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3-02 18:14季金斌
考试周刊 2017年105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中数学应用

摘 要: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学习认知、探究研析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将分层教学策略渗透和融入进课堂教学之中。分层教学模式,以其实施方式和形式的开放性、全面性以及实效性,成为达成“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本文作者从三个方面对高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实施做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课堂讲解;应用;全面进步

十指有长短。作为课堂参与的重要个体,学生也不例外,同样存在认知、探究能力方面的差距,这一现象客观存在,也必然要求教师予以有效解决。高中生经历一定阶段的学习实践、发展进步,其个体之间的学习能力素养等方面差距更为明显,两极分化的现象更为显著。让全体学生共同成长进步,让所有学生都能发展提升,是每一个教学工作者必须肩负的重要使命和探究的教学课题。笔者研析新课改纲要发现,学生共同进步,已成为课堂有效教学的必备要义和应有之义。分层教学以其实施方式和形式的开放性、全面性以及针对性,在达成“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目标上具有特殊、积极的功效。本人现在此就高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实施,从以下三方面予以简单议论。

一、 设置难易明显的目标要求面向学生

目标决定思路,要求决定路数。不同的学生对象,其认知能力和探究能力等方面也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高中数学教师在学习要求设置时,不能与他们的学习情况相脱离,不经研析调研就随意的提出需要学生努力的方向和要求,而要紧扣课堂教学,将目光面向所有的学生、特别是后劲的学生,统筹提出学与教的任务要求,实现各类高中生群体在科学目标定位下深入前行。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开展分层教学,必须始终关注和紧扣学生主体间的差异特点和实际,根据各个类型高中生学习的情况和情形,因生而异,分列展示出学习的要求和一定难度的目标,使各个类型的高中生群体都找到各自努力和前行的路径和方向。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所设置的学习要求,要体现由易到难的变化过程,防止出现片面化的现象,导致出现两极分化问题发生。如“向量的数量积”讲解时,高中数学教师从提升学习主体能动意识角度出发,为了达到教会高中生认知和创造的能力水平,以及形成良好的应用数学意识,在该节课预设环节,针对当前高中生在现阶段学习认知中的具体情况,以及以往教学的经验体会,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将目光投向了所有类型的学生,分别设置了“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重要性质及运算律”、“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感受向量的应用,体会解题的乐趣”等难易程度递进的认知探求目标要求,展示给高中生学习群体,让各类型的高中生都有位置、有目标,在梯次上升的目标要求中,逐步实现高中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共同发展。

二、 开展有的放矢的案例讲解面向学生

在所有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案例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也最为变化的重要因素,也是不断需要探索研究的重要对象。但笔者发现,少部分高中数学教师案例讲解存在“忽视学生”的现象,经常有设置问题较为复杂或较为简单的现象,同时各个类型难以获得充分的亲身探索时机,导致高中生个体之间的解题能力差距越来越显著。众所周知,学生在案例这一重要阶梯上数学技能得到培养,素养品质得到提升,案例教学是课堂常用教学方式,因此面向全体学生是根本要求。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讲解案例,要将全体学生纳入其中,既要利用案例解析要求的难易性,为他们提供实践的有效载体;又要利用案例讲解的实践性,为他们提供充分解析的有效时机,通过不同解题要求的感知、分析、判断等活动,推动高中生解题的技能和素养在各自基础上,得到切实的训练和提升。如“三角函数的应用”案例课教学中,教师对原先的教学案例予以加工和变化,通过一题多问的形式,向高中生提出“记函数f(x)=5sink5x-π3(k≠0)。

(1)写出f(x)的最大值M,最小值m,最小正周期T;(2)试求正整数k的最小值,使得当自变量x在任意两相邻整数间(包括整数本身)变化时,函数f(x)至少有一个值是M,一个值是m”包含多个解题要求案例,组织各个类型的高中生,要求他们从易到难次序,开展该案例的思考分析活动,并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探讨实践活动,同时,教师引导和鼓励中下等学生“跳起来摘桃子”,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分别获得了“

(1)M=5,m=-5,T=2πk5=10π|k|.

(2)由题意知f(x)在相邻两整数之间(包括整数本身)至少有一个M和一个m,∴最小正周期T≤1,则10π|k|≤1,∴|k≥10π,又k为正整数,∴正整数k的最小值为32”。各类型高中生群体在教师分层训练的问题教学中,各自都获得了长足的解析问题训练机会,其思考分析能力也在相互帮助、共同互动的基础上得到显著提升和进步,较好的达到了推动不同类型学生在不同基础上的同步进步目标。

三、 实施因材施教的评讲教学面向学生

一概而论,全面评判,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师课堂评讲经常存在的不良现象之一。教育学认为,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更需要关注中下等“弱势群体”,通过教师的因材施教、分层讲评,实现共同前进的目标。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开展课堂评讲活动,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结合他们的学习新知、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后进类型高中生学习的缺陷和不足,尽量运用肯定、正面的评判语言,开展科学、中肯的评讲活动,既保护后进学生的自尊心,又提供针对性的指点参考,促进不同类型高中生在分层评判的教学进程中得以充分发展和提升。

以上是本人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的点滴认知和感触,还有许多不妥之处,请同仁予以指点,并为分层教学的科学精当实施,提供指导性参考性意见和建议,共同实现教与学的共同进步,生与生的互融共进愿景。

参考文献:

[1]許成芝.浅谈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的实施运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2).

[2]赵玉珍.论尊重学生差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5(07).

[3]苏洪兰.高中数学教学“防滑”现象推动全体进步之微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2).

作者简介:季金斌,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高中数学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