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与措施

2017-03-02 01:09何玲玲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6期
关键词:分类指导职业生涯规划

何玲玲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更多的选择,除直接就业外,出国留学、国内升学、直接创业的比例日益增加。本文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选择多样性为基点,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类指导的原则进行分析,并依据现阶段我国国情和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适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类指导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分类指导 原则与措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挖掘自我,最大限度的开发自我、实现自我。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学职业生涯分类指导工作,可以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目标、职业发展方向提供更多的理论经验和实践策略。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类指导现状

随着国家针对大学毕业生择业、就业指导力度的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类指导已成为现阶段我国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事实上,通过调研和资料收集发现,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类指导现状令人担忧。[1]

1.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不断计划、修改、完成的过程。大学生从踏入大学校园那一刻开始就应该以平和的态度、成熟的思想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整合源于家人、朋友、老师的意见,合理定位,开启职业探索期。目前,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过于放纵自己,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或者将职业生涯规划简单等同于职业选择,对两者的辨别意识薄弱,缺乏选择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的前瞻性。[2]

2.欠缺针对性的自我认知能力

自我认知是要从个人能力、兴趣、个性、价值观等多方面挖掘、了解自我。整合相关资料发现,目前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缺乏,对个人潜能、自我竞争力定位模糊,主要表现在年级差异不显著和观念行为相悖两个方面。大学生涯的每一阶段,思想和意识都在不断变化和成熟,所以职业生涯规划也需随着具体情况不断修改和执行,而在这个阶段所接触到的个人社会地位、经济来源、工作发展力等因素也不断冲击着最原始的认知。[3]

3.社会环境认识过于务实化

对社会环境的认识主要指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社会岗位需求、国家宏微观政策的把握程度。大学生在这一模块缺乏对实事关注与了解的主动性,更多学生被家庭保护得太好,没有感受过当前就业潮的竞争和压力,在职业生涯规划与选择上缺乏话语主动权。除此之外,部分大学生将姿态放的太高,在挑选工作单位时存在追求实惠和功利化倾向,最终反倒两者相斥,导致学生不满足于单位企业文化、工作作风,企业不信任学生的素质和工作能力。[4]

4.缺乏专业化的规划指导教师

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分类指导老师应当具备较高的科研质量、谈吐技巧、实事应变能力,他既扮演专业的解疑人士,又是为学生指路的明灯。西方发达国家一直非常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大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以职业生涯指导为中心的就业指导系统;相比之下,我国学校鲜少有设立由专业教师组织成立的职业生涯规划分类指导中心,对大学生职业的指导更多是在学生即将离开学校步入社会时开启的临时的、紧急的就业座谈会。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从发展需要出发,正确认识自身条件和身边环境,综合利用兴趣、专业、特长、时机等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学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大学生应当在进校后与职业指导教师沟通联系,按照分类指导原则,尽早确立职业生涯初步目标。

1.以社会为导向,紧抓市场的需求线

择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受到社会的制约,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类指导需考虑社会就业形势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向的综合性多层次发展,进行学术和实践能力的塑造,都是以市场对人才需求这一动力为导向,将社会趋势作为培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承受挑战的现实性和可能性。适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更能夠应变企业岗位需求变化。

2.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指导的主动性

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决策能力,不愿意被动接受不喜欢的事物,所以教师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分类指导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需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要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有个人的独特优势,具有个人职业决策能力,教师在进行分类指导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与选择进行个性化方案提供,通过与学生之间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做具有动态性与发展性的指导论述。

3.以专业为基点,提升指导的系统性

每一专业都有自己特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大学四年的学习,对自己的专业和课程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对自己所占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更深层次的把握。教师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类指导应当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将专业与未来就业方向联系,进行具有逻辑性、系统化的引导,这样既可扬学生能力之所长,专业之所长,可也减轻学生未来工作跳行的“补课”负担。[5]

4.以兴趣为突破,塑造指导的个性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激发人学习的主动性,在工作中要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择己所利。教师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类指导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爱好进行职业的定向定点定位,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引导学生创意创新、不断进行自我充电、更新知识结构,开阔学生的新视野。立足于兴趣的引导,培养需求发展的适应性,呈现学生螺旋式自我增长。

三、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类指导体系的措施

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类指导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贯穿于一届学子的四年大学生活,不断累积的经验又作用于每届学子。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类指导体系要从内外入手,要统筹思想意识、进行分层规划、提升实践能力并建立专业化的指导中心。

1.引导学生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

当前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分类指导中普遍认为职业规划是毕业时或工作后才应该考虑的问题,然而生涯规划是一个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因此高校要不断强化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划入必修课程,将其作为就业指导课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持续的心理暗示,让学生按照自己初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累积经验、提高能力,为踏上工作岗位提前做足准备。

2.面对学生实施分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实施分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大学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选择模式,它根据学生自我认知情况和思维成熟度不断调整优化。分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指年级差异决策,及学生在专业指导老师的多元化辅导形式下逐级微调自己的计划并执行。具体表现为大一入校接受专业教师的引导,多加思考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准备;大二根据自身情况锁定职业生涯目标;大三进行查漏补缺,提升自我职业修养;大四做好从学生向职业者的角色的转变。

3.指引学生重塑正确的社会职业价值观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学习能力和执行能力都非常强,在大学四年期间,要不断的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提升自己的内涵和素质。首先,大学的时间更多是屬于个人的,所以要加强自己的时间观念,加强自身自律能力,合理安排时间做有意义的事;其次,要学会奋斗而不是享乐,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实战经验,为自己加铭牌;最后,端正态度,摆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把握工作的尺度,同时要克服专业驱动的就业观。

4.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类指导中心

高校从事职业生涯规划分类指导的主要瓶颈是生涯辅导教师数量较少且专业化程度不高。高校在建立结构合理并具有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分类指导中心时要注重两个方面问题,一方面是在改善现有师资队伍时可以采取引用相关领域的专家或者吸收资深的人力资源顾问;二是高校要高度重视并落实这一工作,并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以保证学生职业生涯分类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语

根据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在实施具体措施时应从学生自身和学校两个层面进行思考和探索。在学生层面,要加强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准确定位并为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在学校层面,需建立专业化的职业生涯指导队伍,根据社会发展方向和国家需要引导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定位。虽然目前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类指导的探索较少,但只要学生自身能够高度重视并切身执行,高校能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正确引导,相信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将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向欣.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8(5):39-43.

[2]娄任功,赵启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2(6):87-88.

[3]常万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0.

[4]高桂娟.从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教育转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8(1):134-135.

[5]高建华,杜学元.浅谈如何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9):116-118.

猜你喜欢
分类指导职业生涯规划
新课程背景下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研究
如何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多样化分类指导研究
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发挥的作用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背景下的高职新生适应力培养研究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