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倩
摘 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从过去单纯的职业指导到现在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成为高校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职业规划意识和正确就业观念的重要载体。但该门课程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今后可从师资队伍、教学方式、隐性课程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职业发展;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B
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开设背景
该课程是为了适应高校毕业生面临的严峻就业压力而开设,实现对大学生的学业选择、职业规划和就业问题的合理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规划意识和正确的就业理念,循序渐进地提升职业能力,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从国家层面来看,2007年,国务院国办发〔2007〕26 号文件提出“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2012 年,教育部在《关于做好 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2〕11号文件)中,要求有关高校“加快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就业指导课程质量和咨询指导水平”“高校要加快建立职业发展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咨询指导”。
从高校角度来看,就业制度改革提出毕业生就业由传统的“统包统分”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一方面,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双向选择”。高校培养出的学生能否充分就业,用人单位对学生评价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的优劣情况。另一方面,毕业生“自主择业”涉及毕业生自我认知、目标设立全过程,它给毕业生带来了诸多困扰。如何迎接这种挑战,关键在于高校要参与到毕业生择业的全过程,帮助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扰,提高就业质量。
目前,大部分高校已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一般为24-36个学时。山东中医药大学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为依托,每学年32学时,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各占一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向大一学生介绍职业发展方向, 引起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向大三学生开设,指导毕业生解决就业困难,使毕业生能够积极充分就业。将学生生涯辅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满足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将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贯穿学生自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
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1.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规划职业生涯
该课程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自我,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尝试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大学生结合所学专业,探索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确定合理的职业目标和规划。
2.有利于帮助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自身定位不明确,对薪水、工作環境等定位过高,忽视了高级岗位的高标准、严要求。因此,要顺利实现就业,转变就业观念十分重要。
3.促进毕业生掌握就业所需综合能力
就业指导课程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情景模拟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就业手段,求职礼仪,面试技巧等。同时,还可以学习就业程序和法规,保护自身权益。通过开设指导课程,随时掌握社会需要、知识结构的变化,对学生进行因地制宜的教学安排,使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好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为学校打造品牌效应,形成良性循环。
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现状与思考
1.师资队伍不稳定,师资水平有待提升
指导教师一般由学生工作人员兼职担任,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例,多数由团总支书记、学生辅导员担任,这支队伍人员流动较为频繁,职业指导经验尚浅。
根据教育部教学〔2012〕11 号文件“加强队伍建设和条件保障”“各地各高校要将就业指导教师纳入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范畴统筹考虑,建立和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聘任、培养、使用、考核和激励制度”的要求,学校层面要从制度上规范,从职称评定具体办法上保障任课教师的切身利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管理队伍比较年轻,可多提供相关专业培训的机会,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除了以学生管理人员为主导外,还可通过专、兼、聘等多种方式,吸纳水平高、经验足的不同专业背景教师,从宏观角度把握不同专业和学科发展脉络,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具体指导,甚至邀请校外专家、成功校友来校进行案例教学,提升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打造一支稳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
2.课程理论基础和创新形式薄弱, 需进一步提高课程实效性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但课程内容多停留在理论讲解、就业政策宣传或事务性工作上。山东中医药大学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两门课程,理论实践学时各占一半比例,但目前学生自行实践的多,老师跟踪指导的少,学生毕业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有欠缺。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关系到每个学生的职业前景,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普遍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除了理论讲授外,注重运用课堂活动、分组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
活跃第二课堂,加强隐性课程建设。一方面举办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寓教于乐,以赛代练。本校已成功举办了六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八届简历制作大赛、十届模拟求职大赛等。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研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或合作开展,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创新创业的基本素养。
3.对课程认识不足,需调动有效资源,实现全员化参与
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证,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和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和家长虽然十分关心就业去向的问题,但很少落实在行动上。学生应充分认识开展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积极主动地参与职业指导实践活动,家长要有主动配合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意识。
另外,也应把求职者就业与用人单位用工有机结合起来。目前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很多都是打零工,这些实践活动往往缺乏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学校可以尝试“校企合作”,学生定期在企业进行培训的同时,又得到了专业性的职业实践。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以生涯教育为突破口,以学生成才为目标,以课程化为手段,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拓展一切有利资源,深入推进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的全员化参与格局。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吕丽红.试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2).
[3]屈婧婧,宋 佳,魏 星,等.新形势下普通高校职业指导的开展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