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新 和
(江苏天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分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2)
·施工技术·
大型筏板基础膨胀及沉降后浇带刚柔结合分隔技术
董 新 和
(江苏天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分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2)
结合长治市红星美凯龙项目的工程概况,选取了基础筏板膨胀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的分隔方案,并基于刚柔结合分隔原理,阐述了该方案的施工技术及质控要点,经实践证明,该技术成熟可靠、工艺简单、经济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筏板基础,后浇带,分隔技术,质量控制
长治红星美凯龙项目总建筑面积:151 132.95 m2,其中家具MALL 92 065.15 m2,1号,2号办公楼均为29 533.90 m2。项目建设地点:长治市东南片区(英雄南路以东)。该项目由山西公盛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地下2层,地上27层,建筑总高度99.7 m。项目使用功能组成为地下1层,2层为车库,地上(1~5)层为大型家具商场,地上(6~27)层办公。
由于本工程基础筏板膨胀后浇带及沉降后浇带设置数量较多,筏板厚度1 000 mm以上居多(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筏板底面积很大,地下室防水要求高,这对控制后浇带的分隔质量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此项目部召开了关于后浇带分隔技术措施与施工方案的专题讨论会,会上分别对三种分隔方案进行讨论。三种方案分别是:1)柔性分隔方案,即采用木方作为支撑、胶合板模板为分隔挡板的分隔方法;2)刚性分隔方案,即采用钢筋或小型方管作为骨架和支撑,薄钢板为分隔挡板的分隔方法;3)刚柔结合分隔方案,即采用工程余料钢筋作为骨架和支撑,钢板网与柔性密目钢丝网相结合作为分隔挡板的分隔方案。以上三种分隔方案的特点分别为:方案一:优点是施工方法传统,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可以就地取材,施工成本低。缺点是分隔体系刚度不高,易胀模变形,且后浇带二次浇筑前,需要拆模,杂物清理量大对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不利,耗工时。方案二:优点是分隔体系刚度很高,不变形且后浇带二次浇筑时,无需拆模和清理杂物,分隔系统可以一并浇入混凝土中,对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有利。缺点是施工工艺较复杂,制作难度大,施工速度相对较慢,施工成本很高,很不经济。方案三:特点是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速度较快,分隔体系刚度较高,一般不易变形,后浇带二次浇筑前无需拆模和清理杂物,分隔系统可以一并浇入混凝土中,对混凝土质量控制有利,且施工成本适中。经过项目部有关技术骨干反复比较论证得出方案三即刚柔结合分隔方案为最佳方案的结论,最终确定以该方案为本项目基础筏板膨胀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的分隔方案。
膨胀及沉降后浇带的刚柔结合分隔方法基本思路是:采用施工现场钢筋余料钢筋Φ12~Φ14作为骨架焊接成网片,先在其上通过点焊连接方法平铺一层钢板网,再于钢板网上绑扎连接一层柔性镀锌密目钢丝网。通过该方法制成的膨胀及沉降分隔系统分为上、下两部分,中间由C型止水钢板隔开。现场安装顺序是:先安装下部分隔网片,再安装C型止水钢板,最后安装上部分隔网片(见图2)。
钢筋骨架下料→钢筋网片焊接→钢板网与钢筋网片点焊→柔性密目镀锌钢丝网与钢板网绑扎→筏板下层受力钢筋绑扎安装→下半部分隔挡板安装焊接→C型止水钢板安装焊接固定→上半部分隔挡板安装焊接→分隔挡板质量检查与隐蔽验收→筏板上层钢筋绑扎安装→基础筏板钢筋及模板分项工程验收→基础筏板混凝土浇筑。
5.1 材料选用
网片骨架及支撑材料选用工程下脚料钢筋Φ12~Φ14;第一道隔板材料采用菱形钢板网。规格:板厚1.5 mm、网孔20 mm×30 mm,幅宽0.6 m~8.5 m;第二道柔性分隔材料采用镀锌密目钢丝网,其规格为:1)目数40 mesh×40 mesh;2)丝号SWG36;3)孔径0.44 mm;4)幅宽0.9 m~1.0 m;止水钢板采用4 mm×400 mm,C型定型钢板。
5.2 网片骨架制作
根据基础图中膨胀后浇带设计的总长度,计算其两侧分隔所需钢筋网片骨架,本工程膨胀及沉降后浇带设计总长为750 m,钢筋骨架网片规格:2 100 mm×1 000 mm,合计需要1 429片。钢筋骨架网片外围用Φ14钢筋焊接,宽度方向加设2根Φ12水平内撑,长度方向间隔300 mm设置竖撑,水平及竖向钢筋接头采用点焊连接(见图3)。
5.3 菱形钢板网与网片骨架的焊接
菱形钢板网采用板厚1.5 mm,网孔为20 mm×30 mm,幅宽0.6 m~8.5 m钢板网,其宽度根据网片骨架宽度进行下料制作,首先按要求量好所需尺寸,然后采用切割机整卷切割下料。切割好后将整卷的钢板网慢慢舒展开放平,置于平放的钢筋骨架网片上,每个角点用22号扎丝与钢筋骨架网片临时固定,固定好后翻转网片,务必使菱形钢板网在下,钢筋骨架网片在上,这样有利于钢板网片与钢筋骨架网片的焊接。钢板网片与钢筋骨架网片的焊接采用点焊的方法进行,施焊过程应在操作台上进行。
5.4 密目镀锌钢丝网安装绑扎
镀锌密目网按需要的宽度裁剪好后,慢慢舒展开,置于焊接好的钢板网片上。先用22号镀锌扎丝沿骨架网片四周进行绑扎连接,后在骨架网片中间进行绑扎。骨架四周每当不少于2道绑扎,中部可以根据骨架间距上、下错开进行间隔绑扎。镀锌密目网绑扎安装好后,将长度方向多余的密目网裁剪掉。
5.5 下半部分分隔网片现场安装焊接
将制作绑扎好的钢筋网片置于预先确定的膨胀后浇带位置上,并保证其垂直放置,用长度0.5 m~0.6 m Φ12短钢筋作为斜撑沿后浇带长度方向焊接,焊接点为一端在钢筋分隔网片的骨架钢筋的竖向内撑上,另一端与筏板钢筋点焊,斜撑的角度控制在45°~60°范围以内。
5.6 C型止水钢板安装焊接固定
C型止水钢板水平放置于焊接稳定的下半部分隔网片的上口,位置为止水水平中心线,即1/2水平位置。沿后浇带长度方向的二者结合处采取点焊,焊点间距为1 200 mm~1 500 mm。点焊临时固定后,用长度0.6 m~0.8 m的Φ12钢筋作斜撑在止水钢板两翼分别焊接作为永久固定。即斜撑上端与C型钢板翼缘点焊,下端与筏板钢筋点焊。
5.7 上半部分分隔网片现场安装焊接
下半部分隔网片及C型止水钢板安装焊接完毕后,检查是否稳固,否则应进行补焊处理。在确认下半部分隔网片及C型止水钢板焊接安装固定牢靠的条件下,开始安装焊接上半部分分隔网片。将制作绑扎好的上半部分分隔网片垂直置于C型止水钢板水平中心线位置。沿后浇带长度方向的二者结合处采取点焊,焊点间距为1 200 mm~1 500 mm。点焊临时固定后,用长度1.0 m~1.2 m的Φ14钢筋作斜撑在分隔后浇带内,沿后浇带长度方向进行焊接支撑固定。钢筋斜撑上端与上半部分隔网片竖向骨架内撑焊接,下端与筏板钢筋点焊。为确保分隔网片系统的稳定性,在筏板上层钢筋安装绑扎并通过验收后,上半部分隔网片的上边缘与筏板上层垂直方向钢筋结合处应加以点焊牢固。
1)施工前应详细编制材料及设备需求计划,按计划购置或准备好所需各种材料及机械设备。
2)所有材料下料应严格按料单规格及数量下料,不得随意下料。下料后直接用于施工的材料应按规格分类码放整齐。
3)膨胀后浇带分隔网片及C型止水钢板的安装时间及进度应与基础筏板的钢筋及模板等分项工程施工进度相协调。
4)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应严格按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操作;现场安装焊接人员应为持证上岗的专业焊工,且施工前应经过安全技术交底。
5)在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振捣器与后浇带分隔网片保持不小于150 mm距离,禁止其直接接触分隔网片,以防损坏分隔网片,造成漏浆现象。
1)所有的后浇带分隔网片在安装焊接前,应按设计图纸要求在所在的位置弹线,确认准确无误后,再进行安装焊接。
2)膨胀后浇带的分隔网片的安装焊接施工过程应严格执行工艺流程,每道工序施工完成后应认真自检和隐蔽验收,确保后道工序施工必须是在前道工序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3)C型止水钢板安装焊接时应注意其翼缘口朝向迎水面。C型止水钢板在膨胀后浇带的长度方向搭接时,应有不小于100 mm的重叠接头,且接头部分应沿接缝位置上下层满焊,以保证止水效果。
4)下半部分隔网片及C型止水钢板安装时的斜撑沿后浇带长度方向间距应均匀,一般应控制在1 200 mm~1 500 mm。且斜撑为左右对称设置,确保其稳定性。
5)膨胀后浇带的分隔网片上、下部分必须在同一垂直面上,且垂直度偏差应控制在2 mm以内。
6)膨胀后浇带的分隔网片安装焊接时,正面(钢板网及镀锌密目网面)朝向浇筑混凝土,背面朝向膨胀后浇带。
本工程膨胀后浇带及沉降后浇带共使用了分隔网片计3 160延长米。工程实践证明该项技术成熟可靠,工艺流程简单,施工方法简便,有利于工程质量控制。该项目通过该方法进行混凝土膨胀后浇带及沉降后浇带的分隔取得了显著的技术与经济效果,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的施工质量得到了可靠保证,侧向刚度满足筏板混凝土浇筑要求,没有出现胀模及漏浆现象,混凝土成型良好。地下室筏板膨胀及沉降后浇带分隔整齐,效果显著。地下工程施工完毕后没有裂缝及渗水现象,为此受到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好评。由此可知,大型筏板基础膨胀及沉降后浇带刚柔结合分隔技术值得在同类型工程施工中积极应用与推广。
[1] JGJ 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2] JGJ 6—2011,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S].
[3] GB 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S].
[4] JGJ 18—201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S].
[5] GB 50208—201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S].
[6] GB 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S].
Separation technology of rigid-flexible combination of large-scale foundation expansion and subsidence post-pouring belt
Dong Xinhe
(TaiyuanBranchCompany,JiangsuTianyuConstructionGroupCo.,Ltd,Taiyuan030002,China)
Combining with Hongxingmeikailong project engineering conditions of Changzhi city, the paper selects the separation scheme of fundamental raft expansion post-pouring belt and subsidence post-pouring belt. On the basis of the separation principles of the rigid-flexible combination, it illustrates its construction technologies and quality control points. Practice proves advantages of the above-mentioned technology, such as mature and reliable, simpl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obvious economic benefits. Therefore, it will have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raft foundation, post-pouring belt, separation technology, quality control
1009-6825(2017)02-0097-03
2016-11-04
董新和(1965- ),男,高级工程师
TU471.1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