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威
古人好立碑,以为永垂不朽。碑者,悲也。起初,人死后下葬,按尊卑等级,在墓穴旁立两根或四根木柱,拴绳牵引棺椁落入墓穴,称“窆木”。木上刻字记述死者生平事迹,一同埋进墓中。后换作石柱,立在墓道口。这便是最早的碑。后来,泛滥化,无论悲喜,凡事都要立碑。秦始皇东游峄山,一帮书生为其在山石上铭刻功德,开了为活人立碑的先河。所以观今日神州大地,古迹遍地碑遍地。
唐代陆龟蒙有一篇《野庙碑》,说瓯越(浙江)一带,民间好事鬼神,山头水畔处处是神庙。庙里那些人为雕刻、供奉起来的神祇,外表威武果断、黝黑硕大的,就称将军;和气温顺、白皙年少的,就称某郎;外貌庄重而又威严的老妇人,就称姥;面色娇柔艳丽的,就称姑。随着岁月流逝,庙的规格越来越大,厅堂越来越宽敞,台阶越来越高,就连院子里的树,也长得茂密参天,遮阴蔽日,鸟儿筑巢其上。庙,变得庄严肃穆、阴森可怖,那些在庙前放牧的老人和孩子都心惊胆战。人们造出来的神,却把自己给吓唬住了,生老病死,都归因于神力所为。家家户户前来祭神,争先恐后,宰猪宰羊,家境再不济的,也杀鸡屠狗,宁可全家饿肚子,也不敢慢待了神。
这让人想起被神吞噬了的祥林嫂,怕死后被阎王分尸,把一年的工钱捐给土地庙,自己却在一个祝福之夜,冻死在了漫天风雪中。
立碑造神,是封建社会统治者笼络、控制人心的一种手段。那些想骑在老百姓脖子上的人,就是戴着官帽说着人话的神,他们极力塑造自己的威仪,皇宫、官衙建得像神庙,筑高墙以为威严,立石碑以为不朽。高墙大院建得越深,说明与百姓越是水火不相容。百姓若不群起扒掉这些高墙,还为其树碑立传、供奉不已的话,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