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娟
摘要:在新课程的习题设计中如能贴近现实的生活,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恰到好处地激发并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不管是对学生一道题的理解还是终身学习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实验 情境 探究
中图分类号:J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234-01
《物理課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观察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能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体现之一是: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在新课程的习题设计中如能贴近现实的生活,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恰到好处地激发并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不管是对学生一道题的理解还是终身学习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2016年南京市中考试题的学习、分析与思考更体会到了恰当的情境与合理的引导拓展的重要性。
一、注重教法学法,规范语言表达
例1(2016年南京中考25题)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甲、乙两图装置相同,分别是同一小球先后从A、B两处由静止滚下,钻入并推动纸盒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
(1)纸盒被推动得越远,小球对纸盒 _________ 越多,表明小球的动能越大。
(2)对比甲乙两图可知,小球的动能与 ________ 有关。
(3)若要验证动能大小与另外一个因素的关系,需要添加一个器材是 ________。
(解析)第三问的问题表面上看似是实验器材的考察,实际上这一个小问题同时考察了学生的审图能力、对控制变量法应用情况以及影响动能的因素有哪些等知识点的。而由于学生思考的不够全面,只是流于问题的表面,多数学生只是回答小球导致失分。这与学生平时的答题随意性较大,不规范,思维单一又混乱,思路不清晰有关,从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中,反映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存在的语言规范性问题。任何的教学方法,基础知识是根本,要想学生答题规范准确,教师的语言就要规范、严谨,同时关注学生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
二、关注物理实验,鼓励体验探究
例2(2016年南京中考24题)小明利用气球做了几个物理小实验.
(1)如图甲所示,要使两个气球靠近,应用吸管对准 ______ 点(选填“A”、“B”或“C”)沿垂直于纸面方向用力吹气。
(2)如图乙所示,将气球迅速拉长后,立即贴近额头上,额头感觉到气球变热,此现象说明的物理知识是 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松开土气球口的夹子,气球向右运动。
① 使气球向右运动的力施力物体是 __________;② 以吸管为参照物,铁架台是 ___________的;③ 此现象可以说明 ________(填字母)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D.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解析)本题的几个物理小实验的考察,建立在学生动手实验或者见过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若没有做过实验,学生由于对该实验本身不熟悉,对题目的问法更显得陌生,就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第(2)题得分率较低的原因分析可能是由于学生没有做过该实验甚至没有见过类似现象,学生没有感受过拉伸的气球会发热,对于其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更是难以想到,更不用提理解应用改知识了。而学生知道了实验,熟悉了实验,才能得心应手的应用实验。第(3)题的第三问不能得满分的很多,究其原因是对于深层的能量问题没有理解,缺乏一个思维的拓展。还有错选C的原因是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混淆,这与教师课堂上过于强调该知识点,甚至总结出口诀类的记忆方法,给学生的有效主动学习增加了无形的障碍。综上情况,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更多的关注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或者演示实验,学生自然地明白了什么是现象,经过分析加工再通过我们的思维得到现象背后的结论。
三、立足现有教材,启发学生思维
例3(2016年南京中考22题)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1)选用小磁针是为了 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把电池的正负极位置对调,这样操作是为了研究 __________ 和 _______ 是否有关。
(解析)学生对于通电螺线管周围有磁场这一知识点是熟悉的,对于问题小磁针的作用直接误答成显示通电螺线管周围有磁场。反映出学生对于具体情境的分析解读抓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都较弱,这与学生在长期答题中积累形成的不良习惯有关系,由于在大量的练习中形成的思维定势,题目不看清、不看全就动笔的现象常常出现,题目读到几个关键词语,感觉跟平时做的题型一样,或者雷同,学生就会套用答案。多留给学生一点思考问题的时间,表达锻炼的机会,同学之间互相优化的机会,这样,在讨论、交流、分享中就能慢慢提高语言的准确表述能力,教师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从模仿走向自主探究,从学会最终走向会学。
【启示】就像有位教师说的,我们的教学应该是“教有度,学有悟”,教学应该把握一个度,教师应该准确把握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要讲透,什么应该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锻炼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所以我们需要精心的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增加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认知到,初中物理的学习对其将来的进一步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这也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追求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