学可以根据专业和学生实际情况,要求“体育志愿服务课程”列出必修课,要求学生修满志愿服务学分才能毕业;或者将“体育志愿服务课程”列为选修课,学生选此课可以减免体育专业课考试次数或期末考试;第3种方法是奖惩激励,方法的选择可以不拘一格,可以给学生颁发志愿服务荣誉证书、奖金或奖品等,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媒体,以举办体育志愿服务项目交流会、联欢会等形式肯定学生的成绩,赠送感谢信,贡献突出者赠送锦旗等。同时,对于未完成体育志愿服务任务的学生,学校会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惩罚,情节严重者可以被要求重修课程。在实际操作中,最好交叉使用以上3种方法,可以既客观又高质量地达到评价预期效果。

2.5 大学体育教育志愿服务课程对学生的影响——育人功能 Cartwright,A..(美国,2010)实证研究表明,参与志愿服务学习对学生可以产生以下几种积极影响:一是改善认知目标;二是改进与课程相关的技能和提升自学能力;三是提高学业、人际交往能力和领导能力;四是提高社区参与,增强社会责任感;五是提供接触职业发展机会;六是改善自尊、自信和自我效能感;七是提高学生将课程理论应用到新的现实世界的能力。[9]

在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体系中设置体育志愿服务课程的教书育人功能有以下3个方面:1)“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这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格言;2)社会实践能力提升。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的时间机会较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相对薄弱;而在体育志愿服务课程中,学生先学习,然后在体育社会服务中实践,有利于学生由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变,提高学生的就业观念,在实践中增加就业机会;3)学生素养提高。体育志愿服务课程对学生素养的影响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学生综合能力等3个方面。在体育志愿服务项目中,可以提高学生感知“人之初、性本善”,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氛围中成长,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而深远的。

3 结 语

志愿服务课程在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体系中的建设处于构想和初步探索阶段,但是其价值不容小觑;它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又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学效果,在取得良好社会影响的同时创造经济效益。但是,每一种新兴事物的成长总要有一定的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当务之急就是完善大学体育志愿服务课程培训大纲和内容,与全民健身服务和赛事服务紧密结合,区分专业性培训和非专业性培训,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体育志愿服务中能够各得其所,发挥其优势;另外,需要学校搭建对外交流平台,联通社区、企事业单位、社团和学生,形成长期的合作协议,让学生在志愿服务学习课程中既能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又能受到应有的权益保护。

[1]黄孔雀.美国高校服务学习模式述评[J].高教探索,2015(2):61.

[2]马怀专.美国高校服务学习模式及其对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启示[D].沈阳: 东北师范大学,2011.

[3]郝运,饶从满.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理论模式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2009(11): 59.

[4]Bruce W.SpeckAnd Sherry L.Hoppe( Eds.).Service-learning:History,Theory, and Issues[M].Westport, Conn: Praeger, 2004:101.

[5]体育类院校[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D%93%E8%82%B2%E7%B1%BB%E 9%99%A2%E6%A0%A1/17584498?fr=aladdin,2017-08-18.

[6]Ivey,J.Service-Learning Research[J].Demystifying Research,2011(37):74-83.

[7]陈丽平,罗明星.论美国大学教学体系中的志愿服务课程[J].现代大学教育,2016(2):29.

[8]Brown,J.M. & N.A.Schmidt.Service-learning in Under-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 Where Is The Reflection[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2015(7):1-6.

[9]Cartwright,A..Science Service Learning[J].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2010(87) :1007-1010.

猜你喜欢
志愿大学体育
以志愿,致青春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被志愿”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