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玲玲
摘要:目前课堂管理中存在教师方面课堂思路不清晰、内容随意化、学生非学习行为等无效管理状态。针对这种状况,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动机—行为,使得师生建立合理期望,明确双方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研究有效课堂管理的特征、有效课堂管理的策略等势在必行。通过对L大学商务学院190名在校生课堂行为的调查,分析课堂管理的现状,并从教学和学生两方面构建心理契约量表,提出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有效课堂管理策略,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心理契约;课堂管理;期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018-02
一、有效课堂管理目前研究的现状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过程不同于企业的运行过程,课堂教学不同于产品生产,在课堂教学中更重视情感交流,包含心理的作用。心理契约的概念最早由Argyris提出,并用“心理工作契约”(Psychological Work Contract)来描述“员工与其雇主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这种关系未公开说明的默契”。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较低,逃课现象较为普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集体沉默的现象,大学课堂提问的教学方式往往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参与。在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中,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科类别、教师因素、学生的显性和隐性逃课行为、课程类型及是否专业课,都能影响高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教学双方的心理因素也是影响课堂管理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在有效课堂管理中,对心理契约也有了一些研究。曹威麟认为心理契约是当事双方以隐性的方式表达意思,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构建并履行相应的心理契约来提高大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陆韵以心理契约为视角,优化高校课堂管理,通过可感知的心理协议实现学习主体对课堂规范的自觉遵循,心理契約有助于强化师生契约意识。当前教育界在有效课堂管理的研究中,已意识到心理契约的重要性,但是目前研究多关注的是基础教育,对大学有效课堂管理的研究较少,缺乏系统性;或过于宏观粗略,缺乏深层次,在课堂管理中心理契约如何衡量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正是在上述的基础上,提出的基于心理契约视角下的有效课堂管理研究。
二、有效课堂管理的内容
课堂管理是指建立有效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的管理过程。本文认为有效的课堂管理应包括三个层面的管理,即课堂纪律的管理、教学内容的管理和课堂时间的管理。
1.课堂纪律的管理。课堂秩序则是实现课堂管理目标的基本手段和依据。为了保障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建立一定的秩序,并设法维持这种秩序,即所谓的“课堂环境”。良好的课堂环境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课堂管理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决定学生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课堂互动中,学生的反应行为则会反作用于教师的管理行为。最后,所有的课堂管理活动或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并服务于教学目标,最终目的则是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取以及能力的培养。
2.教学内容的管理。大学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讲解,而是要联系专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专业的最新研究进展,给学生带来最前沿的学科信息,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领略深刻的专业知识和发展方向。总之,在大学的课堂中,教学内容应该难度相当,适合学生的能力,教学准备应尽量充分,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另外,需紧密联系现实实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科研活动相结合。
3.课堂时间的管理。课堂的时间管理是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有效的课堂管理是要在保障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分配、有效掌握课堂时间,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应合理控制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之间的时间构成。课堂教学各环节的时间既能合理分配、收放自如又不机械化的硬性规定。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学互动,教师个体要与学生群体进行交流、对话、讨论、辩论、共同实践,这一环节的时间策划、分配需着重把握,避免没有互动;也要避免互动过多,整堂课充满互动,没有掌控力,效果不佳。
三、我国大学课堂管理现状调查
本文以L大学商务学院为例,从金融本科专业2012—2014三个年级中,抽取样本包括6个班级,共190人,对课堂行为进行观测,分析目前的大学课堂管理现状,并找出有效课堂的特征。根据调查样本的学生情况分布,调查样本中大部分为北京生源,外地生一般来自于维藏区,其中女生的占比较高。该校属于北京市属院校,生源以北京市为主,而北京生源的学生相比外地生更加个性鲜明、自我意识突出,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与批判性,这对课堂的有效管理造成更多的挑战性。从课堂情况来看,72%的学生大部分时间能够认真听课,20%的学生由于不喜欢老师的讲课内容及授课风格,并受考证、考级及其他同学的影响等,出现大部分时间不能认真听课的情况。从课堂作业情况来看,有60%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或大部分独立完成作业,也有37%的学生不能积极地完成作业。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较差、态度不积极,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有效课堂管理中心理契约的构建
由于心理契约的研究最先出现于企业管理领域,研究者针对不同企业的管理领域编制了企业员工及管理者的心理契约问卷。但是,在目前关于高校课堂有效管理的研究中,专门针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心理契约量表还没出现。本文通过分析有效课堂教学心理契约的结构和内容,编制了高校有效课堂管理中学生心理契约测量表和教师心理契约测量表,以更好的量化心理契约内容,实施有效课堂管理的策略。测量表从教师心理契约和学生心理契约两方面进行构建,其中教师心理契约分为学生上课表现和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两个方面。学生上课表现分为四个方面进行测量,包括课堂出勤情况、上课纪律、学生学习态度、回答问题情况;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包括完成作业情况以及课前、课后复习和预习情况。学生的心理契约从对于老师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课下辅导、教授能力、情感沟通等六个方面进行构建。
五、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有效课堂管理策略
1.提升教师的业务素养。在大学生看来,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受任课教师的水平影响,其次是课程本身的特点;对于非专业课来说,情况完全一样。比如L大学商务学院190名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在教学工作最值得肯定的选项中,位列前三项的分别是教学水平、师资力量、教风与学风,其中40%的学生选择了教学水平、师资力量,22%的学生选择了教学基础设施,22%的学生选择了教风与学风。由此可见,学生最为看重的还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因素。
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端正其学习态度,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或拿到高分,而是要真正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或者丰富自己必要的其他知识,做一个具有国际视野、在各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教师应该掌握学生心理,端正他们的学习动机,进而引导学生学习的行为,做到诚信履约。
3.促进课堂内外师生情感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教学的提问与互动是课堂内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一方面,提问与互动有利于交流教学信息、激发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完善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思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外的情感交流,包括关注学生的生活,加强探讨共同话题、发现共同兴趣、与学生交流对某些事物的观点等活动,以良师益友的方式与学生相处,从而形成师生信任的基础。
参考文献:
[1]Chris Argyris. Theories of action that inhibit individual learning[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6,31(9):638-654.
[2]程永佳.大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及提高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5):22-24.
[3]曹威麟,赵利娜.高校师生心理契约中教师期望效应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95-98.
[4]陆韻.心理契约视角下高校课堂管理策略研究[J].当代教学科学,2014,(1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