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上路,总会遇到隆重的庆典

2017-03-02 23:16严维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学科学校教育

严维

[摘要]中国教育理论奠基人孔夫子提出,要愉快地学习。但在现实中,教育功利色彩是非常浓厚的,这让学生、教师、家长都很辛苦。什么是教育,到底需要做什么样的教育,文章试图从中找到一些答案。

[关键词]教育意义;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8-0135-02

一、教育的意义

教育的意义是双重的,一个是对个人的意义,一个是对社会的意义,教育是这两者的统一体。如果教育能够很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既能促进个人的成长,又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笔者认为这才是良好的教育。人类之所以重视教育,是希望以教育的方式塑造良好的人性与人格,同时帮助社会和谐发展。

例如,北京市实验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较好,该校的办学理念是打造“学生向往、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魅力校园,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魅力人”。校长与师生一起成长,打造“适普品牌模式”,提倡每一位学生都要有自己的特长,没有特长的学生建议不要发毕业。虽然该校以高考成绩出众而闻名,但这一点绝不影响该校对教育双重意义的理解和诠释。其校长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与感悟,在教育实践中分享他的幸福观、创新观和理想观,为广大师生提供宽广的舞台学习和锻炼,为学生未来的人生舞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又如,北京中关村一小教育孩子们“做最好的我”。“立足北京,辐射全国,走向世界”是该校的发展总目标。学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加个性特长提供发展空间,成立了100多个兴趣小组,开发了航模、舰模、车模、定向越野,机器人,计算机编程,数学思维训练、面塑、京剧、电子琴、健美操、篮球、排球、足球,跆拳道、围棋等特色课程,展示了学校对个人有意义,对社会的意义的教育。

实行教育创新的学校还有很多,此处无需一一列举。这些学校用行动诠释着自身对教育的理解,通过教育改变学生,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既促进个人的成长,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教育公平派生的问题

教育改革的一项基本原则是促进教育公平。当前,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而教育资源的配置总是“城市优先”,农村学生实际上无法接受好的教育,进而难以改变人生命运。

例如,北京中杉学校是一所双语国际化高品质全寄宿制学校,被誉为“京西中关村三小”。学生数320人,教师107人,每班30人左右,而当前一些二线城市的部分学校人数有10倍之多,配备的教师数量却与此相等,大班额的教学让教师叫苦不迭,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较大差别。校园环境就更不用说了,亦是天壤之别。

教育家孔子开创了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教育公平,推行平民教育。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不看学生的尊卑贫富,孔子都愿意给予教诲,事实上孔门大多数弟子出身贫寒。笔者认为,诸多教育问题无非出在两方面,一是教育公平,二是教育品质。教育公平是让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教育品质是让受教育的人得到优质的教育。当前,教育差异主要表现在东西部、城乡之间,同一个城市不同学校之间,等等。城市和农村不论在教育公平上还是教育质量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并且这种差距还在扩大。

这些年,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但仍然无法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据了解,教育经费的投入方向不均衡,对高等教育投入多,对基础教育投入少;对城市投入多,对农村投入少。此外,学校获得教育经费后,把校园建设得很漂亮,很气派,但没有灵魂。笔者认为,教育经费首先应该投入到教师身上,让教师生活有保障,使教师真正成为受人礼遇的职业:其次要把经费投入到图书馆、实验室的建设上,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探索真理的精神。

三、学校文化決定教育的高度

当前,好多学校同质化现象严重,除了校名和所在地不同之外,没有各自的特色和个性。在学校里面,一切围绕考试,分数是最高标准。笔者认为,最好的教育应该是特色教育,是让每个学生成为获得发展;真正的学校要有自己的愿景和独特的价值观,建筑景观与众不同,课程也要与众不同。但是,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是标准化的,从中小学到大学,都用相同的考评体系来评价学校。以考试分数、升学率、招生规模等指标评价学校,造成“千校一面”的现象。

现任清华附小党支书记、校长的窦桂梅女士是一位极具思想的教育家,她一直从事小学语文研究,参加各级各类语文课赛事讲课到今天。即使当上校领导,也没有放弃小语研究。为了讲一节课,要将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融入语文课,并亲自试讲。

“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是清华附小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还根据实际提出了“十个一”的目标:一流好人格、一身好体魄、一生好习惯、一个好兴趣、一种好思维、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一项好才艺、一门好外语。前“五个一”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目标;后“五个一”中,不同的学生可以有所侧重,是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并允许学生自我设定特殊的发展目标。同时,还提出了“1+x”课堂整合措施。就是一堂课上呈现多门学科的综合课程结构,共同达成学校“十个一”的培养目标。

学校根据学科特点,将原有国家课程中的各个学科分类整合,形成四大门类,即“品德与健康、语言与阅读、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品德与健康:整合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体育、健康教育,强调这几门学科教学的目的,不是习得多少知识、训练多少技能,而是共同提升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健康水平。语言与阅读:整合语文与英语,强调语言类学科要以阅读带动言语的习得。突出母语与英语的双语阅读。尤其加大阅读量,努力创造最宜读的书香校园。科学与技术:整合数学、科学、信息、综合实践,重点体现这一类学科在实践、创新方面优势。艺术与审美:整合美术、音乐、书法,强调这一类学科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审美品位。为了适应整合、改革后的课程内容,学校在保证课时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将原来固定的每节课?407分钟变为长短不一的大、小课时。调整后的大课时35分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小课时”10或15分钟,如每天清晨10分钟的晨诵。每天中午15分钟的习字等。使这些零散的时间也能够作用于学生发展。“大课间”507分钟,每天上下午各一次,集中时间供学生加餐,做眼操,开展各种体育健身活动等。这样根据学科与教学内容的不同,长短课时交错,张弛有度,时间安排趋于合理,学生学习也觉得更轻松。

总有一些东西,我们想拥有;总有一些理想,我们想实现。想达到这些目标,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坚持。或许最后,很有可能没有实现。但最终,我们在失去“这”的同时,可能就意外地拥有了“那”。只要上路,总会遇到隆重的庆典。

(编辑:易继斌)

猜你喜欢
学科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学科新书导览】
题解教育『三问』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超学科”来啦
学校推介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