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临汾市为例*

2017-03-02 07:38:18李晋玲宋嘉瑄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临汾市城镇化率城镇化

李晋玲,宋嘉瑄

(山西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中小城市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临汾市为例*

李晋玲,宋嘉瑄

(山西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中小城市是城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总体城镇化质量较低。文章以临汾市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人均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林牧副渔总产值、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城乡收入比、进出口总额、邮电业务量、第三产业产值比10个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影响临汾市城镇发展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和配套服务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要推动临汾市城镇化稳定快速发展,就必须尽快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同时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配套服务水平,重视城镇化的质量,注重内涵式城镇化发展。

中小城市;城镇化;影响因素;临汾市

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通常我们采用城镇化率来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即用该地区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水平在我国得到了快速提升,短短三十几年城镇化率便从1980年的19.5%发展到2015年的56.1%,年均增长 1.04个百分点。根据《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8》中分析可得知,世界城镇化平均增长速度为年均0.5个百分点,我国在2015年已经达到这一速度的两倍*① 2015年9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8》。。但城镇化较快速的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指出:“若延续过去传统粗放的城镇化模式,会带来产业升级缓慢、资源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增多等诸多风险,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进而影响现代化进程。由此可见,随着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城镇化必须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对影响和制约城镇化发展的因素做了研究。其中,多数学者认为,影响城镇化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例如吴江、申丽娟、张贺龙等认为,中国当前的城镇化水平是滞后的, 并且主要表现为滞后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所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力[1]。Huff和Angeles通过对东南亚国家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计量分析得出,全球化的因素如经济体的工业产出和国际运输成本比国内因素如总人口、人均GDP、土地面积和政府支出更能有效地促进城镇化发展[2]。而苏素、贺娅萍认为,着力推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具体政策中,应该充分考虑产业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因素, 努力在优化产业结构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经济增长对城镇化的促进效用[3]。朱吉玉、朱丹总结了国外城镇化发展的失败教训,归纳出要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结合本国国情、注重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在第三产业基础上发展城镇化的经验[4]。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制度等因素对城镇化的发展也存在影响。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中小城市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而我国中小城市数量众多,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城镇化率普遍较低,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工业、农业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加速中小城市城镇化发展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意义重大。本文以山西省临汾市为例,基于研究其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找到问题所在,以提高城镇化质量,健全我国城镇化体系。

一、临汾市城镇化发展概况

临汾市总面积20275平方公里,约占山西省总面积的13%。截至2015年底,总人口为443.6万,人口密度为218人/平方公里。改革开放以来,临汾市的经济得到快速增长,城镇化水平也大幅度提高。2000年底“撤地建市”后,临汾地区变成了临汾市,虽然撤并了一部分城镇,使得城镇数量有所减少,但是城镇的规模却不断变大,城镇化水平得到较快的提升,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均住宅、公园绿地面积及污水处理率大幅增加与增高。2012年,临汾市为着力打造全省转型跨越先行先试示范区,开始实施“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战略。项目建成后,区域内将集中全市城镇人口的60%以上、财政收入和经济总量的70%以上,呈现出“沿汾崛起、两翼齐飞”的新格局。2014年,临汾主要县市分别制定了“百里汾河城镇带建设”实施方案,完成了1个省级园林城镇创建申报,并且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了10个百分点*摘自临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4年度目标任务及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汇报。。

统计数据显示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临汾市的城镇人口为42.16万人,城镇化率仅有13.93%。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临汾市城镇人口为52.94万人,城镇化率为15.27%。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临汾市城镇人口为106.29万人,城镇化率为26.9%。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临汾市城镇人口为176.03万人,城镇化率为40.78%。截止2015年底,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临汾市城镇人口为215.66万人,城镇化率为48.62%(详情见表1)。

表1 临汾市城镇化发展状况统计表

资料来源:历年《临汾市统计年鉴》

临汾市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26.9%增加到2015年的48.62%,处于高速增长期。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11市中排名为第8位。2015年山西省平均人口城镇化率为55.03%,临汾市为48.62%,相差6.41个百分点(详情见表2)。

表2 山西省各市(区)城镇化水平状况统计表 (单位%)

资料来源:历年《山西省统计年鉴》

二、临汾市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一)指标选取

影响城镇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选取指标时应注意其是否能够代表某一方面对于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专家学者对此都有阐述。周冲选择了第三产业产值、农业机械总动力、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进行研究[5]。尚娟选取了人均GDP、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差等指标作为自变量[6]。常红霞选取了人均GDP、进出口总额、人均邮电业务量、第三产业增加值等指标作为变量[7]。江易华选取地区生产总值、城乡收入比、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农业机械总动力等指标作为研究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8]。综合以上学者的文献研究,再结合临汾市城镇化的发展现状,遵循可量化、可获得性的原则,本文从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城乡收入水平、产业结构、农业现代化水平等方面选择变量,采用了10个指标进行分析(见表3)。

其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用地区生产总值除以年末全市总人口得出,城乡收入比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得出,其余变量数据则直接从《临汾市统计年鉴》中获得。

表3 临汾市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数据是从2004—2015年的《临汾市统计年鉴》中整理得来的,数据来源真实可靠(如表4所示)。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为因子分析法,运用SPSS 统计软件,对上述10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选择KMO 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采用方差极大法旋转(正交旋转),进而提取出各因子的总方差解释表、碎石图、旋转成分矩阵,得出影响临汾市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因子分析

1.统计学家Kaiser(1974)给出关于KMO值判断准则,认为KMO值大于0.9时,表示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在0.8—0.9之间表示适合做因子分析;在0.6—0.8之间表示可以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sig值小于给定显著性水平0.05,则拒绝原假设,说明可以做因子分析。本文检验结果如表5所显示,KMO值为0.691,认为可以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sig值为0.000,小于0.05,说明这些变量不能独立提供信息,表明本文可以用所选取的10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

表4 2004—2015年临汾市城镇化发展相关因素数据

2.通过因子分析之后,得到如表6所示的总方差解释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前两个因子的初始特征值均大于1,且第一个因子解释了原数据73.944%的信息,第二个因子解释了原数据15.087%的信息,总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9.031%,大于85%的要求,解释度较高。因此,用前两个主成份因子能够较好地解释因变量,能够表示10项指标所表达的绝大部分信息。

表5 KMO和Bartlett 的检验

3.图1为因子分析碎石图。横轴表示成分数,纵轴表示特征值。从图中可看出,前两个成份斜率较大,特征值也均大于1,到第三个成份之后斜率变小,图像走势趋于平缓,表明前两个因子对城镇化率的解释度较高,适合被提取作为公因子。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图1 因子分析碎石图

4.为了更好地对因子归类和命名,本文进行了因子旋转,表7为旋转成份矩阵。由表中数据可知,X1、X2、X3、X4、X5、X6、X7、X8在第一个因子上的载荷较高,因此将它们归为一类,命名为公因子F1;而X9、X10在第二个因子上的载荷较高,将它们命名为公因子F2。

表7 旋转成份矩阵a

提取方法 :主成份

旋转法 :具有 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a.旋转在 3 次迭代后收敛

进一步计算出公因子间的协方差矩阵,如表8所示。经过因子分析所得出两个因子间的相关系数为0,说明二者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性,因子分析结果良好。表明通过因子分析所提取出来的两个因子,可以用于对临汾市城镇化率的进一步解释和分析。

表8 成份得分协方差矩阵

提取方法 :主成份

旋转法 :具有 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5.通过因子分析,可以得知F1、F2两个公因子对临汾市城镇化率的解释度达到了89.031%,说明将这两个公因子作为影响临汾市城镇化率的主要因素是合理的。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因子旋转后成份矩阵的数值,公因子F1承载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X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2)、农业机械总动力(X3)、农林牧副渔总产值(X4)、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X5)、固定资产投资额(X6)、城乡收入比(X7)、进出口总额(X8)所反映的主要信息,因此本文将F1称为经济发展因子。公因子F2承载了邮电业务量(X9)、第三产业产值比(X10)所反映的主要信息,把F2称为配套服务类因子。F1代表了临汾市经济发展的主要信息,对该地区城镇化的影响和作用较大;F2虽然代表临汾市配套服务的信息不多,但对该地区城镇化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促进临汾市城镇化水平的发展,就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外向度,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同时还要抓紧配套服务建设。从分析结果来看,加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林牧副渔总产值、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城乡收入比、进出口总额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的结果得出影响临汾市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和配套服务因素,表明要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就要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提升城镇化率,更要重视城镇化的质量,注重内涵式城镇化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1.从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农业机械总动力(X3)、农林牧副渔总产值(X4)、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X5)与第一个公因子F1有很强的相关关系,其经济意义反映了产业结构水平。而临汾市一直以来是以煤炭和矿产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其产业结构单一,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高能耗、环境污染等问题,所以要提高第三产业产值比,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鼓励企业和个人创新。要增加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林牧副渔总产值,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竞争能力。

2.从实证分析的结果能够得出,农业机械总动力(X3)、农林牧副渔总产值(X4) 对经济发展因子F1有很强的解释作用,其反映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此,临汾市需要根据当地资源禀赋优势来发展特色农业。例如对于西山各县大力建设以水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东山各县如安泽、浮山等则应以干果和药材为主,打造开发现代农业新格局,平川各县重点实施优质蔬菜基地建设工程,提高蔬菜生产的质量和效益等。

3.城乡收入比(X7)对经济发展因子F1有很强的解释作用,其对于临汾市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是很显著的。据临汾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临汾市城乡收入比为2.62,2015年为2.72,涨幅不大,但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绝对差额为16122元,相较于山西省其他城市仍相对较高。因此,应根据临汾市实际情况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4.根据以上研究数据能够看出,进出口总额(X8)对经济发展因子F1有很强的解释作用,其反映了本市的对外开放程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外开放也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因此临汾市应该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契机,扩大进出口总额,转变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加大对外开放对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5.分析结果显示,邮电业务量(X9)对配套服务类因子F2有良好的解释作用,其反映出本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也是影响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目前基础设施仍存在总量不足、标准不高、运行管理粗放等问题。因此,临汾市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从交通、教育、信息、物流、市政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做支撑。

[1] 吴江,申丽娟,张贺龙.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51-155.

[2] Huff, G., Angeles,L..Globalization,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Pre-World War 2 Southeast Asia[J].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 V( 48),2011: 20-36.

[3] 苏素,贺娅萍.经济高速发展中的城镇化影响因素[J].财经科学,2011(11):93-100.

[4] 朱吉玉,朱丹.国外城镇化发展对中国的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3):161-167.

[5] 周冲,吴玲.安徽省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23):91-93.

[6] 尚娟.陕西省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28(8):79-83.

[7] 常红霞.山东沿海地区城镇化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44-45.

[8] 江易华.县域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11):109-111.

[9] 刘德军.山东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31):33-48.

[10] 李迎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现状与出路[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4):76-80.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in the Urbaniz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AcasestudyofLinfenCity

LI Jinling,SONG Jiaxuan

(SchoolofEconomyandManagement,ShanxiNormalUniversity,Linfen041000,China) [Abstract]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rbanization system, but currently the overall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is rather poor. Taking Linfe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used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 capita GDP, total retail sales of consumer goods, total power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ide-line and fishery output value, added value of tertiary industry, fixed investment, urban-rural income ratio, total export-import volume,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business volume and the output value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urban development of Linfen were economic factors and supporting service on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Linfen City,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must be adjusted as soon as possible. At the same time,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service level be improved,and 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especially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be stressed.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urbanization;influential factors;Linfen City

*山西省软科学基金项目“山西省农民工进城务工与人口城市化的系统动力学分析”(2011041037-02)之成果。

2016-10-25

李晋玲(1966-),女,山西神池人,山西师范大学副教授,管理学博士。 宋嘉瑄(1992-),女,山西临汾人,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生。

10.16396/j.cnki.sxgxskxb.2017.01.010

C912.81

A

1008-6285(2017)01-0038-05

猜你喜欢
临汾市城镇化率城镇化
31 省份最新城镇化率:9 省份超70%,这10 个省份城镇人口最多
临汾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06-01 06:12:18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18
临汾市国有煤矿采煤沉陷区的住房改造问题研究
人间(2015年17期)2015-12-30 03:41:35
安徽省生态足迹与城镇化率关系实证研究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学习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50
城镇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
临汾市城市形象塑造问题研究
河南科技(2014年1期)2014-02-27 14:04:33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