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慧思尊者及其弟子从北方千里跋涉来到南岳衡山弘扬佛法,开创了佛教中国化的发展道路,也为隋唐时期禅宗在南岳衡山的兴盛发展奠定了根基。因此,本文拟从慧思及其弟子在南岳衡山弘扬佛法的历史背景、发展状况、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来进行研究。
关键词:南岳佛教;慧思及其弟子;地位与影响
中图分类号:B9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40-01
慧思尊者及其弟子从北方千里跋涉来到南岳衡山弘扬佛法,开创了佛教中国化的发展道路,也为隋唐时期禅宗在南岳衡山的兴盛发展奠定了根基。因此,本文拟从慧思及其弟子在南岳衡山弘扬佛法的历史背景、发展状况、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来进行研究。
一、慧思及其弟子南岳南岳弘扬佛法的历史背景
(一)南朝统治阶级推崇佛教。
相对于北方排佛的风气,南朝的统治者却极力尊崇佛法,为佛教在南朝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由于朝代的频繁更替、战祸的不断发生、统战阶级内部的激烈内讧和互相倾轧,不仅普通的老百姓需要宗教来抚平饱受创伤的心灵,而且上层统治者也需要宗教来消除因内部厮杀而带来的心灵上的绝望、恐惧和悲伤。这样,在精神道德、经济政治和信仰迅速分崩离析、迅速瓦解的时代,却为南朝宗教的滋生提供了最适宜的土壤。如宋武帝刘裕以尊崇的礼仪敬待鸠摩罗什大师及其弟子,并且要求其“令子侄内外师焉”,宋文帝刘义隆多次召请竺道生及其弟子入宫说法,并极力推崇其“顿悟成佛”的思想。而梁武帝则是最敬重佛法的皇帝。早在其称帝之前就已经侍奉佛法。其称帝后,更是多次舍弃皇位皈依佛法,并且大力修建佛寺、供养僧人、弘扬佛法。陈朝的统治者也极力保护和推崇佛法。
(二)南岳衡山固有的原始宗教。
南岳衡山的最高峰是祝融峰。祝融峰是根据火神祝融氏的名字命名的,相传祝融氏就是上古轩辕黄帝的大臣,是司火管火用火的神仙。他的封地就是南岳衡山,后人为了纪念他的伟大贡献,就将衡山的最高峰命名为祝融峰。在汉武帝之时,祀灶行为已经同成仙联系在了一起。而这个传统在先秦以来的南岳已有久远的历史。因此南岳地区的鬼神传统、方士方术和神仙传说及对原始宗教的虔诚,为慧思尊者及其弟子在南岳弘扬佛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二、慧思及其弟子衡山弘扬佛法的状况
(一)慧思尊者之前南岳衡山佛教的发展。
海印大师积极弘扬佛教。而最早来到南岳衡山的僧人是梁陈海印大师。《南岳总胜集》卷上记载:“梁高僧海印大师者,首居衡山,最上第一,推较年代,即大同、天监之前,宜与达摩相接,而为可公时辈,其居所谓善果道场也。”①海印大师在此广收弟子,弘扬佛法,有文字为证:“师居宴坐禅定,百有恼乱,一志如初,后积数年,感动天地,或薪水自至,或饋运幽投,虎蛇远奔,贤贵景慕至。”②海印大师来南岳衡山弘法应该是佛教僧人在此传播佛教的开始。
希遁和慧海创建寺庙。希遁和惠海两位僧人也先后慕名来到南岳修行弘法。希遁和慧海两位僧人勤修苦学,在莲花峰建造了方广寺和其他寺庙,扩大了南岳衡山弘扬佛法的规模,提高了其影响力。
(二)慧思尊者及弟子在南岳衡山大力弘扬佛法。
推崇《法华经》。慧思尊者早年在河南光州弘法,弘法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其间声名日隆、学徒日多、影响日盛。由于光州地处北朝和南朝的交界处,烽火连年、民不聊生、社会动荡,慧思尊者决定到南方弘扬佛法,于是在陈代光大二年带领弟子四十余人前往湖南,来到南岳衡山继续弘扬佛法。
南岳弘法。慧思尊者在南岳衡山弘扬佛法,同时也把他在北方佛教学者那种特有的身体力行、躬行实践、脚踏实地的学风带到了南岳。
首先,慧思尊者提出了“随自意三昧”的修行学说。“慧思的随自意三昧是于行、住、坐、眠、食、语六威仪的日常活动中所修,此六威仪中的每一威仪又配合六波罗蜜来修行之禅观,此观点的启发乃是根据《首榜严三昧经》而来。慧思提出随自意三昧是诸大三昧之前导,也是新发心菩萨的最初下手处,修随自意三昧成就,则进入十地菩萨的首榜严定。要达致首榜严三昧,须依次第由浅而深地进入,先成就一切菩萨三昧,最后成就首榜严三昧。此三昧成就,则能悉知一切诸菩萨法,以及一切佛法。”③
慧思尊者弘法多年,著述颇多。著作主要是尊者口授,弟子笔录成文。现在流传于世的有《次第禅要》、《四十二字门》、《诸法无净三昧行门》各二卷,《大乘止观》、《法华经安乐行义》、《三智观门》各一卷。另外,慧思尊者在南岳衡山广建佛寺,如南岳衡山的福严寺、善果寺、小般若寺,留下了虎跑泉、三生塔、梳妆台、美人池等一系列的故事传说。慧思尊者给南岳衡山的佛教发展带来了新的气象,被后世喻为南岳开山祖师或南岳大师。他的高徒智者大师为隋代佛学国师,另外还有韩国高徒玄光,把佛法传播到海外。
三、慧思及其弟子在南岳佛教中的地位及影响
(一)慧思尊者为禅学在南岳发展奠定了根基。
慧思尊者的思想学说里面也包含着丰富的禅学思想。他继承前辈的学说,以禅观为其根本思想,自成一体,自开一宗。慧思尊者早在修习《法华经》时,即深得法华三昧,也就是法华禅。慧思尊者跟从慧文大师学习期间,白天随众僧事,夜晚则专心修习禅学,结合《法华经》,逐步悟得法华三昧。他努力将自己的领悟和心得,向于鉴、最诸等禅师请教和交流,深得到两位禅师的认同与赞叹。这些都为禅学在南岳衡山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故道宣大师评价他说:“定慧双幵”、“南北禅宗罕不承绪”,高度肯定了慧思尊者对于禅宗思想的孕育、传播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二)慧思及其弟子佛学思想促进了南岳成为湖湘学派的发源地及其学术传播基地。
南岳衡山则是湖湘学派的发源地和学说传播基地。因为南岳衡山的佛教发展到北宋时期,其佛教思想逐渐渗透到儒学思想体系,后来的程朱理学不断从禅宗、天台宗和华严宗等宗教学派中汲取思想和方法,逐渐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湖湘学派。“天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④其书院的创立及发展,便是“佛道儒”三教互相渗透、融合的宗教为迎合统治产物。其时南岳有石鼓书院等著名书院18所,包括邺候书院等著名书院便创办在寺庙中,成为宋明时期一些著名理学大师的活动场所和著书立说、传播理学的基地。
(三)直接影响了湖湘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湖湘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直接或者间接受其影响。如后来的湖南衡阳王夫之出人佛道,使传统思想文化传统大放异彩;“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晚年专攻湖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学思想,倡导要“师夷长技以制夷”;谭嗣同深究佛理而撰写《仁学》,表现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杨度把传统的湖南佛学文化加以创新,提出立志“无我”度人的佛学思想;杨昌济先生学贯中西也融合佛学思想,立志教育救国。
注释:
①陈田夫.南岳总胜集(卷上).叙历代帝王真仙受道·梁高僧海印.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1册),第1069页.
②陈田夫.南岳总胜集(卷上).叙历代帝王真仙受道·梁高僧海印.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1册),第1069页.
③陈田夫.南岳总胜集(卷中).叙观寺·高台惠安禅院.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1册,第1077页.
④张伟然.湖南隋唐时期佛教地理的分布.佛学研究,1995年第6期,第43页.
本文系2016年度湖南省湘学院课题“南岳历史文化与湘学传统”(项目编号:16XXYJ2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扬,男,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宗教文化,在《世界宗教文化》发表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