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校企合作班的班级管理模式研究

2017-03-04 03:13:29郑映群
职业技术 2017年1期
关键词:企业化职校校企

郑映群

(宁波第二技师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职校校企合作班的班级管理模式研究

郑映群

(宁波第二技师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职校校企合作班具有与普通班级不同的特点,目前其班级管理模式可以分为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和企业化管理模式两大类。两类管理模式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进行班级的组织、目标、制度、教学、活动和评价管理。经过实践对两类班级管理模式的管理绩效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两类管理模式各有其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将两类管理模式结合起来的“校企平衡、无缝连接”式的班级管理模式。

班级管理;校企合作;传统管理模式;企业化管理模式;职校

0 引言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校企合作强调学生学习与就业的结合,建立开放性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有效的职校校企合作班班级管理模式,是提升班级管理绩效,促进学生成长,保障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国内一些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班的班级管理方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如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关注校企合作班班级文化的建设,在奇瑞合作班开设《奇瑞文化》课, 安徽精诚铜业合作班开设《企业概况及文化理念》课等(金根木和胡俊,2011)。上海石化工业学校的巴斯夫班根据企业需求营造英语学习的多元环境(陈玲琍,2008)。南京江宁中专校舍弗勒班创建了“1+3+9+18”的学生管理网络链,加强班级管理(王萍,2013)。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兴发班依据企业管理模式,搭建班级组织框架,建立班级规章制度,营造企业氛围,播种企业文化(李方桥和文晓敏,2015)。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制订了《校企合作订单班学生管理办法》,使学生树立“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职业意识,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青岛胶南珠山职业学校实施“班级企业化”管理,创造和模拟企业情境,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综上可见,校企合作班的班级管理问题是目前众多职业院校、教师研究和实践的热点。但是这些研究仍然以个人或班级实践经验的总结为主,提出的班级管理方法和策略比较零散,没有针对校企合作班的特点提出相对系统的管理模式。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职校校企合作班的班级管理模式。

1 职校校企合作班的特点

与普通院校学生相比,职校学生的学业成绩相对较差,学习主动性较低,思想波动性较大,导致班级管理难度增大。而职校校企合作班与普通班相比,具有一些独有的特点,在班级管理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些特点。

(1)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校企合作模式强调将工学结合贯穿教学全过程,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同步进行文化、技术和技能学习与训练,教学过程更加复杂。

(2)企业授课的非规范性。到班级进行授课的企业教师往往缺乏教学经验,也不熟悉学校的教学规范和授课要求,课堂管理和师生互动更加困难。

(3)学生身份的双重性。学生具有普通职校学生和“企业工人”的双重身份(黄妍,2009)。学生经常要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班主任管理、监督和指导学生的难度更大。

(4)学生定位的多元性。校企合作班的学生往往就业去向在入学时已经明确,但学生自身定位与专业定位、企业定位、岗位定位却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会出现学生并不认可专业、企业或岗位的状况,更加需要进行分类指导。

(5)管理主体的双重性。校企合作班有两个管理主体——学校和企业。当学校和企业缺乏沟通和衔接时,有可能会出现班级管理的真空或教学计划的冲突,导致学生无所适从。

2 职校校企合作班的两类班级管理模式

目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班的班级管理模式基本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主张在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第二类主张班级企业化管理。

2.1 校企合作班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

传统班级管理模式是指采用普通班级一贯采用的传统班级管理方式、手段来管理校企合作班。该管理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班级组织管理。建立以班长为首的班委组织、团支书为首的团委组织,设计班委会制度、班级会议制度。(2)班级目标管理。根据学校和专业特点设置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3)班级制度管理。依据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建立班级行为规范,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班级教学管理。协助任课教师开展课堂管理,培养良好的课堂纪律和学风。(5)班级活动管理。组织各类健康积极、生动活泼的班级活动,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6)班级评价管理。根据班级目标和学校规章,开展班级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进行奖惩。

针对校企合作班的特点,可以对传统班级管理模式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校企合作班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改进策略

2.2 校企合作班的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

所谓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是指在班级中创设真实的企业经营情境,移植合作企业的组织模式、文化理念、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并将之渗透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目前,许多职业院校和教师都在校企合作班的班级管理中尝试使用企业化管理模式,如陈玲琍(2008)、金根木和胡俊(2011)、罗美霞(2013)、谭璐(2013)、尤影(2014)、张珍艳(2014)、李方桥和文晓敏(2015)等。校企合作班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班级组织管理。将班级假设为企业,根据企业典型的组织机构“董事长(会)—总经理—部门经理”,来重构班级的管理组织,并设置岗位职责。一般由班主任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对董事长负责,部门经理对总经理负责。管理岗位实行岗位聘任和竞聘上岗。

(2)班级目标管理。根据合作企业的使命和目标,结合校企合作班的定位来设计班级的目标,使班级成为企业目标实现的组成力量。将班级目标分解成部门目标和员工(学生)的个人目标。

(3)班级制度管理。将合作企业的人力、安全、财务、行政、生产等管理制度进行筛选简化,移植到班级中作为班级管理制度,实现班级制度与企业制度最大程度的对接。移植合作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形象设计,形成与企业相适应的班级文化与软环境。

(4)班级教学管理。借鉴企业培训管理方法,从企业需求与学生需求的视角出发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包括教学需求调研、弹性课程设置、教学形式革新、教学效果评估等。

(5)班级活动管理。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内部的各类活动,与企业联合开展职业技能、职业素质、企业制度方面的竞赛,促进学生了解企业,增强归属感。

(6)班级评价管理。根据设定的班级、部门和个人目标进行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发放虚拟工资,并进行奖惩,可以将奖惩结果与就业岗位挂钩。

3 职校校企合作班班级管理模式的实施与评价

自2013年9月份起,作者担任宁波第二技师学院2013级双鹿机械设备班的班主任。从入学开始在该班采用了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自2015年9月份开始在该班实施企业化管理模式,实施一个学年以后,经过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班级企业化管理需要组建校企管理团队。由于班级企业化管理需要全面了解和对接合作企业的组织结构、使命目标、规章制度、培训制度、活动竞赛、绩效评价体系等内容,因此需要合作企业的主要管理者与学校教师共同组成管理团队,才能真正将合作企业的管理模式嫁接到校企合作班的管理当中,避免企业化管理流于形式,保障实施效果。

(2)实施成本将大大影响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实施程度。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实践中,移植合作企业完整的管理制度需要很大的工作量;而借鉴企业培训管理模式开展弹性的教学管理,也往往由于专业培养方案无法调整造成实施难度较大,因此完整地实施企业化管理的成本很高。与此同时,单靠班主任个人来实施班级的企业化管理,其工作量不亚于管理一个小型企业,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大部分职业院校和教师都难以实施完全的企业化管理模式,而仅仅部分地实施便于执行的部分。

(3)企业化管理模式未必能有效解决校企合作班的特殊管理问题。尽管实施企业化管理模式有助于学生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快速平稳过渡,但是如果管理过程中缺乏合作企业相关人员的参与和配合,缺乏表1中相关改进策略的实施,那么企业化管理模式对于教学过程的复杂性、企业授课的非规范性、学生身份的双重性、学生定位的多元性、管理主体的双重性等校企合作班中这些特殊管理问题的解决仍然乏力。

(4)企业化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企业认同感。对2013级双鹿机械设备班的31名同学进行企业化管理模式实施效果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化管理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很多优势。表2统计了学生认为实施企业化管理模式以后所带来的正面影响以及这些样本占总样本的百分比。

(5)企业化管理模式对于人才培养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由于企业管理规律和学生教育规律有所不同,在班级管理中照搬企业管理模式,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表3统计了学生认为实施企业化管理模式以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这些样本占总样本的百分比。

表2 企业化管理模式带来的正面影响及其所占百分比

表3 企业化管理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所占百分比

4 结语

职校校企合作班现有的两类班级管理模式,即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和企业化管理模式,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因此,应该将两类管理模式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形成“校企平衡、无缝连接”式的班级管理模式。所谓“校企平衡”是指在实施传统班级管理模式时采用企业化班级管理模式的一些管理方法,或在实施企业化管理模式时采用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改进策略,实现学校通用人才培养和企业专门人才培养的平衡。“校企平衡”还强调学校和企业在班级管理中人、财、物等资源投入的平衡,实现实施成本与实施效果的平衡,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共享与平衡。“无缝连接”是指设定合理的管理协调机制,学校、企业、家庭、班主任、教师、学生等班级管理相关者通过划分管理职责和管理程序,实现对学生学习、实训、就业与职业发展等整个学习周期内管理的无缝连接。当然,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和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在班级管理实践中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这就需要动态地对校企合作班的班级管理模式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1]陈玲琍.开创订单培养管理的新天地——021巴斯夫班班级管理初探[J]. 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8(1):72-73,80.

[2]黄妍. 中等职业学校“以工助学”班级管理实践与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17):298-299.

[3]金根木,胡俊.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班的班级文化建设[J].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1,3(1):58-60.

[4]李方桥,文晓敏. 在订单班级中融入企业管理模式初探[J]. 教育教学研究,2015,11 (2):51-53.

[5]罗美霞. 与企业对接的高职班级管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3):271-272.

[6]谭璐.校企合作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研究[J].企业家天地, 2013(3):84-85.

[7]王萍. 完全意义双元制班级管理策略浅析[J].职教通讯,2013(20):63-64.

[8]尤影.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企业化探讨[J].开封大学学报,2014,28(1): 69-70.

[9]张珍艳. 校企合作下创新班主任工作指导意见[J].科技创新导报,2014(10):250.

(编辑 马海超)

Research on Class Management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lass in Vocational Schools

ZHENG Yingqun

(The Second Technician College of Ningbo, Ningbo 315000, China)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lass in vocational school is different from ordinary class. At present, its management mod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 and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 These two modes use different methods for class organization, goal, institution, teaching, activity and evaluation managemen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wo modes are found by putting them into practice and assessing th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in one class. Then a new class management mode is put forward by combining the two modes into one, which can achieve the balance of goals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and seamless connection among the entire learning cycle of students.

class managemen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 vocational school

2016-12-02

宁波市中小学(幼)德育专项课题(07ZS 23)。

郑映群(1980- )女,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学与管理。

G712

B

1672-0601(2017)01-0040-04

猜你喜欢
企业化职校校企
国企党建如何防止“空泛化”——陕煤党建工作引入现代企业化管理理念
当代陕西(2019年23期)2020-01-06 12:18:00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我的职校我的梦
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及其仿企业化路径探索
中国商论(2016年34期)2017-01-15 14:24:12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亚太教育(2015年18期)2015-02-28 20:54:40
校企合作五反思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