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荣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熏蒸与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推拿按摩的基础上加入中药熏蒸对其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治疗期间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度为96.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中药熏蒸与推拿进行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熏蒸与推拿;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4..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及年龄的增长,患上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越来越多,此类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有报道指出[1],此疾病多发于常年以坐姿为主的工作人群,因长期压迫神经根所导致的,临床表现多为腰痛且伴有坐骨神经痛等特征。此疾病病程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中药熏蒸与推拿进行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发现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作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均对其采用CT扫描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符合相关针对标准。对照组男19例,女9例,年龄36~58岁,平均年龄(43.9±2.8)岁,病程5~86天,平均病程(32.5±4.6)天;观察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36~59岁,平均年龄(44.2±2.7)岁,病程7~90天,平均病程(45.8±2.6)天,均排出生命体征不稳、严重肝肾疾病、心肺功能不全急恶性肿瘤的患者,两组患者均签署之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中药熏蒸及推拿按摩对其进行治疗,具体为:中药熏蒸药为:细辛10~15 g、生津草25~30 g、当归20~30 g、红花25~30 g、黄芪30 g、川乌15~20 g、没药27~30 g等,研磨成粉末后装入熏蒸容器内,对患者的下腹部进行熏蒸,40~45 min为1疗程,温度控制在38~45℃。而后对其疼痛部位进行推拿按摩,
10~15 min为1疗程。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具体为:①熏蒸护理:对患者讲解其熏蒸的主要目的及熏蒸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同时告知其具体药物及疗效,以此来消除患者的紧张状态,在熏蒸的过程中,询问患者是否觉得有所不适,同时观察皮肤有无过敏现象,根据患者的耐受度,对温度进行调整;②饮食护理:向患者详细说明中医食疗的重要性,平时生活中不要吃良性过大的食物,如冷饮及生瓜果等,同时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防钙质流失;③健康指导:告知患者平时生活中,不要睡过于软的床垫,最好使用硬板床,仰卧位可取可取软垫置于腰椎部,此方法可促进血液循环,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佩带腰围。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同时对其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度为96.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中医认为风寒湿困、劳伤肾虚及气血瘀滞德等于此类疾病有着较大的关系,对患者进行药物熏蒸,能起到活血化瘀及通筋活络等效果,待药物熏蒸后对其实施推拿按摩可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及加快炎症吸收等功效。有报道指出[2],对患者进行中药熏蒸与推拿按摩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加快患者的病情的恢复。同时在本文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中药熏蒸与推拿进行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祥宏,刘 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及其机制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医学卷,2010(3):72-73.
[2] 曹广菊,华群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相关知识认知度的调查分析[J].现代医院,2012,12(3):151-152.
本文编辑:王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