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巍,温燕玲,安元银,莫显义,覃燕珊,罗伟,吴明军
(1.贵州省水产技术推广站,贵州 贵阳 550000;2.罗甸县渔业水产技术服务中心,贵州 罗甸 550100;3.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水产工作站,贵州 黔南 558000)
贵州罗甸县不投饵网箱生态养殖技术模式与典型案例
崔巍1,温燕玲1,安元银1,莫显义2,覃燕珊3,罗伟2,吴明军1
(1.贵州省水产技术推广站,贵州 贵阳 550000;2.罗甸县渔业水产技术服务中心,贵州 罗甸 550100;3.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水产工作站,贵州 黔南 558000)
网箱养鱼是贵州省渔业重要生产方式,对保障全省水产品市场供给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部分水域人工投饵网箱养殖过度发展,养殖产量上去了,但养殖水环境的“健康”状况却下来了,养殖水域富营养化程度明显,水质急剧下降,养殖鱼类发病率上升,病害种类增加,发展与环境之间矛盾凸显。因此,立足本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着力加强水产养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秉承生态发展理念是今后贵州省库区水产养殖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国家西电东送枢纽工程龙滩水电站的修建,贵州省罗甸县境内红水河水域面积扩大,在下闸蓄水后,龙滩水库罗甸县总水域面积达11.2万亩,可开展养殖水域面积7.2万亩。2007年龙滩库区蓄水后,几家养殖企业来到茂井镇八达村发展投饵性网箱养鱼,由于刚开始效益显著,附近移民也纷纷投入到这一行业。当时网箱发展全部为投饵性养殖,因此水体很快出现了富营养化,水质下降,养殖鱼类病害频发。为解决库区养殖发展与环境污染的这一矛盾,调优养殖结构,2008年起,贵州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全省主要水产养殖库区利用鲢鳙鱼的生物学特性,开展了不投饵网箱生态养殖试验,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水产养殖发展方式拉开了龙滩库区罗甸水域不投饵网箱生态养殖发展的序幕。
2.1 科学做好水域养殖容量评估,合理控制养殖面积
鲢鳙鱼为滤食性鱼类,以水中浮游生物为食物来源,浮游生物的种类及资源量决定着各水域滤食性鱼类养殖容量。据调查,龙滩水库的浮游植物63种,浮游动物48种。通过对罗甸县龙滩水库历史养殖资料和环境条件调查,建立以能量为基础的养殖容量模型,运用logistic方程和生态动力学模型等多种方法综合估算,龙滩水库贵州境内可设置不投饵网箱面积约270万m2。目前,罗甸县龙滩库区不投饵网箱养殖面积在100余万m2左右,因此不投饵网箱养殖还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2.2 选择合适的网箱设计及装配技术
2.2.1 箱体材料及规格大型不投饵生态网箱以钢管焊接作为框架,空油桶作浮力支撑,网箱框架四角下锚绳固定。网箱箱体深度达6 m,不投饵网箱采用浮动式封闭网箱体及敞口箱体,网箱箱口多为正方形。箱体规格以30 m×30 m×5 m为主,其他网箱规格有12 m×12 m×7 m、42 m×42 m×6 m和50 m×50 m×6 m等几种。其中有20 m×20 m×7 m规格的敞开式不投饵网箱通常与投饵网箱相组合,组成“一套四”的模式,即在四个规格为5 m×5 m×3 m的投饵网箱外套一个规格为12 m×12 m×7 m不投饵网箱。
2.2.2 网箱网目鱼种网箱网目规格在2~4 cm之间,成鱼网箱网目规格在6~8 cm之间,成鱼网箱网线粗度36纱以上。
2.2.3 网箱设置不投饵网箱设置排列采用“一”字形或箱体对角线相连的菱形排列,网箱组之间距离横向间隔距离不小于30 m,纵向间隔距离不小于50 m。选择砖、铁块作为沉子材料捆绑在箱体底部的钢绳上,使网箱固定成形,不受水流冲击变形。每组网箱两端或一端选择4~6个汽油桶作浮子,并用直径6 cm的钢管制成框架固定在一起,再用直径2 cm聚乙烯绳作锚绳,捆扎重1 000~1 500 kg的水泥砖或十字铁锚固定在水底,防止网箱移动。网箱设置的水域选择在非航运的主干流河道靠山坡一侧及两岸植被较丰富的库湾(汊)。
3.1 鱼种
3.1.1 鱼种培育技术一是选择天然水体较肥的水域安置鱼种网箱,以丰富的饵料生物为主要饵料来源,适当辅以灯光诱虫补饵;二是选择每尾体质量20~30 g的鲢、鳙鱼苗种培育至尾重400~600 g的大规格鱼种,再转入成鱼网箱养殖。
3.1.2 苗种入箱规格及放养密度水体中的浮游生物量种类、数量、大小决定着鲢、鳙鱼种的成活率及生长速度,因此要根据各水域浮游生物量的情况,确定鲢、鳙鱼苗入箱的不同规格、初始放养密度。规格每尾为20~30 g鲢鳙鱼苗种,入箱初始放养密度为100~200尾/m2。目前市场上对鳙鱼产品的需求量旺盛,所以可以适当多投放,鲢鱼苗与鳙鱼苗的比例选择1∶9或2∶8。
3.1.3 分级饲养技术鱼种培育时间分1年至1年半不等,此期间鱼类生长速度快,规格变化大。为了更有效地提高鱼种生长速度及质量,依据鱼种规格及时调整网目规格大小及放养密度,在整个鱼种培育期间,采用2~3次分规格分箱分级培育。随着鱼种规格增大,鱼种网箱网目规格由初始的1.5~2.0 cm增至3~4 cm。
3.1.4 适度的灯光诱虫补饵技术为加快鱼种生长,缩短培育期,在鱼种培育期间采用适度的灯光诱虫补充饵料技术,即在每个单口网箱上,安装1~4盏2 W节能诱虫灯,悬挂在网箱中央离水面10~15 cm的高处,夜晚可以吸引昆虫掉到网箱中,让鱼种摄食。采用灯光诱虫补饵方法可将苗种培育时间提前40~60 d。
3.2 成鱼放养技术
成鱼放养采用一次性放足鱼种量,控制合适的放养密度,完全依赖水域中浮游生物生活的技术路线,有条件提供电源的网箱,都采用灯光诱虫补饵。
3.2.1 鱼种入箱技术一是选择尾重400~600 g大规格健康无病的鲢、鳙鱼种作为成鱼网箱初始入箱鱼种,同一规格鱼种放入同一网箱;二是从异地调入的鱼种先用食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严格消毒后再放入网箱内;三是根据对库区水域浮游生物的调查,确定每平方米网箱放养大规格鱼种量在0.5~1.0 kg范围之间的放养密度,每平方米网箱放养鱼种数量在1.0~2.5尾之间,最高放养密度不超过3尾/m2;四是掌握好鱼种入箱时间,从外地购进的鱼种应在12月—翌年3月份入箱,本地网箱近距离投放时间不限;五是要求成鱼网箱网目大小在6~8 cm之间,新网箱在鱼种入箱前7 d放入水中浸泡,避免箱体擦伤鱼种。
3.2.2 日常管理工作做好网箱日常管理工作,是决定养殖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是经常下水检查网箱是否破损,及时修补网衣或更换网箱;二是定期检查箱内鱼类生长情况,发现鱼类生长明显较慢的网箱,及时移箱或分箱;三是在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季节,随时检查网箱支撑材料、绳索是否牢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四是检查网箱网眼是否有污物或附着藻类堵塞,影响水体交换,及时采用高压水枪冲洗。成鱼网箱按每个网箱混养20~50尾罗非鱼大规格鱼种,并及时清除箱体藻类等附着物。
4.1 经济效益
4.1.1 拓宽了库区移民的增收致富途径近年来,通过在龙滩库区推广不投饵网箱生态养殖,目前有效面积已达100余万m2,新增总产值4 619.4万元,新增总利润2 822.7万元,养殖户户均增收18.8万元。不投饵网箱生态养殖鲢、鳙鱼一般收益可达投入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经济效益显著,为当地移民找到了增收致富的良好途径。
4.1.2 提高了单位水体养殖效益在该库区采用的“一套四”生产模式,在投饵网箱外套一个不投饵大网箱放养鲢鳙鱼类,每100 m2水体增产鲢、鳙鱼500 kg,增收6 500元。
4.2 生态效益
鲢、鳙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通过滤食浮游生物可以从水体中带走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等物质,有利于减轻内源性污染,防止水体富营养化。通过实施不投饵网箱生态养殖,调整养殖结构,有效防止和减轻了龙滩库区罗甸水域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降低了养殖鱼类发病率,养殖鱼类病害大大减少。目前,整个龙滩水库网箱养殖面积在125万m2左右,其中不投饵网箱养殖面积100余万m2,投饵网箱仅占25万m2左右。
4.3 社会效益
该养殖方式简单易学,有利于库区移民就业。由于库区移民多为当地农民,文化程度低,无养殖经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抗风险能力差。不投饵网箱养殖简单易学,便于操作,技术难度不高,稍加培训指导,大部分移民就能从事该养殖行业,缓解了库区移民就业压力,帮助他们走上致富之路。
提高移民爱护、保护环境和健康养殖意识。通过开展不投饵网箱生态养殖,库区移民对投饵和不投饵网箱养殖模式有了新的认识,爱护、保护环境和健康养殖意识加强,同时得到库区各级政府的重视,受到广大库区农民的欢迎。
岑小堂,罗甸县龙坪镇人,为原红水河镇红河村小马场组移民。2011年,他卖掉出租车,带着仅有的8万多元钱来到库区发展不投饵网箱生态养鱼。最开始他只有2口网箱,获利后他又把所有的钱投入到不投饵网箱生态养鱼中,经过几年滚动发展,2015年,他已有20多口45 000 m2大型不投饵生态网箱,当年销售额达80多万元,成为罗甸县生态网箱养殖第一大户。预计2016年产值将超过150万元。
一是不投饵网箱生态养殖鲢、鳙鱼的整个生产过程不投饵,能将天然生物资源转化成优质水产品,减少对水体的污染,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是一种提质增效、健康可持续的渔业发展模式。二是养殖水域最好选在不受洪水冲击、足够水深、水面宽阔、不影响航道通行的水域。三是不投饵网箱生态养殖最终依靠的是水体天然饵料生物,因而要选择水体浮游生物量丰富,上游及周边无工业污染的水域,不能过度和无序发展。四是善于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和创新养殖模式,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养殖户发现在投饵性网箱采取“一套四”的养殖模式,既减少了吃食性鱼类的污染,又有利于滤食性鱼类生长,增加养殖效益,现在大部分投饵网箱养殖户都采用“一套四”的养殖模式。五是网箱在设置上尽量采取菱形“一”字设置方式,采用箱体对角线相连的菱形“一”字排列,要比箱体相邻的“一”字形排列方式增加网箱内外水体交换率约一倍,提高了网箱水体有效交换量,有利于鲢、鳙鱼生长。六是提升网箱设施装备水平,减少养殖风险和降低养殖成本,2011年以前,罗甸县龙滩库区生态网箱全部都是36~60 m2小型竹架网箱,由于竹子框架使用寿命一般不超过3年,且抵御风浪和洪水强度不够,抗风险能力弱,现在养殖户一般都用钢管焊接网箱,可以使用10年以上。七是根据水域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及分布特点,估算出不同水域的鲢、鳙养殖容量,确定放养鲢、鳙鱼种入箱规格及密度等不同养殖模式,确保养殖效益。八是完善服务体系,水产技术部门注重技术指导工作,组织人员外出参观学习、考察等多种方式,提升了示范户的技术水平,增强健康养殖意识,提高了水产品品质和养殖效益。
10.3969/j.issn.1004-2091.2017.02.002
201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