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琼梅
建筑工程技术作为土建大类的龙头专业,开设历史悠久,辐射带动面广。“十三五”期间,为适应广东省建筑业的升级发展,构建中职(建筑施工管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本科(土木工程)一体化培养的现代职教体系,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协同省内12家中职、高职、本科及企业单位,承担了广东省教改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职、高职和本科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01077)的研究与实践。由于本专业面向岗位众多,“万金油”特色鲜明,各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存在差异大、重叠多、界限不明的问题。项目组在多方位调研的基础上,从建筑产业升级发展带来的需求出发,结合近10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及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对中、高、本人才培养的目标岗位及职业生涯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开展了企业专家为主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进而从多方位明确了中高本不同学历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完成了中高本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的顶层设计,为相关专业建设提供了指导与参考。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状况
(一)广东省建筑业升级发展对建筑工程技术人才提出需求
广东省落实“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工作大局,按《广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标,2015年,全省建筑业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比例为28%,缺口约18万。按照每年递增10%计算,到2020年,全省建筑业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的比例达到30%,缺口约为29万人。广东省建筑产业结构进一步優化,鼓励大型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实施国际工程市场扩展,需要造就高水平的不同层次的管理人才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基层技术与管理队伍和一线技工队伍。以建筑施工为核心的传统建筑业向以提供投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以及相关的技术、经济、标准、人才等全方位、全过程建筑服务为核心的现代建筑服务业转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全面提升技术创新和科技研发能力,管理人员提升现代企业精细化管理能力,基层技术与管理人员提升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能力,一线施工作业人员(技工)提升熟练操作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能力。到2020年,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完善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进一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执)业资格提出了严格规范的标准化要求。
(二)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
项目组面向珠江三角洲、粤东、粤西北等地,采取实地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对近100家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人力资源负责人等开展深入调研,收回有效问卷86份。调研统计显示,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岗位,主要是项目部基层技术与管理工作岗位,以及部分企业需求岗位为注册工程师、项目部部门主管和项目经理,如图1所示。
二、广东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现状及中高本毕业生调研情况
(一)人才培养现状
截止到2015年底,广东省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3家开设,在校生1.5万人,中职建筑施工管理专业38家开设,在校生1.3万,本科土木工程专业12家高校开设,在校生不足8千。从2011年开始进行中高三二分段衔接人才培养试点,到2015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有5家高职院校、7家中职学校开展了三二分段对接试点,中高三二分段衔接试点规模年计划达490人,高职与本科衔接尚未启动。
项目组收集了人才培养方案中职10份、高职14份、本科10份,广东省已开展三二分段中高衔接试点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5份,对12家高职、10家中职、10家本科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353份(中职516份、高职1402份、本科435份)。比较发现,同类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所不同,中职、高职、本科培养目标“边界”和“接口”模糊,特别是中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岗位多数定位为施工员、资料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等,重叠度较高;在校生村镇生源中职占73%、高职占67%、本科占50.34%,其余学生家庭为市县区,学生具有到工程一线从事艰苦工作的家庭社会基础;学生家庭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以提升学历的期待,以中职最高为39.92%,高职期望相对较小为16.55%;中职和高职学生对于继续深造学习提升学历意愿中职28.68%,高职11.55%。无论家庭还是学生本人,中职学生升高职的期望远大于高职学生升本科的期望。
(二)毕业生调研情况
本次毕业生调研跨毕业1~10年左右,以毕业3~5年为主,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共回收有效问卷1179份,涵盖32家中职、高职、本科学校的毕业生。根据问卷统计,毕业生就业面向建筑业占78.5%、房地产业占9%、其它占12.5%。中高职毕业生主要就业面向为施工企业,本科的主要就业为施工企业与其他建设单位,中职(建筑施工管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本科(土木工程)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较广,传统“万金油”专业特色鲜明,具体见下图:
图2 中职毕业生就业岗位
图3 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
图4 本科毕业生就业岗位
中职毕业生薪酬水平3000元以下居多,高职毕业生大多数在3000~5000元之间,本科毕业生5000元以上的比例较高;中职毕业生的工作变动次数较多,高职其次,本科基本稳定;学历越高,专业对口度越高;较大比例的学生认为学校教育理论太多,实践不够,动手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专业技术与技能、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适应环境能力在就业初期严重不足;毕业生工作态度普遍积极向上,大部分的毕业在选择就业单位时首先看重个人发展空间,同时也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学习和提升。
三、就业岗位与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根据行业企业未来发展的调研预测分析,结合中高本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分布,综合考虑各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分类,毕业生就业主要分为施工和技术服务两个大类。施工类分为操作岗位、技术岗位、管理岗位,技术服务类分为技术岗位、管理岗位。职业晋升根据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毕业年限分为6个层级,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如表1所:
四、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项目组选取了项目经理、项目总工、施工员及主管、测量员及主管、质量员及主管、安全员及主管、总监、监理员、资深造价工程师、造价员14个岗位,邀请了28位企业专家,在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的指导下,分别在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开展了两场职业能力分析会议,并通过咨询方式,对资料员、材料员等岗位进行补充,最后形成16个目标岗位63个工作项目、282项工作任务、1031条职业能力的较完整的职业能力分析表,得到了原始真实的来自于企业专家对于职业岗位工作项目、任务、能力描述的框架体系。
五、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比分析
在深入调研及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项目组组织了省内中职、高职、本科17位教育专家,从人才培养的就业面向、目标岗位、职业能力素养、人才类型几方面进行归纳,确定了中职、高职、本科各学段的培养目标:
(一)中职学段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中小型建设企业,在测量员、施工员(小型项目)、资料员等岗位工作,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具备工程项目现场施工测量、资料管理的能力,初步具备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学段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施工、监理、建设、咨询等建筑企业及技术服务业,在施工员、监理员、测量员、造价员、质量员、安全员等岗位工作,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及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工程项目现场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管理、施工测量、资料管理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在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本科学段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建设领域,从事设计、施工、监理、咨询及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扎實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结构设计、施工项目管理、工程监理、造价咨询等能力,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四)中、高、本人才培养目标对比分析
分析:以毕业3~5年就业岗位作为目标岗位,中职学生的目标岗位主要是在第I发展层级中的高级测量员及中小型工程项目的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包括资料员、材料员等岗位;高职学生的目标岗位主要是第II发展层级的测量、施工、质量、安全等员级主管、现场专业助理工程师(中小型工程项目),及第I发展层级中面向大中型工程项目的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监理员、造价员等;本科学生的目标岗位主要是第 II发展层级的现场专业助理工程师、大中型工程项目的测量、施工、质量、安全等员级主管,以及资深监理员、造价员等岗位。
六、结束语
通过中职、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对比,我们分析归纳出了中职、高职、本科三个学段人才培养的区别与重叠之处,中高本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研制、教学条件等专业内涵建设将在这一顶层设计之下开展。
参考文献:
[1]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Z].粤发[2010]17 17号.
[2]教育部等.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Z].教发[2014]6号.
[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4]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年度报告(2013)》[R].www.gdcic.net.
[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Z].建市[2011]90 号.
[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JGJ_T250-2011《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的公告第1059号[EB/OL].http://www.docin.com/touch_new/previewHtml.do?Id=555714547.
[7] 杜怡萍.中高职衔接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2).
[8]李海东,杜怡萍.中高职衔接标准建设新视野:从需求到供给[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9]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广东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研制:调查与分析[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10]姚洪文.中高职衔接五年一贯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学周刊,2015(1).
[11]王艳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3+2”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探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4(3).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