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

2017-03-02 18:14蒋学印
考试周刊 2017年105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策略课堂

摘 要:新课标要求,解决问题教学要注重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养成主动探究、自觉检验、自我反思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关键词:解决问题;课堂;策略

在以往的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用文字、语言、图形叙述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运用运算求出未知数量。然而现在的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题材选择更加开放,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表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

那么我们一线教师如何从传统的教学转变到新课程下的解决问题教学,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准确把握?如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 问题呈现

问题呈现要联系生活,带有趣味性,并且要生动形象,不能简单的读题,要让数学信息有利于学生理解,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

1. 问题呈现生活化

数学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教师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联系生活中的数学实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知数学的价值。如2个书架一共放了224本书,每个书架4层,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这是连除实际问题,思考起来比较抽象,如何呈现贴近实际呢?我让学生看一看我们教室前后正好有各有一个4层的书架,小组交流合作,怎样算出每层放的本数,有的学生数出每个书架112本,也能数出每一层的本数。这样,学生利用现有的生活实例,探究出计算的方法:224÷2÷4。

2. 问题呈现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呈现如果很有趣味性,会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策略》例1,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桃树和梨樹一共多少棵?在教学这个例题时,我把孩子们带到学校的桃树林和李树林里,孩子们顿时沸腾了,让他们数一数有多少棵桃树和李树,怎样快速的数出?在小组里讨论,结合课本总结,结果学生全部领会,教学效果非常好。

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我们对问题呈现还可以做一些改变,改变纯文字化的表述模式,可以将对话、表演等引进解决问题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3. 问题呈现形象化

运用实物(挂图)等把学生引入具体情景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让学生动手操作创设情境,如动手制作卡片,各种几何图形等,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概括而来,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不但能掌握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

二、 问题解决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上,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就是非常好的尝试。

1. 突出主体

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理解问题,自己选择解题方法,尝试解题方法。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策略》练一练,6本新华字典摞在一起168毫米,15本这样的字典摞在一起高多少毫米?一摞高度是504毫米,有多少本字典呢?师:你打算怎样解决呢?我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并且指名板演,接着学生小组内交流:这里每一步各是算什么?前两步为什么用除法算?也可以同学之间拿出自己的新华字典具体测量一下,让学生说出不同的策略。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策略,分享同学的成果,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养成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是把课堂留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2. 突出主导

教师在对例题信息进行分析后,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方法。如果教师预设的最佳解决方法学生没能展示出来,那么就不能盲目的探究,教师要适当地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一个问题有许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以解决,喜欢的方法不一定就简便。

课堂教学活动既要开放,同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策略还要重点提炼,让学生真正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灵活运用策略加深对解决问题的认识。教师引导提炼是教学的宝贵经验。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灵活运用的方法,通过提炼,进一步让学生知道解决问题需要经历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和检验这四个步骤,通过提炼,进一步让学生掌握了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让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把有联系的条件对应排列、整理。

3. 重视内需

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合作的让学生合作,需要学生操作的让学生操作,突出学生学习形式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内在需求。不要为了让学生建立一种概念的表象,让学生被动参与一些操作,而是要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选择性的让学生操作、讨论、探究。如先求一个单位数量(归一问题)或总数量(归总问题),再求问题结果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还要引导学生直接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数量之间不同的联系,突出两类问题数量不同联系,体会新问题与原来问题的差异,从而感受这类问题的不同特点和解题思路、方法,从而使内容得到拓展,解题能力得到提高。

4. 总结反思

适时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人们长期以来解题实践的经验总结,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按一定的步骤去解决问题,不仅有助于提高解题效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提高思维能力。如“整理条件和问题→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反思”的过程。及时反思,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促使他们在关注解决问题结果的同时,更多地关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要让学生在完成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分析数量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说说自己有哪些体会和收获,帮助他们从不同的的角度梳理解决问题的经验,提升对解决问题的认识,感受学习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健华.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初探[J].学苑教育,2011(12).

[2]姜毅.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完善对策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5(03).

[3]徐俊岗.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3).

[4]郭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3).

[5]杨春林.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12).

作者简介:蒋学印,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大兴小学。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策略课堂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甜蜜的烘焙课堂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美在课堂花开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我说你做讲策略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