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轻问”创始人刘晨 文字整理:李伟
轻问:要做知识经济时代里的“把关人”
口述:“轻问”创始人刘晨 文字整理:李伟
“如果能开凿出一点点认知盈余加以利用,我们会让事情变得更好吗?”这是《认知盈余》一书的作者克莱•舍基在书中的叩问。“轻问”正在用实际行动为当下国内知识经济付费揭晓谜底。
其实知识经济并不是一个严格的经济学概念,英文叫knowledge economy或knowledge-based economy,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背后与新的经济增长理念有关,主要是指人才与知识这种智力的资源互相配置后的一个结果。怎么看待“知识春天”这一现象,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从早期的传统粗放走向集约、从自然/工业经济阶段跨向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我们所说的“中国式创新”其实是指这种新的经济增长形式,当然这种现象并不是仅存于中国,世界其他地方也有迹可循。
此外,不得不讲的一个事实是“knowledge-based economy”其实一直存在,从自然经济过渡到工业经济的后半段时就已显现。所以回首现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你会发现它都是知识经济主导下的产业,只不过老百姓不知道,原因在于它集中在To B领域,但是现在To C领域的大门在缓慢开启,如人工智能等,这些都是隶属于知识经济这一范畴。
说到To B这件事情,那我就不得不谈谈“轻问”这款产品了。在很久以前,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行为及其形态,是以“人财物”这种形式来进行资源配置,但是现在多了一个维度—知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以知识为纽带的新型关系正在改变传统的组织形态及其行为,这是较大的一个变化。从马化腾为《认知盈余》一书作的序中可以看到,未来组织与组织形态不仅仅局限于公司上下层之间的雇佣关系,将会朝着以知识为纽带的相互合作与共赢的方向迈进。
关于这一点,有个小插曲。我深耕战略咨询工作数载,有一个项目令我印象挺深,作为客户之一的海尔集团在2013年的时候将旗下的维修部门完全“社会化”了。即,技术员工如空调维修人员等突破所在单位固有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一技之长来帮助社会上所需之人进行家电维修,在内部被称为“创客”。当然在“社会化”该部门时依旧会为其提供基本的保障和福利。最近,我观察到海尔甚至推出了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正式对外提供社会化平台服务了。
其实简单地分析一下该模式的成功,主要是因为让个人动机有所发挥,正如同《认知盈余》一书中所提到那样,并不是我们的工具塑造了我们的行为,但是工具赋予了我们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每个人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抱有很大的期望值,即使它比不上别人制作的质量更加好的东西。而促使人们去做这些东西的动机就是自治和胜任,说白了就是证明自己是有用的。既然这样,就需要有平台来证明你自己,海尔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员工对外展示自己的平台,进而把组织“能力化”,能力“平台化”。
上述案例从《认知盈余》一书中便可看出,克莱•舍基为读者总结出了这5点:
可利用的知识和经验;可使用的自由时间;支持分享的新的社会工具和方法;人类与生俱有的分享动机;开发人类真正动机的机会。
或许,机会这一条件并非我们所能控制,但对于个人而言,前四个条件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知识和经验的分享,不仅仅是量的简单相加,还具有摩擦和碰撞产生新的火花的可能,因而不断增加你的知识量是产生认知盈余的根本。
“轻问”将传统专家网络从线下搬向线上,对这个行业来说本身是一个创新之举,使那些具备盈余认知的处在“深山老林”里的专家活跃了起来,坚决不浪费每一个可被充分利用的人才资源—因为“轻问”10万专家库的平均岁数仅为41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实现自我价值这一层显然是其追求所在。在知识领域这块,如果有这样一个选择题放在我面前,那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走又重又累的京东模式。因为在涉及投资决策、战略转型、经营战术制定以及产品研发、渠道规划等方面的复杂知识服务需求层面,如果不将上下游供应链的体系把关好,那么往往就会“垃圾进去,垃圾出来”。因此,“轻问”也将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如同新闻学里库尔特•卢因所提出的“把关人”一说。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我认同“知乎”与“分答”所做的方向,但是不认同以下两点,一个是产品的形态;另一个则是非管理型的网络,即该模式下的所谓把关者对于信息来源并无任何的鉴别能力。更多的是一种15°仰角的关系,是一种自上至下式的传播,如何做到风险控制?又如何真正实现知识的民主化?因此,“轻问”则更注重培养客户与专家之间旗鼓相当的气场,二者通过沟通与交流来对更多具有可能性的信息进行二次利用与开发。
现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风愈刮愈猛,带动了一大片人群的创业热情。热闹与喧嚣的背后,自然避免不了资本的狂热和泡沫。研究驱动力是投资的第一要素,没有深入的行业研究投不出好的项目。因此,对于同“轻问”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的红杉系、真格系、联创系等继续开展合作而言,“轻问”同样有着这样一个责任—提醒投资者在大方给钱的时候可以“风投”但别“疯投”,或许这样可以从源头上对行业的乱象进行较为有效的管控,进而对其所投的团队或企业起到再打一次预防针的作用。这是对市场的负责,对项目的负责,更是对投资人的钱袋子负责。
得益于“轻问”专家库内专家的意见,在未来的发展路径上,我们会逐步建立适用于人工智能的场景,为各色行业资讯与信息建立起分门别类的数据库以此推动IP的生成。也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契机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的推动,日后还将联手“一带一路”各国智库同伴一起建设跨国跨区域的联合智库。作为试点,“轻问”即将首次把中国的知识智库向俄罗斯的投资机构与咨询公司开放,国际化品牌命名叫NOWA。
记者说:
内容付费的核心,在于如何让用户持续性掏腰包购买优质服务,这考验着产业链上的各方,用户的习惯一旦养成,那么必将是持续且长久的。因为在供给侧改革之时,必定有着太多产业需要转型与发展,知识库里的专家也将发挥出更大的功能与作用。
谁能说,“知识付费”不是一门好生意?互联网时代,知识并非从无到有,知识的开源性也将顺应着互联网的发展展现出不一样的姿态。想必“轻问”在未来也将会提供一桩又一桩关于知识付费的好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