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英丽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生理功能会随着季节更替而有所变化,日常饮食也要随之调整。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期,民间素有“冬令进补,来春打虎”的说法。适当增加补益类食物,可增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延缓衰老。
但是,冬季进补要遵循中医学和营养学的原则,不能随意。不合宜的进食补益类食物,不仅不能促进身体健康,还有可能导致身体不适甚至引发疾病。
首先,辨明体质再进补。
中医无论是调养身体还是治疗疾病,都要先辨明寒热虚实,才能开方用药。中医调养或治疗的目的在于平衡阴阳,调和气血。
进补,属于中医治疗八法中补法范畴,补法是针对虚症的中医治疗方法。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多种类型,不同的虚症,进补的食物或药物也不相同。比如,阳虚体质的人,不宜多食寒凉食物;阴虚体质的人,不宜多食辛辣温燥的食物。另外,大量服用滋补作用的药物或食物,有可能会妨碍脾胃的运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反而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不利健康。
所以,在进补之前,最好请中医师帮助选择进补的食物或药物。
其次,膳食平衡要保持。
冬季天气寒冷,很多人会选择食用牛肉、羊肉等食物进补,这些食物的脂肪含量较高,如果不注意适量摄取,忽略饮食搭配,会使膳食中脂肪的比例增加,造成膳食结构失衡。脂肪摄入过多,会引起血脂异常、体重增加等问题,同时也会增加相应的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生的风险。所以,進补的同时,不要忘记保持膳食的平衡。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人每天平均摄入畜禽肉类40~75克。
再次,规律作息、情绪稳定也是补。
中医理论认为,冬季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体的阳气也应该随着自然的变化而变潜藏于体内。为了保证这种正常生理功能不受干扰,冬季应顺应自然早睡晚起,不要熬夜工作、娱乐、学习,也不要起床过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在精神调养上,要求精神保持情绪安宁,善于控制情志活动。人有喜、怒、哀、乐、忧、思、悲、恐、惊等多种情绪,情绪的波动会引起机体气血运行的变化,过度的情绪活动不利于阳气伏藏体内。如果发生比如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要尽快进行心理调适,恢复平和舒畅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