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彩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越大,就能为非作恶越大”。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劳动后备军的摇篮,职业指向十分明确,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知
1.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具有自律性、非强制性等特征。
职业道德教育就是指为了提升人们职业道德准则所开展的就业活动,它可以为人们未来更好地从事各项工作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就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而言,就是在提高学生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2.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他们之所以选择到职业院校读书,其最为重要的目的就是学得一技之长,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但特别要注意的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职业素养有了越来越高层次的要求,它不仅需要较为扎实的专业素养,同时必须具有爱岗敬业、服务和奉献的精神。职业道德教育恰恰可以较好地迎合当今社会对于各种职业提出的新要求。
中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生产第一线的应用性技术人才。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否发挥作用不但要看其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要看其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因此,加强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用人单位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内在要求,更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中职学生是我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思想道德是决定他们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要让中职学生能为社会提供正面的力量就需要中职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做好思想道德方面的教学,教师要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二、当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中职扩招,中职学生的数量持续增长,生源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学习与行为规范的“双差生”,他们大多文化基础差,厌烦学习,缺乏自制能力,甚至有的学生自我标榜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已经直接影响到就业状况。
1.中职学校普遍存在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现象。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将目光主要放在如何设置专业科目以及专业课程的教育方面,很少会特别关注职业道德教育。学校往往认为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与专业设置直接相关,因此学校更多关注职业学校开展的专业课程是否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毕业生,从而忽略了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否也符合社会和企业对劳动力质量的要求。不仅如此,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时,都只是将它作为道德课程的一个次要部分,很少有学校将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开设为独立的一门课程。这就造成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内容少、课时短的现象,职业道德教育成了完完全全的“副科”。
2.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多为纸上谈兵,课堂教学照本宣科,缺乏针对性。职业道德教育可分为一般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业职业道德教育两个层次。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所开展的大多为一般职业道德教育,也就是从业人员普遍遵循的共同职业道德要求,而行业职业道德教育,作为该行业从业人员所应该具有的行业规范则往往被忽略。这种现象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业道德教育现在更多的表现为课堂教学的模式,课本上怎么说,教师就怎么讲,至于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从业者,则不在讲授范围之内。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当前学校与行业、企业缺乏联系,从而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缺乏针对性,不能涉及到行业、企业对从业者的真正要求。
3.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评价体系单一。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安排的特点,一般都将基础文化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这样有利于在以后的学期里集中、系统地安排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最后一学期则安排为实习。这种课程设置与安排就使得学生在就业前不再接受理论课教学,也就更谈不上继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另外,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中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方式主要以书面考试为主,由一张试卷、一个分数来决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结果,学生们也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考试过关就是已经符合社会和企业的用人要求了,从而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真正的意义所在。
4.职业道德教育的专职教师缺乏。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中职业道德教育还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即讲授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多为德育课教师,专职从事职业道德教育和研究的教师非常少,而普通德育课教师由于缺乏参加企业实践的机会,对行业、企业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缺乏了解。并且,在学校中常常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德育教师的教育任务,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师、实习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教辅人员似乎不承担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这就使得学生缺乏一个职业道德养成的良好氛围。
三、提升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最终必然要依赖于科学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依赖于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作风的培养,依赖于严格的法纪观念和健康、文明行为习惯的确立。加强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抓好几个相互关联的基础性工作环节。
1.课堂育德,引领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因此,对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主要内容的渗透理所当然通过课堂来贯通。首先,根据实际需要安排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在课程安排方面,要对人文素质教育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建构好的课程体系,加强各学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师要针对中职生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特征进行教学,坚持教学内容科學性与趣味性相互渗透、价值性与实践性相互渗透、广泛性与实效性相互渗透、情感性与美感性相互渗透、含蓄性与启迪性相互渗透、创造性与艺术性相互渗透的原则,以鲜活的事例、诚挚的情感、生动的表述、强烈的责任心和科学态度,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产生共鸣,由表及里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制度育德,推动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助推器”。首先,从学校层面是定位办学理念,明确办学目标。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它体现学校的办学之道,教学之道,求学之道,管理之道。中职学校的目标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突破口,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向管理要效益,以特色求发展。其次,从教师层面建立激励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使学校的管理逐步迈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第三,是从学生层面强化行为,树立规范。在中职学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抓规范教育入手,根据具体情况,形成比较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并严格按照制度管理教学及校内各方面的秩序,奖优罚劣,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把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努力强化管理的教育功能,推动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3.环境育德,提升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软实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环境建设的重点是创造具有特色的人文氛围,即良好的学习氛围、文化氛围和教学氛围。在校园文明环境硬件建设上,学校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加大投入,美化、绿化校园,逐步形成优美、恬静、文化底蕴深厚的校园文明环境。同时,发动和组织学生开展“文明达标”活动,设置文明监督岗,开展文明达标的检查评比,强化规范管理,促进自我管理,推动校园文明环境建设的进程。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各种舆论工具在宣传先进典型、树立文明标兵、弘扬正气方面的作用,以提高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能力。使学生在文明创建活动中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加强修养,规范言行,从而推动学校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
4.实践育德,历练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关键点。职业道德教育与行业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是当前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向。加强实习、实训,既是职业学校专业实习训练的需要,也是职业道德养成过程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具有行业性和企业特点,因此,要加强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就必须加强行业企业实践的力度。在教学实践时,学校与企业相互配合,在学生进行实习的同时,有意识地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从而使这些学生在开学返校后自觉地内化为自身的职业习惯,使他们在今后正式的企业实训中,职业道德素养就充分地展现了出来,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和欢迎。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学校要与企业配合,充分了解行业、企业的职业道德规范,要增加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学校在接触企业、考察企业的过程中,要安排学生的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及时了解将来所从事职业的道德规范和具体要求,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评价的过程中,也要借鉴企业的评价标准,对在校学生进行校企大致相当的评价。
5.活动育德,拓展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新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推动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形成。一是通过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职业道德教育准备良好的心理基础;二是聘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和学校的优秀毕业生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结合他们自身成功、成才的实践体会,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敬业、勤业精神教育;三是精心设计和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和为社会献爱心,为希望工程尽力量,為师生义务服务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锤炼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的思想品质和团结、自强、向上的奋斗精神。
责任编辑 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