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说:“德性是一切人类价值的基础。”德性不仅保证着人类社会的温馨与和谐,而且是教育主体产生能动性的核心因素,是教育活动中最高精神的体现。
德性是人类选择活动的目标,也是人类选择活动的内在尺度,更是人类选择活动的结果。德性对于教育而言,既是一种理性的澄明,又是一种实践的智慧。它通过某种力量调节着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维持着教育过程的良性发展,承载着教育结果的理性逻辑。过一种有德性的教育生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回归教育本质的理性诉求。
有德性的教育生活务必是一种自由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德性的约束下自由地生活,感受精神自由的碰撞,在感受真、善、美中进行自由的心灵交流。在这种生活中更要满足教育主体的精神需要,让所有的教育参与者在实践过程中真正体会、领悟教育的意义,并将此内化为自己的內在品质,实现自己人格的完善、心灵的转向和能力的提升。
有德性的教育生活务必是一种有责任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中,德性的魅力在于履行教育职业中崇高的责任。教师的尊严首先出于一定的责任担当和价值承诺。责任是教师从教的意志道德力量之一,德性的责任力量使教师能够忠于自己的职业,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培养全面发展的有德之人,为教育发展、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有德性的教育生活务必是一种有信仰的生活。信仰不但是精神的依归与寄托,而且是知识的发源地,是我们行动的驱动器。有了信仰的教师往往能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展示出不可动摇的意志,从而把教育作为一种奋斗终生的事业。
德性的教育生活会指引我们走向幸福。这种幸福寓于灵魂之中,是金钱买不来的。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才是幸福的主导,在各种人的业绩中,没有一种能与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相比,在这些活动中,那享有幸福的生活,最为持久,也是最荣耀的。”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