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显祥,叶金明,丛宁,颜慧,董同瑚
(1.扬州市水产生产技术指导站,江苏 扬州 225101;2.扬州市董氏特种水产有限公司,江苏 高邮 225634)
赤眼鳟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技术
杨显祥1,叶金明1,丛宁1,颜慧1,董同瑚2
(1.扬州市水产生产技术指导站,江苏 扬州 225101;2.扬州市董氏特种水产有限公司,江苏 高邮 225634)
赤眼鳟俗称红眼鱼、赤眼鲮、参鱼,属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是江河中重要的优质经济鱼类之一,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该鱼病害少,且可自然越冬,在自然环境下,摄食小型水生植物、藻类、有机碎屑、水草和底栖动物等,经驯化后喜食配合饲料,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食性杂、养殖成本低等优点,当年鱼种规格可达20~35 g/尾,养成商品鱼规格在400~500 g/尾,大的可达750 g/尾。近几年来,随着鳜鱼养殖业的发展壮大,赤眼鳟作为鳜鱼饵料鱼被开发利用,并在扬州及周边地区推广,赤眼鳟被大量养殖,是当前淡水养殖的热门品种之一。经过近几年对赤眼鳟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的试验与示范,现将赤眼鳟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1 池塘条件
鱼苗池面积3×667 m2~5×667 m2,水深1.2~1.5 m;鱼种池面积5×667 m2~15×667 m2,水深1.5~2.0 m。进排水系统独立,装有防逃和防敌害过滤设施,配备增氧机。水源应无污染,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
1.2 放养前准备
排干池水,曝晒池底7~10 d,清除杂物与过多淤泥,修整池埂。鱼苗、鱼种放养前,生石灰或漂白粉清除敌害,清塘2~3 d后注水。鱼苗池水深视水温高低而定,水温低于26℃时,水深为0.5~0.6 m;高于26℃时,水深为0.8~1.0 m,鱼种池水深为1.0~1.2 m。注水时用孔径0.25 mm的尼龙或乙纶筛绢网过滤。
放养前3~5 d,视池塘底泥的肥度施基肥,鱼苗或鱼种池施放经发酵腐熟有机肥100~150 kg/667 m2或绿肥200~300 kg/667 m2。新开挖池塘应增加施肥量。鱼苗放养时,池水透明度以25~30 cm为宜,轮虫密度为5 000~10 000个/L。若大型枝角类过多,应在放苗前的48 h用浓度为1%的伊维菌素或浓度为4.5%的氯氰菊酯杀灭。夏花放养时,池水透明度以35~40 cm为宜。
1.3 夏花培育
1.3.1 鱼苗放养放养前用少量鱼苗试水24 h,检查药性是否消失。放养时温差应小于3℃。采用单养方式,一次放足。培育用途不同,放养密度不同:①作为食用鱼饲养用途的鱼苗放养密度每667 m2放1.5万~2.0万尾。②作为鳜鱼养殖配套饵料鱼用途的鱼苗放养密度为100万~150万尾/667 m2。1.3.2投饲鱼苗放养后,每天每万尾鱼苗投喂150~200 g黄豆浆或200~300 g菜籽饼浆,分2~3次全池泼洒。一周后,黄豆浆增至200~300 g或菜籽饼浆400~500 g。培育10 d后,鱼苗长至1.5 cm时,沿池塘周围投喂粉状饲料。
1.3.3 施追肥当池水透明度高于40 cm,水质过瘦时,需适当追加施肥。每次每667 m2施经发酵的有机肥30~40 kg,或选择晴天施无机肥3~5 kg(氮磷比为4∶1~7∶1)。施无机肥时应先施磷肥,间隔2~3 h后再施氮肥。
1.3.4 日常管理日巡塘3~5次,观察水质及鱼苗活动情况,及时清除敌害生物,检查鱼苗摄食、生长和病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鱼苗放养1周后,间隔3~5 d注水1次,每次10~15 cm,时间选择晴天上午。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定期检查,发现鱼病及时诊断和治疗,用药按NY5071标准的规定执行。
1.3.5 出池分塘鱼苗经过15~20 d的培育,待鱼苗全长达到2~3 cm时,即可拉网锻炼和出池分塘。作为食用鱼饲养用途的鱼苗长至3 cm左右分池为宜,作为鳜鱼养殖配套饵料鱼用途的鱼苗长至2 cm左右分池为宜。出池时,若夏花鱼种规格不整齐,需用鱼筛分筛,并通过重量法或体积法计数分塘。
1.4 大规格鱼种培育
1.4.1 夏花放养放养以赤眼鳟主养为宜,适当混养鲢鱼和鳙鱼。作为食用鱼饲养用途的鱼种培育,放养密度根据鱼种出塘规格而定,出塘规格要求50 g左右时,每667 m2的放养密度以15 000~20 000尾为宜;出塘规格要求100 g左右时,每667 m2的放养密度以7 500~15 000尾为宜,并搭配混养鲢鱼1 500~3 000尾、鳙鱼300~500尾。作为鳜鱼养殖配套饵料鱼用途的鱼种培育,每667 m2的放养密度为30万~50万尾。
作为食用鱼饲养用途,鱼种池面积与食用鱼饲养面积比例为1∶5~1∶7;作为鳜鱼养殖配套饵料鱼用途,鳜鱼池面积与饵料鱼配套面积以1∶2~1∶3为宜。
1.4.2 投饲饲料可选择草鱼或团头鲂配合饲料,全长5 cm之前投喂粉状饲料;5~8 cm投喂破碎料;8 cm以后投喂颗粒饲料。饲料应新鲜、无腐败变质,符合NY5072的规定。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和定量的原则,全长5 cm之前日投喂5~8次;5~8 cm日投喂3~5次;8 cm以后日投喂2~3次。全长5 cm之前投喂量为体质量的8%~10%;5~8 cm投喂量为体质量的5%~8%;8 cm以后投喂量为体质量的3%~5%。
1.4.3 日常管理每天巡塘不少于两次。清晨观察水色和鱼的动态,发现浮头或鱼病及时处理,投饲与施肥时注意水质与天气变化;下午清洗饲料台时检查吃食情况,并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记录。
每隔15 d左右加水1次,每次池水加深10~15 cm。注水到最高水位后换水,每次最大换水量不宜超过池水的1/3。
1.4.4 鱼病防治主要采取“三消”的防治措施,进行池塘消毒、鱼种消毒及饲料台、饲料框、食场及工具等进行定期消毒。鱼病流行季节,饲料台、饲料框、食场及工具等每半月消毒1次。
1.4.5 分批出塘作为鳜鱼养殖培育的配套饵料鱼,应及时分批出塘投喂鳜鱼,出塘规格和数量根据鳜鱼规格及生长情况而定。一般每口池塘每15~20 d出塘1次,在出塘前2~3 d,应先杀灭寄生虫,以免感染鳜鱼。
1.4.6 越冬鱼种可在原池越冬,若需并塘越冬,并塘前和越冬前应注意检查鱼病,若发现鱼病应及时治疗后才能并塘和越冬,并塘操作过程中应防止鱼体受伤。越冬期间天晴日暖时可适当投饲和施肥,提高池水肥度。冰封时及时破冰,下雪时及时清除冰面积雪,提高冰面透明度。
2.1 环境条件
池塘面积5×667 m2~30×667 m2,水深2.0~3.0 m,水源应无污染,水量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池底淤泥深度小于20 cm。交通便利,电力充足,配备增氧机。鱼种入池前10~20 d进行池塘清整和消毒。
2.2 鱼种放养
鱼种要求规格整齐,无烂鳃、肠炎等传染性强、危害大的疾病,体型、体色正常,畸形率小于1%,伤残率小于2%。
池塘饲养方式主要有单养和套养两种方式,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饲养方式、出塘规格、鱼种大小、饲料供给和养殖技术水平等而定。不同饲养方式推荐的鱼种规格、密度见表1。
鱼种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或15~20 mg/L的高锰酸钾浸浴消毒5~10 min。
2.3 饲养管理
2.3.1 投喂管理饲料以配合饲料为主、青饲料为辅。配合饲料可选择草鱼或团头鲂饲料,颗粒大小以赤眼鳟最大口裂的1/3为宜;青饲料可选择浮萍、轮叶黑藻和黑麦草等,应新鲜、无毒。坚持定点、定时、定质和定量的原则。日投喂2~4次,每次以20~40 min吃完为宜。日投喂量为体质量的1%~5%,适当补充青饲料,并根据天气、水温、水质、摄食和生长情况酌情调整投喂量。
表1 不同饲养方式推荐的鱼种放养规格、放养密度和预计产量
2.3.2 水质管理水质要保持水质“肥、活、嫩、爽”,透明度保持在25~40 cm。适时开启增氧机,使溶解氧保持在4.5 mg/L以上。每半月注水1次,注水量根据池塘水位、渗漏情况灵活掌握,注水时间选择晴天上午。水质过肥时要交换池水,或利用生石灰调节水质,用量为10~15 kg/667 m2。
2.3.3 日常管理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天气、水质变化及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确定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根据巡塘情况,预测鱼类是否浮头,提前进行水质调节,预防鱼类浮头事故。做好池塘卫生,及时捞出死鱼、饲料残渣和杂物。检查进排水口,做好防逃和防污染工作。
2.3.4 病害防治做好鱼种、食场和工具的“三消”工作,消毒药物及方法按NY5071的规定执行。在鱼病流行季节,坚持定期消毒,可用0.15~0.30 mg/L的二氧化氯或10~15 mg/L的生石灰或1~2 mg/L的聚维酮碘交替使用。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发现鱼病,及时治疗,治疗按NY5071标准规定执行。
2.3.5 成鱼的收获当大部分个体达到上市规格时,应捕大留小,及时上市。
10.3969/j.issn.1004-2091.2017.02.008
2016-08-17)
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项目(Y2013-27、D2015-15)
杨显祥(1980-),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产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E-mail:shanzhisong66@126.com
叶金明(1964-),男,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水产养殖和种苗繁育.E-mail:yzscyj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