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佳佳++孙传玲
摘 要:气象与我们日常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气象信息则对我们的生活、生产活动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相互学习、分享着各种信息,如何有效实现中日气象信息的交流,翻译至关重要。本文以气象资料的翻译为主,结合气象日语的特点,探讨气象日语日译汉的翻译技巧,以期对气象日语的翻译技巧研究有所帮助,对气象科技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气象资料 日译汉 翻译技巧
一、前言
通俗来讲,气象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日本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效率较高,气象服务工作也极具特色,在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气象预报服务等方面,对于我国气象科技和气象业务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因此,探究气象日语的翻译技巧也十分必要,这不仅有利于实现中日气象科技的交流,而且对于气象科技文本的翻译技巧的探究都十分有意义。本文旨在结合气象日语文本的特点,对气象日语的翻译技巧进行分析。
二、气象资料的特点
科技文本具有用词准确、句法简练、行文严谨的特点。具体分析,其具有专业术语多、长句多且句式复杂、被动句式较多等特点。本论文将结合这些特点,举例叙述相应的翻译技巧。
三、翻译技巧分析
(一)专业术语
众所周知,术语与普通词相比,术语能够准确表达概念和称名事物,具有称名和定义的功能。在日语中,术语被称为专业用语或术语。日语中的专业术语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外来语+汉语词,如エルニーニョ現象(厄尔尼诺现象)、オゾン層(臭氧层)、シベリア気団(西伯利亚气团)等;外来语,如オゾンホール(臭氧洞)ドップラーレーダー(多普勒雷达)等;汉语词,如等圧線(等压线)、台風(台风)、上昇気流(上升气流)等;和语词,如,にわか雨(阵雨)、根雪(越冬雪,直到来年雪化时尚未融化的积雪)、春一番(春初第一次刮来的较强南风)等。
结合实践,气象日语术语的特点及相应的翻译技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同一个词作为普通词汇和专业术语意义不同。如“フルード(fluid)”,其普通意义是液体、流动,还可以指人物的名字,如英国历史学家詹姆斯·安东尼·费劳德。此文本中的“フルード(fluid)”与“数”组合,可见此处用的并不是其普通意义,而是指一名英国的技术人员傅汝德,所以“フルード数”应该翻译成“傅汝德数”。科技用语中的术语词汇有的是新创的,有的是从日常用语传唤来的,所以翻译之前首先要确定该词是否为专业术语,必须要分清词的普通意义和专业意义。
(2)同一詞汇在不同专业领域有不同意义。比如“ゾンデ”,在医学用语里,指一种外科用的医疗器具,探针、探棒;在气象用语中指气象气球、无线电探测器。“アンサンブル”,在音乐用语里指合奏、合唱、重唱;在数学用语中指集合;在热力学用语中指统计集团。因此,结合上下文,“平均的な予報のスコアには大差はなかったが、アンサンブル平均を取ることで、降水ナウキャストで時折見られる大きな予測のはずれを回避できる可能性がある”一句话中的“アンサンブル平均”应该翻译为“加权平均”。因此,术语翻译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明确区分同一词作为专业术语在不同专业领域的意义。
(3)外来语词汇多。在大量的外来语词汇中,有一部分是可以运用词典或者网络直接查出来的,如ドップラー(多普勒)、ベクトル(向量、矢量)、レーダ(雷达)……还有一部分是组合词汇,对于这部分词汇就需要运用简单地构词法来分译再合译。如词缀法构成的スーパーセル対流(supercellたいしゅう,超级单体对流)就需要先划分出来前缀“スーパー(super)”和中心词“セル(cell)”,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这里是气象用语,所以“セル(cell)”不可翻译成“细胞”;如合成法(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旧词组合成一个新词)构成的ラピッドスキャン(rapid scan,快速扫描),就是英语单词rapid和scan的组合,因此,该词就可以译为“快速扫描”;如缩略法(将某一词语组合中主要词语的第一个字母组成新词的构词方法)构成的 ITCZ(intra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该词相应的日语是“熱帯収束帯”,但是在文章中有时也会使用其缩略语,其中文意思是“热带辐合带”。另外,还有一类词是词组,比如ガストフロント(gust front,阵风锋)、、メンサイクロン(mesocyclone,中气旋、中尺度气旋)……
(4)汉字词汇多。日语中有大量来自汉语的词汇,遇到汉字词汇时一定要慎重对待,决不能看到汉字就望文生义。例如,粉雪(こなゆき),并不是“粉色的雪”,在日语中是“小雪”的意思;快晴(かいせい),并不是“快速转晴”,在日语中是“晴朗”的意思。另外还有一些汉字词汇,是日本特有的说法,例如,根雪(ねゆき,越冬雪,直到来年雪化时尚未融化的积雪)、春一番(はるいちばん,立春后刮的第一场由南而至的强风,也称「春の嵐」,即“春天的风暴”之意)。对于此类术语词汇,笔者认为,应该采用注译的方法。
除了以上术语翻译技巧之外,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翻译同一篇文章或著作时要注意全文译名统一,使用固定译语,同一文章中翻译的同一个术语应保持一致,不要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来译原文的同一术语,以免引起混乱。如ディスドロメータ(disdrometer),不要在同一篇译文里忽而译成“滴谱仪”,忽而译成“雨滴测量器”。
(二)长句较多,句式结构复杂
汉语句子以简洁为传统,忌讳冗长的句子,日语中则长句较多。如何将长短不一的两种语言进行准确的翻译是日译汉中的重点和难点。
1.长定语句
例1:山内洋(気象研)は,2014年6月に三鷹市などで発生した降雹の事例を気象研のC バンドニ重偏波レーダで解析した事例を紹介した。
译文:山内洋(气象研)介绍了用气象研的C波段双偏振雷达解析2014年6月三鹰市等地发生的冰雹天气的事例。
这句话中 “2014年6月に三鷹市などで発生した降雹の事例を気象研のC バンドニ重偏波レーダで解析した”作“事例”的定语,由一个小定语句和一个动宾结构句组成,其中“2014年6月に三鷹市などで発生した”作“降雹の事例”的定语。对于这种长定语句中有小定语句的情况,笔者认为,翻译时应该非常注意几个定语本身的次序,先搞清楚定语句的中心词是什么,然后整理整个句子的逻辑关系进行翻译。
2. 长状语句
例1:この国際共同研究は、文部科学省の予算で実施された日本国内の研究プロジェクト「気候変動に伴う極端気象に強い都市創り」で集積された観測データを共有することによって、①都市における極端気象のメカニズム解明、②極端気象の予測技術の向上、③社会実装を図ることを目的としている。
译文:利用共有的由日本文科省预算而实施的日本国内研究项目“创造能够应对因气候变化出现极端气象的城市”所收集的观测数据,该项国际共同研究的目的是①阐明城市中出现的极端气象的结构②提高观测极端气象的技术③实现通过社会实验得到的高分辨率气象数据的社会实际运用。
这个句子中“~によって”是一个长状语句,“~によって”可以表示方式方法,也可以表示原因。结合上下文可知,此处应该是表示手段的意义。汉语中常常把状语部分单独放在句前,所以笔者把这个句子处理成状语单独存在的形式。
(三)长句
日语的一个长句中常有递进、因果、转折等关系,且各句子之间相对独立,汉语表达主张简洁凝练,因此长句翻译多采用分译方法。
例1:この手法は、レーダの動径方向に沿った二重偏波情報を用いた雨滴の粒径分布に基づく減衰補正を行い、それらの結果が二重偏波情報同士の自己整合性を満たすように繰り返し処理を行うものであり、レーダ観測値の校正のための地上観測を必要としないという利点を持つ。
译文:该方法利用雷达动径方向上的信息推算雨滴的粒径分布,再在推算出雨滴粒径分布的基础上对减少部分进行补正,然后为了满足双偏振波信息之间的自我整合性,对这些结果反复进行处理。这种方法具有矫正雷达观测值时无需再进行地上观测的优点。
该句子的主语是“手法”,其谓语有“行い”、“ であり”、“ 持つ”,句子用动词连用形中顿,其中又有很多短的主谓句做定语,还有表示目的的“ように”。分译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单纯改变原文标点符号,此外还有一种方法是从原文中提取一部分内容或让它独立成句或把它并入到其他句子中。翻译本句时,笔者把最后一个动词“ 持つ”所在的句子独立出来,并因此改动了原文的标点符号,其中,还把表示目的状语“ように”所在的句子独立译出。
(四)被动句式
汉语中多用主动句来表达被动含义,日语则多用被动句,使句子避免主观推测倾向,而使陈述更显客观性。气象资料属于科技文本,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因此,气象资料中常用被动形式来表现某一现象的发生和产生过程,尤其在得出结论的时候更常用被动句来表示其客观性。
例1 暖かい雲の降水過程で雨滴が形成されるためには、十分な雲粒子密度と雲層の厚さが必要であり、この条件が満たされなければ降水粒子は成長できない。
译文:暖气团降雨过程中,为了形成雨滴,需要足够的云粒子密度和云层厚度,不满足該条件则无法变成能够降雨的粒子。
例2 この地域では梅雨前線は、著しい水蒸気比湿の傾度によって特徴づけられる。これを指して「水蒸気前線」と呼ばれる。
译文:该地区的梅雨前线具有明显的空气湿度差别而具有不同的特征。也称之为“水汽前线”。
以上两个例句均使用了被动句,或表示“形成雨滴”,或表示“满足条件”,或表示定义。从以上例句可知,大多数情况下,汉语多用主动句来表示被动含义,因此,在翻译气象资料中的被动句式时,通常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将其译成主动形式。
四、结语
中日文化交流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日汉翻译作为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组成部分。气象资料翻译,除了以上所述翻译技巧之外,笔者认为,还有两点也是翻译者必备的译者素养。一是掌握气象专业相关知识。如果没有相关背景知识,句子的理解,尤其是术语的选词将会成为一大难点。丰富气象专业知识,能有效避免误译。二是有效利用词典和网络。完全依照词典照搬的译文会有浓厚的“翻译调”,但是没有词典帮助的翻译将有可能出现较多的误译,尤其是词汇的翻译,更需要查找词典,阅读词例。
优秀的译文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结果,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译者,需要我们加强语言学习,熟练各种翻译技巧的同时,多多参与实践并刻苦专研,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使自己的翻译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毛道新.日本气象情况介绍[J].江西气象科技,2002(11).
[2] 罗新璋.翻译论集[C].商务印书馆,1984.
[3] 孙慧,郭佩.日语术语发展现状及翻译[N].科技创新导报,2009,10.
[4] 吴小伟.科技日语翻译技巧[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9).
[5] 李光华.有趣的日语气象用语[J].日语知识,2016(12).
[6] 梁传宝,高宁,等.新编日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
[7] 陈岩.新编日译汉翻译教程[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6.
[8] 二宮洸三.気象の基礎知識[M].オーム社,20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