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制造实训平台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2017-03-02 03:16:54李培培徐云慧张达志武香萍
化工时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实训智能大学生

李培培 徐云慧 张达志 柳 峰 武香萍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40)

《中国制造2025》自2015年5月8日正式颁布以来,已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这是我国继德国提出“工业4.0”后提出的中国版“工业4.0”,它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为基本方针,以“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为主线,围绕强化工业基础、提升产品质量、发展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调整专业、培养人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提出,“各高校要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6]5号)提出,“各高校应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专业教育、实习实践等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要组织举办好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通过各类大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11月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并于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现状,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创新创业理论融合创业实践的原则,提出构建基于智能制造实训平台的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国家整体创新能力提升、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就业压力进一步缓解以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呼唤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从表面上肤浅的理解成是创业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美国百森商学院蒂蒙斯教授就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不同于社会上的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也不是一种‘企业家速成教育’”[1]。在他看来,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是“为未来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密码’,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后人”[1]。

创业教育的理念是由澳大利亚利雅德博士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提出的,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创业教育是“第三本教育护照”的观点。随后,在1991年的东京创业教育国际会议上共同认定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的内涵:“广义上说,即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2]而将创业教育和职业教育联系在一起则是1999在汉城举行的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会议指出创业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需要通过普通教育和技术与职业教育来培养,职业教育要进行教学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兴起,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和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这种有着被动、救急特征的创新创业教育最直接的目的是促进大学生就业(释放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从而导致我国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停留在了对创业教育外在形式的模仿学习,却忽略了创业教育的内涵和价值。我国的创业教育自教育部在2002年4月确定9所院校试点开展创业教育以来,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模式:中国人民大学的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3]的模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模式则通过组建智能化、实体化的创业教育教学课程推进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为侧重点;上海交通大学推行综合式的创业教育模式,以创新为核心,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融入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同时,根据学生创业计划书的成熟度为学生提供创业(创办公司) 所需的基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但我国大学生的创业表现却差强人意,据《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显示,2015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为2.86%,而美国大学毕业生则有25%,日本15%。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游离和割裂[4,5];创业教育内容零散,教育方式和途径单一[6];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与实践脱节[7];创业教育的实施对象仅限于少数学生,受益学生面较小[5]等。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缺少合适的与专业紧密结合融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载体。

2智能制造实训平台是理想的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本文所说“智能制造实训平台”是指利用以数字化智能工厂为原型,将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实训、实验、科技服务与“中国制造2025”相关新兴产业“零距离”对接,为教师及企业工程师科技研发、学生学习提供平台,将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实现教学与生产及研发“零距离”对接。

智能制造实训平台是集教育教学、科研和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实体,具有成为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条件。

2.1 认识层面

在认识层面上,智能制造实训平台解决了“创业教育实践”等同于“创业实务”的问题。

本课题组通过走访调研发现,许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仅局限于创业实务层面,只重视了创新创业教育中实务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创新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比较广泛的形式是在校园内设立自由贸易市场或小商品一条街等,没有明确的培养方案,没有构造有效的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毕佳洁等[8]通过调查发现,有相当大比例的大学生将创业活动理解为“实质性的经营活动”或者“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总体上来说,大学生参加创业活动的意愿是很强烈的,在学生中占有非常高的比例,所以,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如材料类专业,教师依托校内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在“互联网+”背景下,高分子加工专业的学生负责生产,市场营销方向的学生负责市场调研、销售及企划,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负责线上业务发展,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负责成本核算及成本控制,不同专业的学生均可开展专业训练,让学生从市场角度评价配方的经济性与可行性,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改进的措施和方法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通过智能制造实训平台的创业教育,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兴趣,具备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学生会在智能制造的实践过程中成长起来。

2.2 操作层面

在操作层面上,智能制造实训平台解决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特别是专业实践教育严重分离的问题,将两者渗透融合在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中。创业能力是一项综合技能,创业教育应渗透在大学教育的各个环节并制度化、体系化和普及化。刘海燕[9]通过对几种典型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出每个学科都蕴涵着丰富的创业素质教育内容,在专业教育中渗透融合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素质、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以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为载体开展创业教育,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修订课程标准,改进教学方法,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元素。

STEPHAN[10]搜集整理了美国大中小创新型企业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工科背景的学生接受创业教育后更愿意摆脱传统的就业路径,创业意愿更为强烈,创业范围更广。创业教育可以从某种角度帮助他们重新明确自己的定位,从而使他们有可能在未来抓住战略性的商业机会成为创业者。因此,如材料类、化工类、机电类、食品类等有工艺设计和具体产品的工科类专业,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等工程院校发起建立的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为载体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基本创业者素质的“准创业者”。

2.3 学生层面

在学生层面上,解决“创业”高不可攀、无从下手的问题,消除其畏惧心理。由于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发端于1998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自开始就带有极强的精英化痕迹,创业教育资源仅投入在学业优秀并参与创业计划大赛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缺乏应有的关注、引导和帮助。在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中,学生在进行专业实训的同时,全方位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了创业实训体系与专业技能训练的有效结合,提升了学生依托专业优势开展创业活动的能力。因此,以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为载体开展创业教育,是“广谱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不再是商学院学生的“专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创业教育并体验创业的全过程。

2.4 平台层面

在平台层面上,解决大部分学生创业无“业”可依的问题,为全体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平台。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类似于勤工俭学,提供面向校园学生的普通服务,如快递收发、小商品销售等,与专业领域、地方经济及区域经济的关联度不大,技术含量低。而在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中,结合专业,对学生进行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的针对性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同时,解决了学生创业无“业”可依的问题。促进创业与创新、创业与就业、线上与线下、境内与境外相结合,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格局。

以智能制造实训为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实现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的紧密结合;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融专业、企业和创业文化元素于一体,面向全体学生,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结 语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能游离于人才培养的学科课程之外,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跨学科教育模式(cross-disciplinar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11]是大学生获得创业教育的最佳途径,即获得某种能力应该通过从事需要这种能力的活动。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是围绕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而建立起来的硬件环境或载体,集聚了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体现了“体验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和“自主学习”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形成了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足够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 杰弗里·蒂蒙斯。蒂蒙斯创业学丛书[M]。北京:华厦出版社,1999.

[2] Sarah L. Jack and Alistair R. Anders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ithin the Entreprise Culture: Producing Reflective Practition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nhviour & Research,1999(5):110~125.

[3] 任世强。中美大学创业教育比较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4] 汤国明,刘东菊。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调整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7(6):141~144.

[5] 傅兆麟,谢红霞,兰希秀。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与成功教育教程[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

[6] 刘建凤。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2(4):134~135.

[7] 姜莉莉。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探索,2012(11):257~258.

[8] 毕佳洁,李海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分析[J].文教资料,2011(2):5~7.

[9] 刘海燕。几种典型实践教学模式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5(6):82~83.

[10] STEPHAN P. Tracking the placement of students as a measure of technology transfer [A]. LIBECAP G.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19) [C]. London: Elsevier, 2009, 113~140.

[11] MARS M M, METCAL A 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J]. ASHE Higher Education Report, 2009, 34(5):63~73, 11.

猜你喜欢
实训智能大学生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23期)2018-12-14 01:06:06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4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26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2:32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