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峰
【摘要】2016年3月31日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Model3电动车销量在36小时内收到25,3万辆的订单,订单总金额达106亿美元,预订量超过37万辆,引发了消费热潮。特斯拉的飞速发展使新能源汽车再次成为全世界的焦点,其成功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特斯拉;新能源汽车;问题;启示
1.特斯拉简介
1.1特斯拉的发展历程
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 Motors)成立于2003年,总部设在了美国加州的硅谷地带,其生产的特斯拉纯电动汽车是用IT的理念设计出来,使得汽车不再是一个机械,而是一个电子产品,其独特的发展理念对全球汽车行业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2010年6月,特斯拉登陆纳斯达克,融资额达2.26亿美元,成为目前唯一一家在美国上市的纯电动汽车独立制造商。2012年6月,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推出的全世界最先进的智能电动汽车Model s。2013年5月,特斯拉宣布其2013年第一季度首次盈利后,市值突破100亿美元。2016年3月31日特斯拉发布了廉价版电动车Model 3,预订量超过37万辆,引发了消费热潮。
1.2特斯拉的成功秘诀
特斯拉的成功是经历了多年的创新积累,用IT理念设计汽车,是一次全新的创新。特斯拉电动汽车在质量、安全和性能方面均达到汽车行业最高标准,并提供最尖端技术的空中升级等服务方式和完备的充电解决方案,为人们带来了最极致的驾乘体验和最完备的消费体验。特斯拉将产品定位在高端市场,化解纯电动汽车成本上的劣势。其消费者大部分是科技界、企業界和娱乐界的精英,他们的行为对于公众有着较大的影响力,达到较好的营销效果。特斯拉在全球建设大量服务中心及超级充电站,用以满足客户的维修需求,保证售后服务。
2.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2010年起,我国开始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同年6月,国家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2011年后,我国新能源汽车正进入全面政策扶持阶段,新能源汽车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16年前4月,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实现8万辆,同比增长103%,延续高增长。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2017年我国可生产67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3.6%,并预言未来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产量将突破百万辆,预计到2025年可以生产450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可达到15%。
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我国新能源汽车开发技术有待提高
当今我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我国各个汽车集团在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3.2新能源汽车消费理念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起步较晚,新能源汽车的基础知识也没有得到大力的推广和普及。尽管目前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大力度的补贴,但其示范影响力还不够大,整个市场也缺少公众人物的带头作用,公众的环保意识还不强,因而没有形成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氛围和文化,导致其得不到普及,缺乏用户基础。
3.3充电桩建设不完善
普通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可靠性的质疑以及城市中缺少充电设施的担忧,是大家不愿购买电动汽车的主要原因。根据工信部统计,到2015年年底,全国已建成充换电站3600座,公共充电桩49000个,较2014年底增加20000个,同比增长60%,但仍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车主的充电需求。除此之外,由于目前充电桩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所以品质良莠不齐,远远不满足质量要求,极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4.特斯拉的成功对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业行的一些启示
4.1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水平
技术层面改进革新对整个行业会有十分大飞帮助。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应更注重创新及技术研发。通过创新可以提高电池寿命,提高汽车的智能化,通过新材料的使用轻量化零部件,最终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
4.2完善充电桩的建设
现阶段充电设施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比例维持在1:4左右的水准,而标配为1:1,充电桩的建设滞后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软肋。根据“十三五”规划,预计到2020年,集中式充换电站将增长到1.2万座,相比增幅4倍,分布式充电桩数量将增长到450万个,相比增幅100倍。完善充电桩的建设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是最坚固的发展基础。
4.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国家层面,政府应该调整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各地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出台统一的新补贴政策,保障其稳健发展,避免出现恶性竞争:同时设立示范基金,给予节能产品示范工程补贴:最后完善标准法规体系,提升检测评价能力,加强市场监管。
4.4加快海外市场开发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强化国际布局。加强在新技术、新材料、关键零部件等方面的合作与开发,加强国际产业化布局。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法规的制定,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出口、走向国际化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