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包钢冷轧生产线岗位作业流程优化

2017-03-01 19:38刘海斌
商情 2016年49期
关键词:岗位优化

【摘要】岗位作业流程与产品质量息息相关,以标准流程作业确保现场作业质量。本文运用工业工程技术方法,结合岗位写实数据,通过作业分析,统一规范了各岗位工作内容、作业步骤,并确定了标准工时,为标准化作业的编制提供标准内容。

【关键词】岗位;作业流程;优化

2016年包钢冷轧项目各生产线陆续投产,为保证生产线实现最佳作业效率,助推生产线高效率运行,我们运用工业工程技术,对已经投产机组的生产岗位进行工作日写实,通过作业分析和工时测定,统一规范了岗位的标准化作业内容、确定了岗位标准工时,为实现标准化作业提供了依据。

一、作业方法研究及工具选取

(一)工作研究

工作研究(work study),又名“动作和时间研究”(motion and time study),起源于19世纪末,为美国工程师泰勒和吉尔布雷思夫妇首先倡导。工作研究是设计、建立和改进生产系统的最基本的工业工程技术,是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工业生产发展的有效方法。其基本准则是遵循科学的步骤,在当前环境下,寻求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和最舒适的工作标准,简化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方法,已达到对人力、物力各项资源的有效利用。

通过对现有生产岗位工作方法进行记录、考察、分析和改进,设计出最经济、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法,从而减少人员、机器的无效动作和资源消耗。本次调研主要应用了程序分析与秒表测时两种技术,通过人型流程图记录工作内容、作业步骤及作业时间,以明确岗位员工的作业现状,为优化作业内容、制定标准工时提供依据。

(二)ECRS工具

ECRS工具是对生产工序、作业内容进行优化,以减少不必要的环节,达到更高的生产效率及作业效率,ECRS分别指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取消是指取消不必要的工序、作业和动作,是改善的最高原则;合并是指对于无法取消而又必要的步骤,看能否合并,以达到省时简化的目的;重排是指重新排列工艺流程,使程序优化,重新布置工作现场,使物流线路最短,重新安排作业的分工,使工作量均衡;简化是指采用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来完成作业,包括将复杂的流程加以简化。本次调研分析主要应用ECRS分析法对作业内容进行优化改善,以达到各岗位职责明确、作业均衡的目的。

二、优化原则制定

(一)在进行岗位工时测定时,仅考虑岗位的私事宽放时间和疲劳宽放时间,导致疲劳的因素从劳动强度、劳动环境两方面确定,依据《基础工业工程》教材中关于钢铁厂的疲劳宽放率,结合公司实际暂定平均宽放率为20%。所以:额定工时利用率=1宽放率=80%。

(二)岗位实测工时利用率超出岗位额定工时利用率时,必须对岗位的作业进行调整。优先考虑改善岗位的操作方法,再考虑与其他岗位进行作业均衡,若经过上述两个环节的优化,实测工时利用率仍超出90%的,需增加岗位人员。

(三)岗位实测工时利用率介于30%50%时,优先考虑撤销该岗位,与其他岗位进行合并,若无法合并的,要相应增加其工作职责或工作内容。

三、样本设计

对每个需要写实的岗位按照甲、乙、丙、丁四个班次共采集5组及以上样本数据。对样本数据的处理采取以下方式:

(一)剔除无效作业。根据岗位职责,非本岗位正常操作所发生的工作内容或作业步骤均视为无效作业。

(二)规范工作内容。结合样本数据记录的工作内容,将岗位的工作内容、作业步骤统一,并与现场技术人员逐一确认。

(三)剔除工时异常值。按照平均值法剔除异常值,凡是大于X-的30%的数据和小于X-的25%的数据均为异常值(X-为样本数据的平均值)。

四、數据采集与分析

我们对连续酸洗生产线、酸轧联合生产线、公辅系统投入生产的26个岗位进行了写实,采用单卷生产周期作为作业测定的时间单元,按设计产能进行折算,然后计算工时利用率。通过实际测定,发现酸轧主操工时利用率85.11%、乳化液主操84.5%、酸再生副操86%、轧辊磨削88%,这4个岗位实测工时利用率均高于额定值,因此需对4个岗位进行优化。

五、作业流程优化改善

(一)酸轧主操岗位的优化。将更换圆盘剪工作(31.7分钟)转给酸轧副操和切边剪碎断剪岗位按量平均分担,工时利用率由85.11%降为80.70%。

(二)乳化液主操岗位的优化。将化验结果通过电子信息平台传送,安放化验样临时存放桶,消除等样时间(45分钟),工时利用率由84.5%降为80.05%。

(三)酸再生副操岗位的优化。将一次工艺操作工作转给酸再生主操岗位(50分钟),工时利用率由86%降为81%。

(四)轧辊磨削岗位的优化。实测工时利用率为88%,作业内容共有42项,其中加工28次、搬运10次、检查3次、等待1次,通过作业流程程序分析和ECRS工具改善,减少搬运2次,压缩移动路径95米,缩短搬运时间5分钟;合并加工操作3项,缩短加工时间30分钟;经过以上改善,作业内容降为37项,作业时间减少35分钟,工时利用率降为79.5%,属于额定范围内,劳动强度有效降低,保障了员工的权益。

六、总结

通过对26个岗位四个班次的调研写实,应用工业工程的技术对130份写实样本数据分析,对工时利用率较高的4个岗位进行工作研究,并提出改善建议,重新分配作业内容,均衡各岗位的劳动负荷。最后,将各岗位标准工作内容、作业步骤及标准工时结合操作规程编制了26份标准化作业书。对员工进行标准化作业培训,指导现场精准操作,保障安全、高效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作业方法的研究和岗位作业流程的改善永无止境,必将推动企业管理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参考文献:

[1]齐二石等.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56页

[2]易树平,郭伏主编.基础工业工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页

作者简介:

刘海斌(1979.10-),男,经济师,本科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岗位优化
优化问题设计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美国4月新增21.1万个就业岗位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30)
岗位价值如何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