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加文
兴趣是一张高扬的风帆,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在讲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的。当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不但不会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而且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迅速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并因此产生进取精神。如果缺乏兴趣,就会把学习当作一种沉重而枯燥无味的负担,丧失学习的毅力和恒心。可见,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那如何培养学生兴趣?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以优美的语言艺术打动学生。
语文教师是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播者,其语言的基本功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就要先使学生对语文教师产生好感。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必须讲究自己的课堂语言艺术。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化并富有吸引力呢?我认为,第一,课堂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就是讲课时要表达科学、准确、简练、合乎逻辑。第二,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因为教师形象生动的比喻,风趣幽默的话语,传神动人的姿态,绘声绘色描绘,都可以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 在很大程度上感染学生,把课教得更活泼。教育家于漪老师就是这方面的楷模.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多向她学习.第三,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教育性,语文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当好“人师”,在课堂上不但要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自己的国家。因此,教学语言一定要有教育性,是学生通过健康的思想教育,达到心灵净化、人品美化、感情高尚化的境界。第四,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审美性、启发性,一个语文教师文雅的谈吐,丰富的表情,流利的普通话,上课时或慷慨陈词,或娓娓而谈,或言已尽而意无穷,都会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都会启发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 这种“亲其师”的感情一旦产生,“信其道”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二.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来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培养。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也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例如:在教四年級的《落花生》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实物展示、课件辅助或幻灯片教学的办法,让学生知道并体会花生的外表是不太好看的,但它很有用,因此我们做人也要象花生,要做对社会实实在在有用的人,不做只讲体面而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从而升华了课文的主题,达到了要学习的效果或目的。也可以让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进行比较,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教师要充分的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语文课的趣味性。
三.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从而达到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历程,师生互动的性质与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由一定的观念支配其教学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理解、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做出反应。学生的反应又进一步强化或者修正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所以,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强正效应,也可以加剧负效应。例如:“教师教学有热情、有方法-→学生学习主动、学习成绩提高-→教师更受鼓舞与鞭策、教学上更加精益求精。”这就是师生互动的正效应。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学习兴趣,保持求知欲。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不思进去的,需要严格的教诲才能启迪良知,那么权威性的师生关系是最为有效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性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去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性的师生关系无凝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天赋。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合作的师生关系
合作是师生关系就是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老师的意志。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伤害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引起儿童对老师的反感甚至恐惧,也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就意味着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而现在的教育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就是“使儿童乐于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儿童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是指师生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为如此。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五.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给以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设置一些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与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的保持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总之,语文学习,兴趣为先。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这样才能获得事半攻倍的效果。这样才能正真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就一定能使学生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更会让语文课教学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