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全
要提拔就得出实绩
◎李启全
当 事 人 说
“三项机制”出台之初,干部们将信将疑。我被省委提拔为常委一事,在安康干部队伍中一时成为热议。大家议论最多的是:“这次省委动真的来实的了,‘三项机制’原来不是摆设呀,是说到做到呀!”这让很多本想凭资历甚至想投机取巧的干部心里有了很大的触动。
李启全,石泉县委书记。任职期间,石泉县连续4年获得市级目标考核优秀等次,2016年7月被省委评为全省“优秀县委书记”。按照省委鼓励激励机制被提名为安康市委常委,2016年12月21日正式当选。
提拔重用我,个人没想到但组织兑现到了。按常规思维,我认为自己提拔没有什么优势,论年龄不是最长的,论资历不是最深的,论工作的地方不是最大的,加之担任县委书记还不到两年,说什么也轮不上自己,对提拔不提拔从没放在心上,只想把工作干好就行了。所以一门心思用在工作上。县上连续四年在安康考核获得优秀,个人连年被评为优秀,尤其省委今年“七一”又表彰我为全省“优秀县委书记”。没想到自己干的工作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而省委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已经很满足了。更没想到的是,省委在换届中按“三项机制”又把我提拔为市委常委,这让我有受宠若惊的感觉,一时百感交集。除了对组织心存感激感恩外,更让我坚定了干事创业的决心和信心。组织任何时候都是公平的,任何时候眼睛都是亮的。
干部们由将信将疑变为真信不疑。“三项机制”出台之初,干部们还是将信将疑的。我被省委提拔为常委一事,在安康干部队伍中一时成为热议。大家议论最多的是:“这次省委动真的来实的了,‘三项机制’原来不是摆设呀,是说到做到呀!”这让很多本想凭资历甚至想投机取巧的干部心里有了很大的触动。大家心里揣摩最多的是:“看来不好好干是不行的了,要提拔还得干出点实绩来,否则以后就没有机会了。”所以,这段时间安康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都上来了,争先恐后、你追我赶,都在创优争先,生怕自己落后了。这就是制度的力量,不仅转变了干部的观念,而且还激发了干部的活力。
对“三项机制”由“不大关注”到“紧盯不放”。“三项机制”出台不久就遇到换届。县镇两级干部最初不大关注,看到我被提拔后,机制落实很快成为焦点,大家都紧盯不放,纷纷亮成绩晒功劳,要求市委对照“三项机制”选人用人。市委落实“三项机制”是坚定的,兑现也是不折不扣的。比如汉阴、石泉两县,由于工作走在前列,市委换届分别倾斜多用了两名干部,这极大地调动了县镇干部工作积极性,也促进了县镇“三项机制”的落实。
“三项机制”是破解为官不为的一剂良药。“三项机制”实施以来,尤其是省市认真兑现“三项机制”政策之后,为官不为现象得到根本扭转,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潮正在形成。我们在基层,这一点感受是最明显的。这说明“三项机制”的建立是科学的、务实的、管长效的,是一剂良药,医好了干部的心。用人之道在于洞察人心,干部们想什么、谋什么、干什么、要什么,如果组织不掌握,就很难把人盘活。为官不为的背后是干部们内心存在着“动力不足不想为、顾虑较多不敢为、能力不足不能为”的问题,而“三项机制”就是对症施策的一剂良药,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