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探析

2017-03-05 10:30:31袁本坤曹丛华商杰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7年12期
关键词:海冰防灾减灾

袁本坤,曹丛华,商杰

(1.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 青岛 266061;2.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61)

海洋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探析

袁本坤1,2,曹丛华1,2,商杰1,2

(1.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 青岛 266061;2.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61)

海冰灾害是我国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域的主要海洋灾害之一,加强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对于保障和促进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我国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互利关系以及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基于海洋生态文明的视角,以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为指导,从基础资料获取、预警报服务、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灾害损失评估以及灾害应急预案5个方面,提出加强我国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海洋生态文明;海冰灾害;防灾减灾;灾害预警报;能力建设

1 引言

海洋是地球的主体,也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生态系。因此,海洋生态文明是整个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1-2]。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海洋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更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载体[3]。我国历来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海洋事业发展尤其是海洋综合管理的基点。2015年的《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2015—2020年)》,对“十三五”期间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顶层谋划和全面部署。《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完善,海洋管理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到2030年,基本实现“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4]。

包括海冰防灾减灾在内的海洋防灾减灾不仅是我国海洋事业的重要内容和国家综合减灾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服务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本研究在对我国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利关系以及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现状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以海洋生态文明的视角,对加强我国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等进行探讨和思考,希望能够有助于我国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2 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利关系

海冰是所有在海上出现的冰的统称,除由海水直接冻结而成的冰外,还包括来源于陆地的河冰、湖冰和冰川冰[5]。海冰灾害则是指由海冰引起的影响到人类在海岸和海上活动实施和设施安全运行的灾害,尤其是造成生命和资源财产损失的事件[5-6],如港口码头封冻、海上设施和海岸工程损坏、水产养殖受损等。

受气候和地理条件影响,我国的渤海及黄海北部每年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7],并造成损失。据统计,仅2009/2010年冬季,我国因海冰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63.18亿元[8]。严重的海冰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都造成了很大危害[9]。同时,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冰灾害造成的损失亦呈上升趋势,直接影响着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由此可见,海冰防灾减灾与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另一方面,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以海洋资源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提升海洋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人与海洋的和谐共生为核心[3]。因此,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海冰防灾减灾密切相关。只有加强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才能更好地服务和助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好,又可以有效减轻甚至减少海冰灾害。

3 我国海冰防灾减灾能力现状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海冰防灾减灾工作,尤其是1969年渤海发生特大冰封以来,我国逐渐加大了海冰防灾减灾的工作力度,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减轻海冰灾害造成的损失,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积累了应对重特大海冰灾害的宝贵经验,使我国的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但是,面对我国实施“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以及潜在海洋灾害风险等,现有的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结冰海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海冰监测能力依然比较薄弱、精细化海冰预报和海冰灾害预警产品缺乏、海冰灾害风险管控能力不足、海冰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不强以及灾害损失评估技术不高等。

4 加强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思考

4.1 总体要求

我国的结冰海区主要集中在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域。众所周知,环渤海地区不仅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而且是我国北方地区通向海洋的重要门户,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0]。随着“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建设的深入实施,以海洋资源为依托的各类海洋开发活动必将更加迅猛地发展,无疑会使海冰灾害损失上升的概率增大。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与海洋和谐相处、协调发展[11],因此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必须充分体现海洋生态文明,而且要将其作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使海冰防灾减灾切实融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中。这是对当前形势下开展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

4.2 基本原则

作为自然灾害,海冰灾害具有自然和社会2种属性。开展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并遵循6个基本原则。

(1)客观与科学性原则。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应尊重客观事实,始终贯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2大科学体系,做到标准化、系统化、数值化。

(2)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并重原则。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应根据结冰海区的海洋、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条件,综合考虑国家和结冰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

(3)统筹兼顾原则。既应考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部署和防灾减灾的总体要求,也应兼顾地方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海冰防灾减灾的实际状况,上下结合,统筹兼顾,使海冰防灾减灾能够满足各个层面上的不同需求。

(4)因地制宜原则。应遵从结冰海区的冰情特点和客观规律,做到因地制宜。

(5)可靠性原则。对基础资料来源、数据精度及数据质量等应有明确的要求,对不同来源的基础资料应该进行标准化,保证所用数据权威、可靠。

(6)系统性原则。基于海冰灾害系统组成,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分类、分布及脆弱性、海冰灾害防御能力等因素。

4.3 主要建设内容

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资料获取、海冰预警报、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海冰灾害损失评估以及海冰灾害应急预案等。

(1)基础资料获取。基础资料是海冰防灾减灾的工作基础。因此,应不断提升基础资料获取的能力和技术水平。基础资料的获取应通过海冰监测和历史资料收集等方式进行。其中,海冰监测方式应当包括岸基海洋站、沿岸巡视、卫星遥感、岸基雷达(包括车载雷达)、航空、船舶以及海上平台等。同时,应加大先进海冰监测技术的研发力度,并及时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2)海冰预警报服务。实践证明,海冰预报和海冰灾害预警,可以使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和掌握冰情变化信息,并为各级政府提供海冰防灾减灾决策依据。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海冰预报及海冰灾害预警能力建设,尤其是要切实提升小区域、精细化海冰预警报能力和技术水平。

(3)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通过开展不同尺度的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不仅可以为结冰海区沿岸发展规划、防灾减灾、工程设计及选址等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对各级政府的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制(修)订及实施等提供理论指导,并对海冰灾害应急期间的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不同尺度的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能力建设。

(4)海冰灾害损失评估。对海冰灾害损失进行评估是制定海冰防灾减灾救灾政策和灾后恢复重建、补偿和救助等工作的重要依据[9,12-13]。因此,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努力提升海冰灾害损失评估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并加大对评估技术方法研究的资金投入等。

(5)海冰灾害应急预案。海冰灾害应急预案可以科学规范海冰灾害应对处置工作,合理配置海冰灾害应急的相关资源,并提高海冰灾害应急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因此,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制订相应的海冰灾害应急预案。对已有的预案,要根据当前海冰防灾减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及时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

5 结语

我国的海冰虽然大都出现在渤海及黄海北部等北方海域,且仅为一冬冰[14],却依然会给当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以及沿岸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15-16],直接阻碍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切实加强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对于保障和助推我国北方海域乃至整个环渤海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海冰防灾减灾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面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加强海冰灾害防御和风险管控,最大限度地减轻海冰灾害损失,是各级政府和海洋部门所面临的新的历史责任。海冰防灾减灾只有以服务和助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工作主线,全面提升各项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各项具体措施,才能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此外,海冰灾害有其自身的变异规律。因此,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必须在充分尊重这些自然规律和我国海冰灾害的实际状况的前提下,把顺应自然规律与加强海冰灾害防御的各项措施相结合,从制约海冰防灾减灾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入手,加快建设速度,使其尽快满足和适应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1] 陈建华.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4):40-42.

[2] 郑冬梅.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厦门的调查与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11):64-70.

[3] 罗新颖.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J].发展研究,2015(4):77-80.

[4] 何广顺.立足海洋信息管理支撑 助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N].中国海洋报,2015-09-03(001).

[5]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海洋预报和警报发布 第3部分:海冰预报和警报发布:GB/T 19721.3—200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6] 李志军.渤海海冰灾害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J].海洋预报,2010,27(1):8-12.

[7] 张方俭.我国的海冰[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6.

[8] 国家海洋局.2010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EB/OL].(2011-04-22)[2017-06-16].http://www.soa.gov.cn/zwgk/hygb/zghyzhgb/201211/t20121105_5543.html.

[9] 于福江,董剑希,许富祥,等.中国近海海洋:海洋灾害[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6.

[10] 江崇波,江帆.渤海海冰灾害监测预警及防灾减灾的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30(2):20-22.

[11] 刘兰,于宜法,马云瑞.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渤海海洋保护区建设[J].东岳论丛,2013,34(7):78-82.

[12] 高庆华,马宗晋,张成业,等.自然灾害评估[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13] 原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中国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进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

[14] 丁德文.工程海冰学概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

[15] 白珊,宋学家,刘钦政,等.渤海海冰灾害[C]//中国科协2002年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论文汇编之六.北京:中国海洋学会,2002:6-10.

[16] 陆钦年.我国渤海海域的海冰灾害及其防御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1993,2(4):53-59.

AnalysisonCapacityBuildingofSeaIceDisasterPreventionandMitigationunderthePerspectiveofMarineEcologicalCivilization

YUAN Benkun1,2,CAO Conghua1,2,SHANG Jie1,2

(1.North China Sea Marine Forecasting Center,SOA,Qingdao 266061,China;2.Shan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Qingdao 266061,China)

Sea ice disaster is one of the major marine disasters in Bohai Sea and Northern Yellow Sea,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of construction of China’s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strengthen the capacity of sea ic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The mutual promotions between the capacity of sea ic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s well 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On this basis,some thinking and suggest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capacity building of sea ic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China were put forward from five aspects including basic data acquisition,forecasting and warning service,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and zoning,disaster loss assessment and disaster emergency plan,which wer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guided by general requirements and basic principles.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Sea ice disaster,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Disaster forecasting and warning,Capacity building

2017-07-24;

2017-11-22

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105016).

袁本坤,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海冰预报减灾技术

P731.15;X43

A

1005-9857(2017)12-0094-04

猜你喜欢
海冰防灾减灾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军事文摘(2021年16期)2021-11-05 08:49:12
末次盛冰期以来巴伦支海-喀拉海古海洋环境及海冰研究进展
海洋通报(2021年3期)2021-08-14 02:20:38
“防火防灾”大作战
基于SIFT-SVM的北冰洋海冰识别研究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中国民政(2016年10期)2016-06-05 09:04:16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
减灾就是效益
学习月刊(2015年17期)2015-07-09 05:40:30
应用MODIS数据监测河北省近海海域海冰
河北遥感(2014年4期)2014-07-10 13: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