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2017-03-02 19:41谢小彬
考试周刊 2017年105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习惯幼儿

摘 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关照幼儿积极情感体验,把幼儿的生活习惯培养的更加良好,使得幼儿的成长过程是在非常真实的情景中,根据幼儿实际的生活场景来创造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情境。

关键词:情感体验;幼儿;习惯

一、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基本的生活规范,助幼儿产生胜任感

经验告诉我们:“会自理的孩子是做出来的,不会自理的孩子是宠出来的”。这句话中的“做”,是指让幼儿自己去做,不要总是包办和代替他们去做,也不要总是怕他们做不好或者不会做,这样反而是对幼儿自主发展权利的一种剥夺,会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反作用,导致他们不够勇敢,并且依赖性强。班上有些孩子进餐要老师喂食、吃蛋不会剥壳等,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去挑战,如: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进餐的同伴,助推幼儿创设符合意愿与需要的进餐环境,与幼儿一起布置,在美好的进餐环境下,幼儿可以获得情感体验;我们开展评选“魔力小勺”活动,让孩子携带自己心爱的勺子到幼儿园,教师可以借助用餐时间通过“魔力小勺”这个情景活动积极鼓励幼儿培养动手能力,养成良好进餐习惯,整个过程中,幼儿尽管不会直接接触用餐规则,然而在整个游戏情境当中其实已经自然而然地参与了用餐规则的执行,明确了小勺要成為“魔力小勺”,就应当在规定的时间进餐;在帮厨活动中学习剥蛋、剪葱根、摘豆角、洗瓜果、捣花生……;自己设计画出洗手流程图。

凭借重复训练,使孩子快速形成良好习惯。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是从陌生到熟悉然后再到自由化的形成过程,要想顺利完成整个工作,就必须要强化训练,并注重幼儿能力培养。对于那些控制力以及记忆力都相对薄弱的幼儿来讲,重复训练非常必要。例如,一些幼儿玩完玩具之后,不能够养成自觉将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鼓励幼儿或者是提醒幼儿养成将玩具及时放回玩具柜的习惯。

通过良好的行为反复训练来强化教育幼儿,一个人不可能突然形成优秀的行为习惯,都是由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然后再到自由化,达到这一过程最终效果之前,肯定是需要反复训练,逐步加强,尤其是有一些幼儿,他们的记忆能力和控制能力相对来说较弱,所以更加需要进行重复训练。

接下来,幼儿不会再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其次是孩子的自我照顾能力的提高,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自信心也会增强,也初步形成了独立意识。

二、 在游戏活动中,拓展良好习惯的经验,助幼儿产生成就感

克鲁普斯卡娅曾精辟地说过:“游戏对于学前儿童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游戏对于他们是学习,游戏对于他们是劳动,游戏对于他们是重要的教育形式。”通过游戏来进行教育,会使幼儿更加容易进入角色,从而容易接受教育。在游戏过程中,有时候消极的情绪可以得到缓解,转变为积极的情绪,使得幼儿更加愉悦和舒适,从而更加丰富自己的情感,这也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

游戏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孩子充分拓展想象力,从事各种喜欢的活动,发泄自己的情绪,得到心理满足,产生积极愉悦的心情。如“小吃一条街”游戏,兴兴在游戏中想当煎薯饼的“厨师”,而被红红抢先了,因而一个人偷偷地在哭泣。老师觉察后,先是稳定她的情绪,让她说出是因为什么不开心,继而帮她剖析自己的情感,让她了解碰到事情生气、哭是无用的,并指导她战胜不良的情绪,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娃娃家,开展游戏活动《我自己来》,与幼儿一起设计布置娃娃家,并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娃娃衣服与鞋子等,使孩子在整个游戏活动中学会穿鞋子以及扣纽扣。此外,我们还可以将雪碧饮料空瓶作为娃娃,鼓励孩子用勺子给娃娃喂食物,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为了锻炼孩子的肌肉群,可以教孩子绕毛线团等,增强动手能力,使孩子在游戏中学到更多的东西,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对于家中的玩具也可以做到充分利用,将其集中起来,开一个玩具商店,让孩子还玩具买与卖之间,养成整理玩具的良好习惯。

通过平时生活中的各种活动、集体活动、故事、歌曲等这些儿童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现出一些事实比如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帮助,而不良习惯会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来达到让幼儿了解这些的目的。有些生活中的事情可以用图片和照片来展示,更加直观,举例说明,让孩子了解饭前和便后的洗手习惯,吃生的水果要洗干净,如若不然,吃了不干净的水果容易生病不舒服。由此来让幼儿知道需要注意生活中的卫生习惯,也进一步明白我们每个人需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原因,这样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良好生活习惯了。

儿童在游戏中轻松自如的感觉,健康的态度、行为、习惯以及对身心的愉悦,更好地适应现实环境,同时我们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潜力,分析和评价,从而提高自我控制力差的孩子逐步实现自我控制,从无意识体验转变为有意识体验,进一步建立和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 在家园共育中,强化互助的生活态度,助幼儿产生幸福感

在家庭生活中,如果可以给幼儿分配部分合理的家务,会对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帮助幼儿提高意识,了解到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使自身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日常生活中,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具体来说,幼儿教师首先应鼓励幼儿把幼儿园的生活习惯带入家庭,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

做父母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教师也要对幼儿的努力和成长及时地予以回应,如:评选“爸爸妈妈的小帮手”“互助小能手”等形式,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被赞赏的快乐。

总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求幼儿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培养其较强的生活能力,家长需要将这项工程作为教育重点对待,真正落实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回归生活,在充分考虑孩子情感需求的基础上,主动教育孩子。此外,我们应倡导幼儿在生活习惯养成的整个过程中获得更强的情感体验,使幼儿感受到亲切,促进幼儿习惯的养成,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琪.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1:187-188.

[2]郝志敏.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思考[J].才智,2015,02:143.

[3]罗世兰,王智,张大均等.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7,04:56-63.

作者简介:谢小彬,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习惯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上课好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