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医药产业发展的障碍因素与创新路径

2017-03-02 09:28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年12期
关键词:医药产业河北省发展

为全面了解河北省医药产业的现状、问题和潜在优势,按照省领导要求,专题调研组本着抓住主要矛盾、找出主要问题、瞄准主要目标、选好主要路径、采取主要对策、打胜主要战役,使河北省医药产业重振雄风、再创辉煌的原则,对全省医药产业进行了地毯式调研、对重点医药企业进行了问诊式解剖、对先进省份的发展经验进行了嫁接式分析,先后深入23家具有代表性的重点药企及渤海新区北京医药产业园、安国市中药都、石家庄市医药产业园等地医药产业集中集聚区开展了座谈和研讨,专程奔赴山东、江苏两个全国医药产业排名第一、第二的医药强省开展了考察学习,组织召集省直11个相关厅局和5名专家开展了对策研究。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基本摸到了“病根”、查清了“病因”、找准了“病症”,同时,明晰了“药理”、开出了“药方”、煎好了“药剂”,看到了河北省医药产业弯道超车、健康发展、跨越前进的灿烂前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河北省医药产业的基本状况

医药产业是河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曾是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全国独领风骚。建国之初,河北省最早形成医药工业体系,是现代医药产业的领头羊,抗生素生产更是高居亚洲榜首,直至1995年全省医药产业规模仍然位居全国第二位。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由于缺乏以市场为靶向的重大抓手,河北省的医药产业在发展中逐渐被赶超。2015年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在全国的排序,分别滑落到第11位和第13位,去年的排序尽管还没有出来,但据医药行业协会预计进一步跌落2个百分点以下是肯定的,而15位以后基本都是西部落后地区和医药产业不占主导地位的省份。更值得忧虑的是,按照医药产业“十三五规划”的增速目标,到2020年河北省还不如江苏省泰州市的规模,在全国的占比将进一步萎缩,那时将彻底滑落到第三梯队,成为全国医药产业大军后的拉拉队,曾经辉煌的制药强省已然被淘汰出局,制药大省也将黯然谢幕。

基于这样的现实,河北省医药产业目前的基本状况是:跌势严峻、形势急迫、潜势巨大、增势诱人。跌势严峻是指增速从“十一五”初的20%以上滑落到2015年的1.44%,特别是近两年呈断崖式下跌,由两位数跌至一位数。其中三大药企更跌至负数:华药负增长23%、神威负增长14.99%、四药负增长0.34%。不仅增速滑落,发展趋势更不乐观。主要表现:一是人才的大量外流,以华药为代表;二是企业的大量外逃,以“五朵金花”(即河北省石药、华药、四药、神威、以岭五家主要药企)为代表;三是产品的大量外迁,普遍情况。人才外流使得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企业外逃使得市场主体严重缺失、产品外迁使得发展空间严重收窄。这样的情况与山东省、江苏省正好形成反向效应,短短十年便实现了位置的大转换。形势急迫是指河北省正站在历史的重要节点上,失落的十年使我们失去了制药强省的位置,如果痛定思痛、急起直追,十年之内我们还可以再铸辉煌。否则,十年的失落加上十年的滑坡,我们将再也难以找回往昔的风采。潜势巨大是说河北省医药产业的基本面总体向好,种子产品和种子产业茁壮成长,新的亮点异彩纷呈,潜在优势如涌动的暗潮汹涌澎湃。增势诱人则表明只要我们精准发掘、精心培育、精益求精,医药产业前景广阔,大有作为。总体来看,河北省医药产业劣势与优势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相伴。尽管在发展中存在很多有利因素和成长空间,但形势异常严峻。认识现实是残酷的,但只有勇敢地正视现实,才能彻底地改变现实。

(一)河北省医药产业在全国的位次持续下滑

“十五”以后特别是进入“十一五”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医药产业开启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医药体制的全面改革和市场份额的重新划分,使生物制药产业被定位为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要素资源大量积聚,各类医药企业风起云涌,规模扩张呈井喷之势。相形之下,河北省的发展却明显滞后,增速明显放缓,差距明显拉大。

“十二五”期间全国、山东、江苏、河北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对比表年份 全国(亿元、%) 山东(亿元、%) 江苏(亿元、%) 河北(亿元、%)绝对值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占比 绝对值 增速 占比 绝对值 增速 占比2011 15254.77 28.75 2076.39 27.67 13.61 2008.65 28.06 13.17 634.58 20.72 4.16 2012 17950.18 20.06 2434.04 20.35 13.56 2564.16 25.60 14.28 774.2 19.32 4.31 2013 21681.57 17.94 3352.76 18.97 15.46 3035.07 16.57 14.00 848.12 10.17 3.91 2014 24553.16 13.05 3831.70 17.71 15.61 3495.44 15.33 14.24 911.85 5.49 3.71 2015 26885.19 9.02 4333.17 11.31 16.12 3963.20 13.94 14.74 935.22 1.44 3.48

?

十年间全国、山东、江苏、河北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亿元、%)年度 全国 山东 占比 江苏 占比 河北 占比2005年 4211.32 514.38 12.21 508.94 12.09 219.62 5.21 2015年 26885.19 4333.17 16.12 3963.20 14.72 935.22 3.48

1.“十一五”期间拉开差距。全国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23.45%,河北省只有18.31%,低于全国5.14个百分点,比山东、江苏两省分别低7.16个百分点和7.79个百分点。五年时间山东、江苏两省产业规模分别增加1006亿元和1023亿元,河北省只增加了285亿元。

2.“十二五”期间差距进一步扩大。全国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17.76%,河北省只有12.43%,低于全国5.33个百分点,比山东、江苏两省分别低6.77个百分点和7.47个百分点。值得忧虑的是,近两年增速呈断崖式下滑。2014年只有5.49%,2015年更跌至1.44%。而同期山东省为17.71%和11.31%,江苏省为15.33%和13.94%。到“十二五”末,河北省的产业规模占比进一步萎缩,不到山东省和江苏省的四分之一。

3.盈利水平差、发展质量低。“十二五”末全国主营业务收入利税率为15.55%,河北省为12.1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38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山东、江苏两省2.86个百分点和4.51个百分点。这表明河北省医药产业不但发展慢、规模小,而且发展质量也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4.在全国的份额不断下降。河北省十年间占比下降了1.73个百分点,由2005年的5.21%下滑至2015年的3.48%。而山东省和江苏省分别上长了3.91个百分点和2.23个百分点,达到16.12%和14.74%。山东、江苏两省合计,总量超过了全国的三分之一。

5.去年规模效益持续下滑。去年的排序尽管还没有出来,但据医药行业协会预计进一步跌落2位数以上是肯定的,而15位以后基本都是西部落后地区和医药产业不占主导地位的省份。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江苏省和山东省分别增长12.5%和9.5%,而河北省只有4.3%。河北省5家主要药企有两家负增长,其中华药负增长14.7%、神威负增长8.3%。整个基本盘出现明显动摇迹象。

(二)制药企业数量增长缓慢

目前,河北省在统的药企总量为280家,而山东、江苏两省分别为832家和455家;10亿元以上销售企业河北省仅有9家,而山东、江苏两省分别为28家和25家。“十一五”初到“十二五”末,河北省规模以上制药企业增长了69家,而山东、江苏两省分别增长了162家和285家。

(三)华药严重下滑影响全省增速

华药被誉为共和国的医药长子、抗生素发祥地、全国医药产业“黄埔军校”,曾经是河北省甚至全国的医药顶梁柱。然而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却没有当好弄潮儿。特别是经过最近十年的风吹浪打,这艘昔日迎风斗浪的旗舰,已是动力迟钝、满目疮痍。不仅增速成为负数,盈利水平也成为五大药企的末位,企业生产难以为继。

2016年5家医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对比表年份 华药(亿元%) 石药(亿元%) 四药(亿元%) 神威(亿元%) 以岭(亿元%)绝对值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绝对值 增速2016 130 -14.7 229.7 9.1 29.1 10.2 27.9 -8.3 30.8 14.4

河北、山东、江苏医药企业PK一览表指标 河北 山东 江苏规模以上医药企业 280 832 455销售10亿元医药企业 9 28 25销售100亿元医药企业 2 3 2注:数据由河北医药行业协会提供

“十二五”期间5家医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对比表年份 华药(亿元%) 石药(亿元%) 四药(亿元%) 神威(亿元%) 以岭(亿元%)绝对值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绝对值 增速2011 179.29 15.12 141.56 10.47 17.25 30.96 26.08 1.28 19.53 18.43 2012 211.92 18.20 162.01 14.44 21.51 24.66 29.27 12.23 16.48 -15.63 2013 218.05 2.89 155.88 11.46 27.50 27.84 35.04 19.72 24.91 51.10 2014 197.78 -9.30 202.35 29.81 29.44 7.08 35.80 2.16 29.21 17.31 2015 152.29 -23.00 210.58 4.07 29.34 -0.34 30.43 -14.99 31.85 9.03

“十二五”期间5家医药企业利税收入对比表年份 华药(亿元%) 石药(亿元%) 四药(亿元%) 神威(亿元%) 以岭(亿元%)绝对值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绝对值 增速2011 5.02 -52.02 10.21 -36.97 1.98 -17.75 11.17 1.28 7.77 39.08 2012 3.02 -39.73 13.11 28.40 3.57 80.07 10.65 -4.7 4.12 -47.02 2013 2.99 -0.96 14.10 7.59 4.80 34.25 11.68 9.72 5.74 39.36 2014 3.10 3.37 19.79 40.31 5.97 24.47 11.83 1.28 4.39 27.73 2015 4.33 39.90 28.37 43.36 6.40 7.16 10.92 -7.72 5.39 22.74合计 18.46 85.58 22.72 56.25 27.41

1.药企领头羊位置由华药让位于石药。“十二五”前三年,华药主营业务收入高于石药,2014年发生逆转,石药增长29.8%达到202亿元,华药则下降9.3%减至198亿元。这一升一降,实现了主角与配角的位置转换。2015年华药增速又大幅下降23%,减至152亿元;石药则稳步增长了4.7%,增至211亿元,在河北医药行业中的老大地位进一步巩固。华药2014年和2015年两年减少主营业务收入66亿元,减少的总量比神威和以岭的总和还要多近4亿元。

2.华药成为五大药企盈利水平最差的企业。“十二五”期间,石药、四药利税总量增长强劲,石药由2011年的10.2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8.37亿元;四药由2011年的1.98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4亿元。石药利税贡献超四家总和。表现最差的是华药,盈利能力由5.02亿元降至4.33亿元,而且跌势还在进一步继续。其利税率仅为神威药业的十三分之一。

3.华药发展不仅是速度问题。分析华药十几年来的经济运行数据,不但规模发展遇到瓶颈,而且运行质量也扭曲变异,原料药比重过大,占50%;生物药青黄不接,只占2.5%。人才流失严重,创新能力弱化,可持续发展动力严重不足。

二、“十三五”发展预期不容乐观

“十三五”期间,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目标山东、江苏两省都是“保七争万”,即保证7000亿元,争取打造万亿产值产业。而河北省的目标值是力争2000亿元,虽然预期增速高出山东省6个百分点、江苏省3个百分点,但发展落差却越来越大,全国排位将更加后移,规模扩张难以望其项背。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河北省的医药产业从体制机制上讲,基本实现了脱胎换骨、浴火重生。但与先进省份相比、与日新月异的发展实践相比,特别是与竞争日益充分的市场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要全面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活力源泉,体制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提高和再造。一是各级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发展方向上急功近利,以资源禀赋为先导,以多拉快跑为推助,重字头产业发展偏好在很长一个时期成为发展的主流;在发展思路上,没有把曾经的8大支柱产业之一放到支柱产业的重要位置上来扶持和培育,更没有上升到战略支撑的高度对整个产业的总体布局进行长远谋划;在发展举措上,传统路径依赖依然很重,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创新仍然任重道远。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山东、江苏等省份将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待,当做产业发展的优先方向培育,举全省之力进行推动。“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间两省的平均增速均超过20%,实现了超高速发展。二是体制改革滞后。历史上河北省医药产业体系系统而完备,药企多且大。但随着改革大潮的涌来、市场风暴的扑来、经济转型的到来,传统的路径依赖、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行政干预式的管理方式被远远抛在发展实践之后,无法与各类市场主体开展全面、充分的竞争。改革之初,河北省股份制改造见事迟、起步晚、行动慢,贻误了很多发展的大好时机,等我们看清了世界、看清了市场、看清了方向,别的省份早已走到了我们的前头。改革过程中,又为各种矛盾和问题羁绊,进展缓慢,一波三折,以市场为导向的改制不彻底、不完全、不清晰。直到现在,河北省的医药产业所有制改造仍然没有完成,华药的体制性痼疾依旧侵蚀着发展的肌体。即使已经完成改制的药企,在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也存在明显缺憾,尤其是科技体制的创新明显滞后,难以支撑可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三是责任主体不明确。医药产业特别是生物制药产业是国家认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发展的“娇子”,需要精心呵护、特殊关爱、全力扶植。但是,时至今日河北省的医药产业领导主体、管理主体、责任主体依然不明确。全国很多省份都设有支持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任组长,统筹协调、系统安排、全力推动本地医药产业的发展和进步。而河北省没有这样的机构,工信、发改、食药监、卫计、科技等部门各抓各的侧面、各管各的业务,难以形成合力,缺乏统一指挥和综合管理。四是发展不平衡。河北省医药产业主要集中在石家庄市,总量占全省的70.23%,一市独大。其它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占比在3%以下的设区市高达7个,其中张家口市和唐山市占比只有0.75%和0.94%。如果其他设区市产业规模能够达到石家庄市一半的话,河北省医药产业仍将在全国拔得头筹。

2015年各市主营业务收入分布情况

(一)产业发展环境不够优

市场条件下环境既是竞争的资本,也是竞争的约束。资源禀赋在环境中的体现是发展的形态,政策文化在环境中的体现是发展的内涵,而重视程度在环境中的体现则是发展的动能。改革开放近40年河北省在发展环境改善、医药产业扶持、新特药创制等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文件,采取了很多措施方法,取得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成效。但是,纵向比河北省改革创新的深度还不够;横向比河北省与先进省份不具备比较优势。与其说河北省与先进省份医药产业的差距,不如说是发展环境的差距,实质上是思维定势和发展理念的差距。一是扶持政策不惠。全国各地都在加大力度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一地更比一地优。而河北省的发展环境特别是软环境建设相对滞后,难以与之匹敌。支持药企创新、创优,做大、做强的政策氛围和要素禀赋还没有系统化集成。直接体现是,世界前20强的医药企业大多在上海、北京、山东、江苏、天津、辽宁、陕西等地建立了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河北省目前仍是空白。我们讲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凤凰来或是不来,不在于凤凰而在于梧桐树,在于梧桐树的比较优势,因为梧桐树是凤凰赖以生存的基础。看一看外省的“梧桐树”。山东省为大力发展医药产业,专门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同时鼓励地方政府设立生物医药产业专项发展资金,对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863计划”重大专项等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另外,在产品注册审批、GMP认证、企业定点审批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政府全力当好企业后盾,企业全力谋划发展。只要有利于发展,政府和企业的关注点永远在一个视线上。这正是河北省缺乏和应该校正的发展趋向。河北省不但政策落差大,而且落地更难。2010年河北华安生物药业的胃癌疫苗项目首选石家庄市,当时的省领导和发改委都对项目落地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当地政府因土地指标紧张迟迟难以落实,最终使项目落户安徽省芜湖市。从过程和效率来看,该公司与芜湖市政府仅沟通两次,即在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生命健康城产业园得到项目用地300亩,而且土地出让金和税金以返还形式全部减免。为支持项目尽快开工达产,芜湖市还给予公司6500万元的厂房代建资金。在公司获得国家级相关奖励后,安徽省政府及芜湖市政府又分别给予相应重点奖励。调研组发现,这样的例子在全省还有很多很多。外地凤凰难引,本地凤凰要飞,境况十分尴尬。栽树、育林,已是迫在眉睫。二是服务意识不强。在为谁服务上,很多政府不是把眼睛盯在发展偏好上,而是盯在领导偏好上;在服务什么上,不是围绕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全程推助,而是开门坐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服务时效上,不是前瞻性引导,事前、事中扶持,而是事后敷衍。调研中很多企业反映,在河北不是政府为我们服务,而是我们为政府服务。而且这种服务还有很大难度,我们永远不知道政府的随意性在哪里?任意性在何方?有时事前不通知一纸命令就拉闸限电要求企业停产;有时到企业检查连续一个多月不走,而且检查内容与企业发展毫无关系;有时这个部门提出一个要求,那个部门又制定一套标准,企业无所适从。调研中一些企业反映,他们在南方的分公司开业几年从没有哪个部门搞过限制性检查,而上门的部门大都是询问企业在发展中有没有困难,需要不需要帮助。为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很多地方政府还建立了政企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或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征求企业意见,解决存在问题。他们的感觉是:政府就像自己的家,有困难找政府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自然法则和社会准则。在被问及下一步打算时,有近半数的企业表示已经考虑和正在考虑企业外迁,有些企业的子公司则早已迁至外地。这种现象和趋势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深刻反思。三是发展定力不够。发展的经济性源于发展的先进性和持续性,大概率数据表明,朝秦暮楚的思路、朝令夕改的政策、朝三暮四的决断使发展的动能常常短路,其阻燃效应成为经济跃动的负相关因素。河北省医药产业裹足不前,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线性发展,歧路太多。其一,思路不连续。各级领导更迭频繁,想法各一,往往上任指东,下任指西,甚至南辕北辙,难以一张蓝图绘到底,产业发展方向永远在调整中、永远在规划里、永远摸不清脉络。其二,政策不系统。政策既是体系的集成也是持续的加力,前与后、左与右应该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然而河北省的政策一方面常常断路,一方面常常拐弯,连续性很差,导致企业发展起伏不定。这与山东和江苏形成很大反差,两个省的重大产业政策大都以立法形式规范,政策力度是一个持续加持的过程,一任跟着一任走,一任接着一任干,政策根基越培越厚,产业之树越植越浓。其三,关注不持久。在一定意义上讲,领导抑或政府的关注程度就是产业或企业的发展速度,重视程度不同、关注热度不同,发展的力度也就不同。这届政府出台一号文件极力推助,那届政府就可能束之高阁另辟蹊径。有一个市曾高调规划建设高端医药产业园,药企翘首以盼,可二十年过去产业园还没有规范化运作。政府的公信力没有成为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反而成了影响信心指数的最小乘数。四是支持力度不大。调研组和省医药行业协会对河北省与其他医药产业发达省份的政策支持力度进行了横向对比分析,总体评价是:河北省的力度差大都在基线以下,反差巨大且存在严重的政策缺口。仅以资金而论,既缺乏专项扶持基金和政府融资平台,也缺乏创新型担保质押抓手,药号抵押、知识产权抵押、信誉抵押方兴未艾,融资难难于上青天。有一家生物医药企业创新产品急于投产,但因缺少抵押资产,资金遇到瓶颈。而外省听说后以政府担保形式很快帮助企业解决了难题,最终将这朵鲜花摘走。还有一家企业因研发投入过大,资金链产生危机,企业难以为继。外地政府获悉后带资跟进,很快将企业拉走,几年后该企业就成为当地的利税大户。竞争是永恒的主题,选择是发展的方式。市场大潮此长彼消,企业的航帆永远不会在浅滩停留。

(二)企业创新氛围不够浓

河北省一直是原料药和普药生产大省,传统化学原料药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5个百分点,产能过剩与低水平重复建设矛盾突出。而目前发展较快的生物药品、医疗器械等新兴子行业占比较低,影响企业发展后劲。主要原因:一是创新人才少。河北省大型药企除石药有比较完整的千人研发队伍外,其他企业的研发队伍都很弱,尤其缺少高端领军人才。全省制药企业中仅有全国“千人计划”人才3人,而一个泰州市中国医药城就有38人。河北省在人才投入上也比外省少得多,如国家给予“千人计划”人才一次性研发及生活费补助100万元,山东省则每年给予100万元,而河北省没有直接资助。山东省每年向“泰山学者”每人资助100万元经费,河北省每年仅向“燕赵学者”每人提供30万元资助。良禽择木而栖,人才择善而居。得助者众,失助者寡。二是创新平台少。河北省现有医药类国家级创新平台12家、省级74家,而山东省则分别是21家和204家;河北省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37家,而江苏省则分别是7家和87家。三是研发投入少。2015年河北省制药企业研发投入占总量的比重为2%,低于山东省一个百分点;研发投入总额为18.24亿元,还不到山东省的七分之一,总额少111.76亿元。河北省研发能力最强的石药近几年研发投入比例约为5-6%,而江苏省恒瑞制药、康缘制药等企业高达10-12%,投入少一倍多。长此以往,发展差距必然越拉越大。四是奖励金额少。山东省对创新产品进行阶段性补助,取得药物临床批件后,补助前期研究费用2000万元;申报生产后,进入产业化阶段补助2000万元;取得生产批件后,项目正式投产补助2000万元。而河北省在创新产品上的投入几乎为零。创新是企业进步的不竭源泉。调研组在江苏省恒瑞制药集团调研时发现,这个在全国研发投入最大、研发能力最强的企业,创新药的成本利润率高达120%左右。相形而下,河北省一些原料药的成本利润率仅有6%左右,差距何其明显。创新意识不强和创新能力不足,是河北省医药产业最大的短板,也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三)产业集聚度不够高

园区建设滞后、水平低下、发展缓慢,产业关联度较低,难以形成集合优势,是河北省的又一弊端。目前,全省各市均有不同类型医药产业园区,但具有一定规模的只有石家庄和渤海新区2家医药产业园,集聚效应远没有发挥出来。一是园区规划不合理。园区是经济高端化的表象,不仅是生产平台,更是发展平台,应是产学研、政经商、吃住游的综合体和联合体。然而河北省很多园区功能单一,规划起点低、建设标准低、管理水平低,园区定位不高、入园企业界定不严、产业链整合不充分,导致乱、散、差状况普遍发生。名为园区,实则是生产企业的堆积。与南方省份相比,落差很大,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平台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发展的质量差。二是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有的园区远离市区,投入使用十几年不通公交车,职工生产生活十分不便,如石药工业园;有的园区远离主干公路,交通运输难以满足需要,如宁晋生物科技产业园;有的园区与居民区交叉混杂,致使企业新改扩项目环评、安评手续无法审批,如栾城医药工业园。三是产业链整合不系统。网状结构的现代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相互协作、相互依存的专业分工机制尚待建立;企业、中介服务机构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尚未理顺,风投基金、服务外包、技术咨询等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组织还不健全;共享平台建设、专业技术团队建设、种子工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重点药企的规模效益不够重

华药是河北省药企的航母,由于体制性障碍和管理的缺陷,近十年来这只领头雁遭遇前所未有的滑铁卢,目前企业基本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由于华药在河北省医药产业中的占比过高,华药的跌落是河北省医药产业滑坡的最主要原因。相反,华药问题不解决,将直接迟滞河北省医药产业的发展和振兴。调研组发现,华药近年来走上华容道的原因,不仅是企业重组的失败,更主要的是企业发展战略的误判和投资决策的失误。2009年下半年,冀中能源接手华药后,相继实施了总投资近60亿元的三大工程建设。然而三个项目建成后均严重亏损,成为华药最大的亏损源。(1)头孢工程。2009年建设,投资超20亿元。因建设规模过大,市场无法容纳,生产效率不及设计能力的一半,资产闲置、经营严重亏损。(2)新制剂工程。2010年建设,计划投资40亿元,目前竣工的一期工程投资超过20亿元。因生产规模远超华药现有制剂品种的销售能力,产能利用率低于50%,致使严重亏损。(3)7-ACA工程。2011年建设,是头孢工程的配套原料项目,但设计建设规模超过头孢项目需要量近一倍,目前投资已经超过16亿元。项目部分投产后,环保问题频出,无法正常生产,亏损严重。三个项目的失败,耗尽了华药的家底,大伤了企业的元气,致使生产难以为继、人才大量外流、业务青黄不接。现在的华药站在了历史最困难的节点上:滑下去是无底的深渊,站起来是顶天立地的旗帜。

三、重铸辉煌的对策建议

健康是生命的基本保证,医药是健康的前提条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医药产业已从传统优势产业,转化为新兴战略性朝阳产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增势强劲,成为国内外竞相追逐的产业目标之一。河北省医药产业曾经领跑全国,虽然近年来在发展中渐渐落伍,但历史积淀犹在、资源陈迹可寻、优势萌芽仍劲,发展基础依然雄厚,产业亮点仍然很多。调研组这次调研不仅把精力放在把脉问诊找出问题上,而是把主要功夫用在寻觅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上,力求在跨越发展上实现新突破。经过严谨细致科学的分析研判,以及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找到了几个强而有力的发展支柱。这些支柱基本都是新的增量,只要精心培育,足以撑起河北省的医药大厦。我们认为:借势京津冀协同发展,利用好省内外优势政策,着力培育新的产业增长极,河北省“十三五”期间医药规模超过5000亿元,重回第一梯队大有希望;到“十四五”末规模超过万亿元,锻造万亿产值产业,值得期待。如果能够精准把握机遇,十年时间,可以铸就辉煌。

(一)重新确定跨越发展的新目标

“十三五”期间,河北省医药产业原来拟定的发展总体目标是力争规模突破2000亿元。调研组发现,这个目标虽然就增速而言大大超过经济增速,但并没有充分挖掘出河北省医药产业应有的价值。调研组一边调查研究,一边与各地探讨谋划,认为 “十三五”期间河北省还有几个潜力巨大的新增长点值得关注:(1)与江苏省共建中国医药城将使河北省医药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层面,“十三五”期间规划目标1000亿元。(2) 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具备成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验区”的基础条件,“十三五”期间预计吸引生物医药企业100多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多亿元。(3)安国市中药都建设如给予特殊支持政策,将吸引大量中医药企业入驻,“十三五”末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4) 中唐医药集团的中唐牌芪丹通络颗粒是国家“863”计划的重大科研成果,市场空间巨大,如以此建成全国糖尿病生物制药基地,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5)沧州四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性硼硅玻璃技术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如形成产业化市场容量将超过1000亿元。(6)推行中药配方颗粒扶持政策在相关企业实施,市场容量可达1000亿元。综合以上因素,只要河北省给予适宜的成长环境和优厚的扶植政策,这些新增长点将新增产值4000多亿元,加上原规划目标2000亿元,“十三五”末河北省医药产业总量保守估计也要超过5000亿元。

(二)与江苏省合作共建中国医药城

调研组在江苏省调研时发现,该省近十年来医药产业后来居上、超常发展,产值由2005年的465.18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4472.8亿元,十年间增长了近10倍,主要原因除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将其作为新兴主导产业大力扶持推助外,就是该省有一个重要的国家级产业抓手——与国家部委省部共建的中国医药城。中国医药城是中国首家国家级医药高新区,由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地处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泰州市,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分为科研开发区、生产制造区、会展交易区、康健医疗区、教育教学区、综合配套区等功能区。2010年2月启动建设以来,瞄准"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定位,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层次管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中国医药城已形成了生物制药、疫苗、高端医疗器械与诊断试剂、化合药新型制剂、中药现代化和保健品等六大新兴医药产业集群。截止去年,泰州市医药产业销售总额已连续15年领跑全省,并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一。今年预计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中国医药城是中国医药产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和示范区,它既是新常态下创新驱动的政策策源地,也是我国与世界在医药高新技术领域竞技的制高点和桥头堡。国家对中国医药城的建设非常重视,除了在财政、税收、土地、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系列特殊政策外,还专门建立了部、省、城直通车机制,形成独特的创新发展模式。

为了将这一发展平台转化为河北省的发展优势,调研组向江苏省提出了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共建中国医药城的建议,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得到江苏省方面的积极回应。江苏省党代会闭幕后,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沈和告知我方:会议期间,省领导与省发改委、泰州市主要领导进行了认真研究,一致认为与河北省合作,借势京津冀协同发展共建中国医药城,既是支持重要国家发展战略的政治需要,也是双赢发展的有力举措,应尽快推动实施。江苏省方面同时明确,泰州市发改委主任张小兵为联系人,与我方具体联系。前不久,张小兵主任与高岚华组长进行了具体沟通,通报了泰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愿意加快推进合作共建的明确意愿。为此,建议:一是高度重视这次合作机会。中国医药城目前是全国唯一,国家对其支持力度、政策优惠前所未有。这是河北省改革开放近40年来医药产业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如果能够与之合作,河北省医药产业的关注度,将由此上升到国家层面,竞争强势将大为提高。二是省领导带队近期择机出访江苏省,就双方具体合作达成实质性共识。江苏省方面也表达了热切期盼,并表示将组团来河北研究考察中国医药城的选址情况。三是确定中国医药城的备选地址。江苏方面提出,选址一要符合大健康产业发展需要;二要靠近北京,便于各种高端医药要素的疏解和聚集;三要山明水秀、环境清幽。按照这样的定位,调研组与江苏省有关方面初步商讨,选址在承德市滦平县紧邻北京的金山岭长城脚下比较适宜。具体方式是泰州市与承德市先建立友好市,再合作建设中国医药城。但这只是选项之一,江苏方面希望河北省提出更多更好的选址,供江苏省和国家四部委局共同研究。四是提出合作建设的条件和方式。调研组与江苏方面初步沟通的情况是:第一,中国医药城实行双方共建,政策共享,模式共用,税收分成。第二,河北省的中国医药城主要承担北京医药资源的疏解,建成全国医药研发中心、总部基地、中试基地、物流基地和部分产业基地;江苏省的中国医药城则主要建设南方的医药研发中心和重要产业基地。双方的发展目标和互动模式为:北京研发向河北转移—河北中试-泰州、河北共同生产。第三,河北省中国医药城的定位是“中国国际现代医药城”,主要吸引国内外知名药企和区域总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特别是首都北京的医药产业高端生产要素和高端人才的聚集,形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医药产业基地。五是明确联系主体。为保持沟通的连续性,进一步推动合作前期工作的开展,建议明确省政府研究室和省医药行业协会作为前期联系沟通主体,待双方合作机制确立后,再由主管机构和部门负责。

(三)建设安国“医药产业综合改革试验区”

安国市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药都”,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出口基地,中药产业是其特色优势产业。省政府确定的“安国中药都”建设计划实施以来,全市医药产业发展突飞猛进,成效显著。调研组在安国市调研时,就其发展潜势和大医药产业的发展增势,与安国市委、市政府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一致认为安国的医药产业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既代表了我国中医发展的传统文明符号,又可彰显现代医药产业的流行趋势,具备了雄厚的跨越式发展基础。应将其作为河北省的“医药产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在省级事权范围内赋予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举全省之力建设世界知名、全国第一的现代中医药生产加工商贸中心,做响“大医安国、中国药都”世界名片。安国市委、市政府表示,如果省里给予支持,他们有信心把安国市打造成全省医药产业新特区,力争十年内使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

为帮助安国市塑造“药都”形象、加快基础设施及重点工程建设,调研组还千方百计牵线搭桥,推动安国市与国内PPP项目龙头央企——国信招标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拟用PPP模式全方位建设新型药都。目前,双方正在深化合作、深耕项目,统筹谋划药都定位和全面发展,第一批建设项目已经启动。

(四)把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验区”

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是河北省深入实施组织结构和业态创新,采取产业链集群式承接转移,与京津共建产业园区、科技园区、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的试验区,目前形成的“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协作模式初见成效,目前已签约和入园企业68家。建议把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验区”进行规划建设,在政策扶持、制度创新、金融支撑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在开发区内率先复制推广中国自由贸易区投资体制改革及贸易便利化、服务业开放、监管制度创新等经验,以“政策的突破、体制的创新”吸引北京制药企业全产业链转移,吸引国内外更多优质外资企业、龙头企业进区入园,建设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全力打造河北省医药工业发展新增长极。

(五)推进医药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河北省医药企业的“五朵金花”占据医药产业的半壁江山,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对于充分挖掘存量资源,带动全行业群龙共舞,促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目前除华药遇到暂时的发展瓶颈外,其他四家均在各自主打领域具有一定的主导权和话语权,这些优势资源既是优质资产,也是腾飞的动力,河北省应采取强有力的举措推动其尽快实现市场扩张和跨越发展。一是全力支持石药打造国内首家千亿级制药企业。石药集团是河北省的龙头老大,居中国制药工业第四位。该企业创新实力雄厚,发展势头强劲,现有在研新药项目180个,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25个。已上市的国家一类新药“恩必普”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未来5年预计达到100亿元,将成为全国第一个单品销量最高的重磅级新药。石药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一批新特药正在陆续走出国门,恩必普、米托蒽醌等产品已经在美国开展临床试验,发展潜力巨大。到“十三五”末,石药预计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利税100亿元,利润60亿元。到2025年力争成为全国首家“千亿级”制药企业。为把石药从河北省的龙头老大培育成全国的龙头老大,建议:第一,参照山东省烟台市做法,对企业研发创新进行阶段性补助,以集团整体为单位共用加计研发费扣除额度;第二,依据相关政策,对石药集团搬迁升级改造项目给予免收或减收占补平衡费、增容费、城建费等;第三,继续升级石药工业园,将其建设成全国最大的高端医药产业基地。二是全力支持以岭药业建设“以岭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院是借助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向患者提供健康咨询、问诊、导诊、预约挂号、远程医疗服务的全新医疗服务模式,代表着现代医疗的发展方向。继2014年广东省网络医院、2015年乌镇互联网医院落地之后,目前全国互联网医院已经扩充到36家。以岭药业经与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大鳄进行资源整合,拟在国内建设首个具有中医特色的互联网医院。这是河北省医疗改革和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提振河北省中医药产业形象的重要选择,建议有关部门仿照广东省和浙江省做法,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全程开启绿灯,使其尽快建成投入使用。三是全力支持神威药业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神威药业是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质量控制能力最强的现代中药注射剂、软胶囊、颗粒剂专业制造企业,也是全国唯一的中药制剂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公司计划重点发展中药配方颗粒,到“十三五”末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建议将其纳入省医保目录范围,在河北省优先使用。四是全力支持四药做强大输液品牌。石家庄四药是国内重要的输液生产、研发和出口基地,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品牌影响力位居全国榜首。该企业拟通过兼并重组加快规模扩张步伐,进一步提高大输液在全国的权重。建议:其一,支持四药沧州渤海新区医药产业园建设,将其建成全面承接天津市大输液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其二,支持四药与华民制药、四川科伦制药的资产整合和资本重组,推动大输液产业升级改造;其三,支持四药46个获得临床批件的新特药加快产业化步伐,尽快形成产业优势。

(六)打造药玻千亿产值产业

沧州四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中性硼硅玻璃,是2014年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属于国际上公认的安全性较高的药品包装新型材料,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德、日、中能够生产,沧州四星玻璃是国内唯一的一家,国内外用量很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据国际权威机构调查,导致各类注射剂在有效期内80%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制剂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即现在使用的低硼硅玻璃包材产生的脱片造成的。为此,制剂必须使用中性以上硼硅包材逐渐成为国际规范,我国有关部门明确要求尽快更换中性硼硅玻璃。根据中国医药包装协会统计,全国注射剂目前总用量为620亿支,需耗用管材22万吨。沧州四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唯一可生产中性硼硅玻璃的企业,生产工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目前具备年产8万吨的产能,能够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30亿元。如给予政策支持和特殊扶持,未来可以打造成1000亿规模产值的产业。建议河北省在药品采购招标中全面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规定,首先推广使用中性硼硅玻璃。主要依据:一是落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药用玻璃包装注射剂药品监督管理的通知》精神和省药监局冀食药监注函(2013)86号文、冀食药监注函(2013)222号文、冀食药监注函(2016)619号文精神,要求河北省制药企业对基本药物目录中的注射剂率先全部采用中性硼硅玻璃包装;二是落实省卫生厅《关于2013年河北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实施方案的通知》(冀药采办[2014]1号)精神,将“优先采购采用中性硼硅玻璃包装,逐步淘汰低性硼硅玻璃和钠钙玻璃包装”的政策落到实处。省医药行业协会的有关领导告诉调研组,这一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是河北省药品包装材料产业的重大技术突破和重要经济增长点,应尽快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只要现有政策能够全面落实,这一产业和这个企业就会迅速成长起来。否则,企业如被外省拉走,河北省将失去一次重要的发展机会。

(七)支持市场容量过万亿的产品推广

河北中唐医药集团生产的中唐牌芪丹通络颗粒是国家“863”科技专项“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项目,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十分明显,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截肢率,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大力推广这一重大科技成果。根据国家医学会统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1.5亿人,其中600至1000万人存在截肢风险,而病程在5年以上的糖尿病人中,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高达79%。这些患者如服用此药半年,按最低有效率83.3%计算,中唐牌芪丹通络颗粒的全国市场空间将高达13000亿元以上,仅河北的市场空间就达700亿元以上。按照目前的销售情况,中唐医药集团到“十三五”末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500亿元,10年内突破1000亿元。为推动其进一步发展,建议:一是根据《2016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中“调入药品重点考虑临床价值高的新药”及“重大疾病治疗用药”等有关要求,将中唐牌芪丹通络颗粒列入河北省医疗保险用药目录,促进这一创新型新药迅速实现产业化。二是积极推进河北中唐医药集团“全国糖尿病生物制药产业基地”项目落地,尽快将其建成全国独一无二的全产业链糖尿病产业中心,形成新的产业增长优势。

经济情况:死者每月收入35美元。父亲做苦力每月收入6.6美元。没有未还清的外债。没有房产和其他收入。唯一的资产是在治安法庭当司机的104美元押金。葬礼花费的120美元尚未支付。

(八)建设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临床药理基地

去年3月,国务院要求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实施前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凡未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审批的,均须开展一致性评价,并在2018年底前和2021年底前分类完成。各医药生产企业按照要求全面启动了一致性评价工作,但在生物等效性试验(BE)中,河北省的临床试验平台严重不足,造成大量需要完成一致性评价的药品排队等待,难以在预期内完成评价任务。建议:一是尽快建立多个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临床药理基地,缓解河北医药企业一致性评价试验的压力;二是鼓励企业加快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参照北京市做法对在国内首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本省产国家基药品种的奖励额度,由50万元提高至300万元;三是指定拥有国际水平的专家团队做临床外包服务,搭建与国际医疗机构的交流平台,推动一致性评价工作又好又快地开展。

(九)对华药进行体制性改革

1.华药的出路在于股份制改造。华药在河北省医药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2015年资产总额为195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资产总额的19%。华药的品牌、人才队伍、硬件设施及研发储备都是具有竞争优势的宝贵资源。尽管冀中能源入主华药后投入巨资,付出极大努力,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华药原有的体制机制不活、市场开发落后、产品升级缓慢等问题。相反,由于在资本运营中违反了医药市场规律,反而加重了原有问题的程度。2009年以来,华药的银行债务总额大幅攀升,产品结构和资产结构不合理问题更加突出,干部和职工队伍凝聚力进一步下降,重点和关键岗位人才流失严重,原有的重大在研新产品进展缓慢或夭折,资金链极度紧张,经营性风险逐步攀升,延续现有管理模式很难改变华药的困难境地,必须进行全面改革。调研组从山东、江苏到河北一路走来,听到最多的是对华药的惋惜,所有调研过的省内外药企都一致建议:华药必须改制,否则前景堪忧。我们在与省直有关部门广泛交换意见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引入民营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是从根本上解决华药问题的唯一路径,而且早改早主动。在改制方式上有两种选择:一是整体改制。即在保留华药品牌并相对控股的前提下,引入几家同行业战略投资者,进行股权置换或重组。二是对其子公司改制。即在保留华药集团现有体制且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将其子公司全部或部分进行股份制改造。调研组经征询专家和企业家意见,认为目前采取第二种方式较为稳妥。先下后上,逐步解决,操作难度较小,成效较快。待子公司改制成功后,再考虑进行整体改制。

2.尽快解决华药抗生素停产问题。华药是我国抗生素生产量最大的企业,由于河北省环保部门把菌渣按危废物管理,使得全厂抗生素生产处于全面停产状态,企业损失严重。当前,国家对抗生素菌渣的定性没有统一标准,全国各地处置方式差别很大,山西、内蒙、新疆等地均认可烘干后直接作肥料的方式,宁夏环保厅则认可菌渣热处理无害化后生产有机肥的方式。上述方式都初步得到了环保部的认可,抗生素企业照常生产。而河北省环保部门唯一认同的方式是按照危废物焚烧处理。这样做一是处置成本过高,企业不堪重负;二是石家庄市周围危废处置企业可以焚烧菌渣的能力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华药的需要。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既保证环境安全,又使华药能够复产,建议:一是环保部门借鉴外省市处置菌渣的做法,达到标准后给华药生产放行;二是协调石家庄市内环保手续齐全的燃煤电厂,就近接纳华药的菌渣焚烧处置;三是积极推进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中国环科院和哈工大等单位合作的“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置技术规范”课题研究,力争短期内完成并付诸实施。

(十)调整完善若干重大扶持政策

1.放宽招标采购及医保限制。全国各地在支持本地医药企业发展上都有一些特殊政策,有的用政策文件“明示”,有的在部门考核中“暗示”,这使河北省药企在全国统一市场上遭受到不公平待遇。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建议河北省仿效其他省份的做法,在省级事权范围内,按照有关规定要求,针对招标采购、医保目录调整、医保支付以及用药限制、药占比等问题,出台系列鼓励本省药企发展的政策。一是协助河北省主要产品纳入国家医保及部分省份医保目录增补范围;二是放宽医保报销目录内河北省药品的使用比例限制;三是拟定《河北省创新药品目录》,凡是省内企业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通过国际认证或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药品,都给予明确支持。

2.加大研发创新支持力度。药品是特殊的产品,新药研发周期长、市场投放慢,一般一个新药的创制需要10—20年的时间。但新药的利润率特别高,大都在80%以上。因此,药企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潜力主要取决于科技创新的强度和力度。综合先进省份的做法,当前河北省应主要从三个方面补齐短板:一是对创新药进行阶段性补助。取得药物临床批件后,补助前期研究费用的20%;完成一期、二期、三期临床研究,申报生产时,补助临床研究费用的20%;取得生产批件后,补助项目研究总费用的10%。也可借鉴山东省烟台市的做法,企业完成药物临床前研究,获得临床试验批件后给予100万元奖励;企业完成药物一、二期临床试验,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完成三期临床并投产的,给予80万元奖励。二是对创新药生产给予扶持。企业获得新药证书及相关药品生产批准文号,自开始销售起三年内,分别按该产品年销售收入的3%、2%、1%给予奖励,三年累计给予单一企业的奖励总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三是鼓励企业购买创新药生产。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国办发〔2016〕41号),这是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鼓励药品创新、提升药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省是10个试点省份之一。建议有关部门抓住这次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尽快制定试点方案,以具有吸引力的配套政策把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引入河北省落地生产。

3. 成立医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调研组发现,资金匮乏和成本高企已成为制约河北省药企发展的重要瓶颈。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调研组经与中信集团沟通,拟由中信集团旗下的中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资1000亿元,与省政府有关平台公司共同成立医药产业专项发展基金。基金主要由河北省平台公司管理使用,专门用于支持医药产业发展,利息低于基准利率10%—20%。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合作方案,并确定平台公司。

5、改善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少且增长慢,是河北省医药产业裹足不前的重要诱因。为了给各类市场主体搭建健康有序的发展平台,建议出台《河北省保护支持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主要内容包括:禁止随意关停企业生产;限制随意检查、干扰企业行为;提高院士、千人计划人才、燕赵学者、河北百人计划人才研发和生活经费;采取措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强医药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等,让各类药企挣脱藩篱,焕发青春,在燕赵大地争奇斗艳,尽展风采。

6.全面加强行业管理。要从顶层设计入手,推动行业管理高端化、系统化、规范化建设,构建促进医药产业长效发展的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和自律体制。一是成立省支持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有关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统筹协调全省医药产业发展情况。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医药行业协会,作为日常办事机构。二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指导意见要求,建立政府、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定期协调沟通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影响医药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三是尽快进行省医药行业协会换届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我管理和桥梁纽带作用。

7、大力发展医药流通业。医药流通业是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年销售额高达500多亿元。河北省应坚持大流通推动大产业的方针,把流通与市场有机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构建高效、快捷、便利的现代产销网络体系。建议出台《推动全省医药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全方位促进医药流通业的正规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一要强化药品流通向连锁经营发展,支持连锁企业加快布局、做大做强;二要大力规范药品流通市场,净化流通环境;三要加快重点流通园区建设,打造国内一流医药商贸物流基地;四要全面降低流通成本,进一步增强生产企业的竞争优势,又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

8.重新审定参加“三明联盟”联合限价谈判采购试点。三明市是国家医改试点城市,探索设置了不同于各省市的组织架构和专项管理考核措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而包括河北省在内的全国其他省份目前尚处于改革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与三明市类似的全套完整的政策体系,如只取药品限价谈判采购这一点进行仿效,存在很大弊端。为此,其他联盟成员省份均拿出一个地级市或县作为试点进行探索。而河北省将一半设区市(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及28个示范县)作为试点去推动执行,对本地药企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三明市药品采购是每一层次产品最低价唯一中标,完全不考虑国内企业产品质量上的突破与创新优势。这对于包括河北省石药、华药、四药、神威等在内的创新型医药企业来说,中标率几乎为零。建议河北省先拿出一个设区市和一个县进行试点,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完善推广。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各方利益,取得最大公约数,这样才能使改革的红利最大化。

猜你喜欢
医药产业河北省发展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河北省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于康震要求努力推动中兽医药产业持续发展
浅谈羌医药产业发展思考
神威清开灵注射液荣获“中国医药产业科技成果巡礼”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