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追问式”复习教学策略

2017-03-02 01:45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隐性染色体遗传

(永定县第一中学,福建龙岩364100)

探讨“追问式”复习教学策略

邱家奎

(永定县第一中学,福建龙岩364100)

以遗传规律复习教学为例,阐述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追问的“引”及问题串,实施“追问式”复习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与应用重要概念,提高思维能力、探究能力。

追问;复习教学;生物教学

在高三生物学复习教学中应用“追问式”教学策略,可避免简单地重复已有知识的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深刻理解概念、形成概念体系。“追问”顾名思义是追根究底地问,是针对学生回答中隐藏的问题,进行深度提问。[1]“追问式”复习教学策略既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又紧扣所复习的核心概念,通过“问中之问”,形成以问代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知识的再生与拓展。现以遗传规律复习教学为例,阐述“追问式”复习教学策略在高三生物学二轮复习中的应用。

一、“追问式”复习教学策略的实例

1.以摩尔根实验引出“问中之问”

摩尔根将一只罕见的白眼雄果蝇和一只红眼正常雌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如图1)。

图1 摩尔根杂交实验图解

2.探究性状的显隐性

教师提问:根据图1你能判断性状显隐性吗?

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作出回答:①通过相对性状亲本相交,只表现一种性状,该性状即为显性性状。

②相同性状亲本相交,若出现性状分离,该性状即为显性性状,否则该性状即为隐性性状。

由于学生回答不够严谨,教师对学生的答案①进行追问:相对性状两个亲本相交,只表现一种性状,该性状一定是显性性状吗?例如,一只有角牛与一只无角牛交配,生下一只无角牛,有角就是显性,无角就是隐性吗?

学生利用遗传图解分析:Aa×aa→Aa、aa,仅生一只,当然有可能是aa,明显它是隐性的。

教师继续追问:如何确定性状的显隐性?

学生讨论后回答:应选用相对性状纯合亲本相交,或即使未知亲本是否纯合,但如果后代数量足够多,只表现一种性状,也可判断该性状为显性性状。

教师再追问:相对性状亲本相交,后代两种性状都出现就一定不能判断显隐性吗?相同性状相交没有出现性状分离,该性状一定就是隐性性状吗?在自然种群中如何确定某一性状的显隐性?

通过逐步深入地追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与应用遗传规律。

3.探究基因和性状的关系

学生根据资料分析得出果蝇红眼与白眼的性状遗传符合分离定律3:1的分离比,可见该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教师提出疑问:每对性状都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吗?

学生思考讨论,师生共同列举多因一效现象的实例。

教师追问:如何判断某对性状是由几对基因控制?如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 B C……)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2个纯合白花品系杂交,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2。根据杂交结果分析,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至少受几对等位基因的控制?

图2 某植物花色遗传图解

学生讨论、分析:根据题意,甲、乙纯合白花相交,F1全为红花,说明甲、乙各对基因得到显隐互补,该性状不管由多少对基因共同控制,互补的每一对基因的显性比都是3/4,n对基因控制表现红花性状的比例就是3/4的n次方,题中红花:白花=81:175,红花占总数的81/256=(3/4)4,即该植物的花色至少受4对等位基因的控制。

4.探究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

根据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F2中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一半红眼,一半白眼,说明后代中雌雄性状有别,可知该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是伴性遗传。

教师设问:与性别有关的遗传,就一定是伴性遗传吗?并列举实例:绵羊的有角和无角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基因H为显性,无角基因h为隐性,在杂合体(Hh)中,公羊表现为有角,母羊则无角,现有基因型为Hh的雌雄绵羊相交,后代中雄绵羊表现型为,雌绵羊表现型为。

指导学生分析,得出:后代雄绵羊有角,无角=3:1;雌绵羊有角,无角=1:3。明显雌雄性状有别。

教师追问:那么该对性状的遗传是否是伴性遗传呢?

学生讨论并联系伴性遗传概念分析,得出: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控制的性状与性别有关,才是伴性遗传。而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不是伴性遗传,只是表现型受性别影响。

教师进行追问:如何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

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写出伴X遗传的六种杂交方式遗传图解,通过图解分析其中有四种杂交组合的子代中雌、雄个体性状相同,只有2种杂交组合(XaXa× XAY→XAXa Xa Y;XAXa×XAY→XAXa XAXa XAY)的子代雌、雄个体,性状发生不同,该组合就是判断常染色或伴X染色体遗传的杂交组合。

教师指出伴X遗传是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由于雌、雄个体性染色体组成不同,所以出现遗传性别上的差异。教师进一步追问:但X和Y染色体结构中还有同源区段,如果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该遗传有性别差异吗?引导学生深入辨析基因在常染色体与XY同源区段、X染色体及XY同源区段时的遗传特点,促进学生全面认识遗传规律。

二、应用“追问式”复习教学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1.追问要有准确的“标”

应依据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制定复习课教学目标,避免追问偏离教学目标,在某一个问题上纠缠或者拓展过多。[2]具体追问的问题主要源自高考经典题或变式。应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思维不全面时或有必要拓展延伸时进行追问。[3]只有紧扣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学习的关键点、疑难点,适时追问,这种“问中之问”才能达到二轮复习查缺补漏,巩固重要概念,突破学习难点,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探究能力等作用。

2.追问要有恰当的“引”

“引”是追问的问题源头,一般是学生已学的知识、生物科学史或实验材料等,如上述实例中的摩尔根实验。“引”有利于设计环环相扣、逐步深入的问题串,避免随意、“生搬硬套”地设问。例如洋葱是“实验材料选择”专项复习的“引”,因为洋葱是常见的生物学实验材料,其鳞片叶虽名为“叶”,却是变态叶,且细胞高度分化,不分裂,无叶绿体等,不能用于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所以复习“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细胞的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等实验时,可利用洋葱为“引”,开展实验材料选择的追问式复习。

3.追问要有层次性

“追问式”复习策略旨在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因此设问语言要精练,问题的难度由低到高,要有层次性、开放性和思考性;提问时要注意充分预设与随机应变相结合;提问后要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形成“提问——思考——再问——再思考、探究——归纳总结”等复习教学过程。

总之,“追问式”复习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以及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使得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地探究中,有利于教师教研水平和学生学习水平的共同发展。

[1]王秀君.有效追问,成就课堂精彩瞬间[J].课程教育研究,2012(4).

[2]蔡京玉.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3]浦叙德.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追问及时机[J].中学数学教育,2011(5).

(责任编辑:陈欣)

猜你喜欢
隐性染色体遗传
非遗传承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多一条X染色体,寿命会更长
为什么男性要有一条X染色体?
能忍的人寿命长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