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筆不筆,墨不墨,畫不畫,自有我在。」
——石濤
天際之外是我對a r c h i t e c t u r e w i t h o u t architecture更深層次的分析,如果名家惠子的話是我所謂的「無建築」理論的抽象概括,那石濤的畫語錄就是我對無建築理論的一種思想分解。石濤的畫甚是高明,思想更是崇高,如石濤畫語錄普遍流傳的名言,「無法而非,乃為至法」、「造化為師」、「我用我法」等等,重視個人感受,強調個性抒發,感性在前而理性在後。過分地強調技法、風格、造型論等,往往受制於強調的一切;若要有可行性較高的方式來提煉自我,第一個是服從感受,堅持理性,另一個是熱愛自由。
無建築理論的核心根本是敞開思想,堅持原則,發揮場地潛能,了解人類生活需求,利用平凡的建築語彙嘗試接受不同意見的建築設計。尊重技術但不受技術束縛,了解專業不受專業限制,建築設計永遠是一種動態形式成長;一切的人學皆是無建築理論的靈感和養分,歲月的成長會讓每個相信無建築理論的設計師與時俱進。自然,超越自然,理性分析感性表達,刻苦鍛煉輕鬆對待,永遠在覺醒中成長,用自信與清空的心態面對未來。尊重世俗禮法,不受它的限制如「林泉高致」裏所述「志在守樸,養素全真」。我個人認為中國建築文化起源於風景園林,盡在山水之境中,如何挖掘,探索純粹取決個人——「我」。無建築理論是我對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的一種個人認知和思考。建築師獨立建設自我思想是必然性的,關鍵是如何辯證和完善來自實際經驗的成長。
無建築理論裏,沒有國界,沒有類型,沒有教條,只有翻滾的思想!無建築是思想方法論,無建築理論是風格主義的創造者,即是終結者,也是造型與形式的尅星。如巴瓦說過「了解一棟建築的唯一方式就是去造訪,用自己的移動去體會空間的韻律……當你們真的像我在構思一個建築和實現一個建築時那麼心生喜悅時,就會發現用教條的分析根本沒法表現建築的全部。」
建築本身需要學會在自然裏呼吸,建築理論的成立來自獨立觀點和經驗事實,變化即永恆是一種東方哲學的傳承。線是點的運動軌跡,建築理論是建築實戰的某種經驗錄;建築理論只有不斷地翻滾才有新建樹,無建築理論是一種方法論,它不是單一的教條,更不是一成不變的想法,它是一種永遠滾動的理念。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without architecture是靈活交叉變化的變革基礎,所謂的靈活在於,如何用好現有的條件,在實踐中隨機應變順勢而生的創新,而不是刻意計畫或強加的意圖和裝飾。無建築的理念是通過長期建築素養訓練隨時、隨意的臨場發揮,其目的只有一個:建立更好的建築設計。滾動是點和線的運動關係,理解運動不可以斷章取義,運動是一氣呵成的。
建立無建築理論體系的目的不是為了名利,純粹為了把無形的感性設計方法化為有形的大地理性思考,更希望與我有共鳴的朋友一起分享改進完善;我的初衷永遠是簡單而有力的,不失本源意識的。期待獨立建築體系精神從視覺感受提升到本質的構建,而且於此同時,視覺還任由理性糾正,不斷優化組織變化,加以完成人類思想的綻放!endprint